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村的变革或调整经历了哪些步骤?各起了什么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村的变革或调整经历了哪些步骤?各起了什么作用?

建国初期的三反五反运动;
1951到1956年的三大社会改造以及确定的一五计划
1957到1962年的大跃进;
1966年后的文化大革命对农村实行集体经济制度和国有经济制度;
1978年后的改革开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置;和公私合营经济以及民营经济;

建国以来,农业经历了4次大的变革。第一次是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使亿万贫苦农民获得了土地。第二次是50年代中后期的农业合作化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土地由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变为集体劳动、按劳分配,形成了计划经济时期的“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经营模式。第三次是1978年以后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土地以家庭承包的形式分给了农户,分散经营。这种把农民的劳动同其收获结合的经营方式,极大地刺激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我国农业经济出现了80年代前期高速增长的时期。第四次是20世纪90年代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出现了一次革命性的变革,即农业产业化经营。而正是后两次变革救了中国,创造了奇迹,以7%的土地养活了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9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在全国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但当时农业生产以个体生产为主。
随后,人民政府领导农民组织互助组、试办初级社。
三大改造开始后,农业生产合作社迅速发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