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写的《梦》 ”知世如梦无所求”那首诗,为什么一点格律都没呢?

如题所述

首先要明确一点,这首诗并不是一点格律都没有。

原诗如下:

宋.王安石

知世如梦无所求,无所求心普空寂。

还似梦中随梦境,成就河沙梦功德。

这是一首禅诗,禅诗最重要的目的是讲理,对于诵读的要求并不高,因此禅诗并不怎么注重格律。

这首诗不能说毫无格律。我们可以看到该诗第二句和第四句的韵脚:“寂”和“德”都属于入声,一个在【十二锡】,一个在【十三职】,是邻韵,在宋诗中,邻韵非常常见。

邻韵是中国古代诗词的一个术语。著名学者王力认为:所谓邻韵,即指韵音相近者。因其于韵书排列上相邻,故名为“邻韵”。必须指出,邻韵是因为韵音相近而为邻韵,并非是排列相邻而为邻韵。但其排列相邻,却是因为韵音相近的关系。

扩展资料

禅诗

禅诗,是指与念佛、参禅相关的诗,应是富含禅理禅意的诗词作品。

如佛祖的四言禅诗《诞生偈》:“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今兹而往,生分已尽”。

六祖惠能大师的五言禅诗《无相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都应是禅诗的杰出代表作。

我国历代写禅诗的圣手极多,如寒山、拾得、王梵志、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苏轼、曹雪芹,近代的赵朴初大居士、启功大师、明旸法师、真禅法师、周汝昌大师等,枚不胜举。高僧大德、国学大师几乎都有作禅诗的嗜好。《禅诗三百首》、《禅诗一万首》等都是极佳的读本。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禅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4-29
一、这首诗,不是一点格律也没有。
1、这首诗是禅诗,按历代禅诗作品,基本都是五古七古,以及大量的绝句。禅诗对格律可能不会讲究得那么深刻,你想想一个参禅悟道的人,会费那么多心思去雕琢诗律么。禅诗重在讲理,不像一般的诗还要摇头晃脑来唱读,这里格律也就显得不怎么重要了。
2、这首诗也不能说毫无格律。首先它是首七古,寂跟德两个字是韵脚,都属入声,一个在【十二锡】,一个在【十三职】,是邻韵,按宋人的习惯,邻韵通押没什么奇怪,何况还是七古。
该诗平仄:
平仄平仄平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平仄。
硬套为绝句的话可以看到该诗毫不理会粘对法则,而且最直接一个就是第三句末字居然是仄声,毫无疑问是为七古。
二、附原文如下:

宋.王安石
知世如梦无所求,无所求心普空寂。
还似梦中随梦境,成就河沙梦功德。

【译文】
人生就象一场梦一样不能有太多欲求,这样心灵才会平静,既然处在某个环境中那我们就要坦然的接受这个环境,只有做到顺其自然无欲无求,我们就能得到世间的真理,成就无量功德。

【简析】
诗人认为:世间如梦如幻、不可捉摸,故人应具有无所求之心。心无所求,则一念不起,清净空寂。这都是佛教的老生常谈,并无新意。然而王安石笔锋一转,指出世间既如梦幻,修行功德又何尝不是梦中之事呢?诗人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显示出了他独立思考的精神和无所不疑的风格。这首诗既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也体现了他对佛教禅宗独到的见解。
三、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被列宁称之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然而,这位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晚年时却与佛教禅宗结下了不解之缘。
第2个回答  2013-02-21
知世如梦无所求,无所求心普空寂。
还似梦中随梦境,成就河沙梦功德。

这首诗是禅诗,按历代禅诗作品,基本都是五古七古,以及大量的绝句。禅诗对格律可能不会讲究得那么深刻,你想想一个参禅悟道的人,会费那么多心思去雕琢诗律么。禅诗重在讲理,不像一般的诗还要摇头晃脑来唱读,这里格律也就显得不怎么重要了。
还有,这首诗也不能说毫无格律。首先它是首七古,寂跟德两个字是韵脚,都属入声,一个在【十二锡】,一个在【十三职】,是邻韵,按宋人的习惯,邻韵通押没什么奇怪,何况还是七古。
该诗平仄:
平仄平仄平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平仄。

硬套为绝句的话可以看到该诗毫不理会粘对法则,而且最直接一个就是第三句末字居然是仄声,毫无疑问是为七古。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8-06-11
这个答案是错的!!!!!!!!!!!!
误人子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