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城翻译和赏析是什么?

如题所述

【石头城翻译】

    译文一

群山依旧,环绕着废弃的故都,潮水如昔,拍打着寂寞的空城。

淮水东边,古老而清冷的圆月,夜半时分,窥视这昔日的皇宫。

    译文二

城的东、南、西三面,依旧绵亘着高低起伏的群山,它那虎踞龙盘的姿态并未改变;北面的江潮,依旧拍打着城根,而后带着寂寞的心情退回。那声音仿佛在叹惜,昔日的繁华已经化为乌有。从秦淮河东边升起的,还是过去那轮月亮。见证历史过后,在夜深人静之际,又心恋恋地爬过凹凸的城墙,小心翼翼来窥探着什么。


【石头城赏析】

这首诗咏怀石头城,表面看句句写景,实际上句句抒情。诗人写了山、水、明月和城墙等荒凉景色,写景之中,深寓著诗人对六朝兴亡和人事变迁的慨叹,悲凉之气笼罩全诗。

诗一开始,就置读者于苍莽悲凉的氛围之中。

开头两句写江山如旧,而城已荒废。山围故国周遭在,首句写山。山围故国,故国即旧城,就是石头城,城外有山耸立江边,围绕如垣墙,所以说山围故国。周遭,环绕的意思。潮打空城寂寞回,这句写水。潮打空城,石头城西北有长江流过,江潮拍打石墙,但是,城已荒废,成了古迹,所以说潮打空城。这两句总写江山如旧,而石头城已荒芜,情调悲凉,感慨极深。

后两句写月照空城。淮水东边旧时月,旧时月,诗人特意标明旧时,是包含深意的。淮水,即秦淮河,横贯石头城,是六朝时代王公贵族们醉生梦死的游乐场所,这里曾经是彻夜笙歌、纸醉金迷、欢乐无尽的不夜城,那临照过六朝豪华之都的旧时月即是见证。然而曾几何时,富贵风流,转眼成空。如今只有那旧时月仍然从秦淮河东边升起,来照著这座空城,在夜深的时候,还过女墙来,依恋不舍地西落,这真是多情了。然而此情此景,却显得更加寂寞了。一个还字,意味深长。

李白《苏台览古》有句云:“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谓苏台已废,繁华已歇,惟有江月不改。其得力处在“只今惟有”四字。刘禹锡此诗也写江月,却并无“只今惟有”的限制词的强调,也无对怀古内容的明点。一切都被包含在“旧时月”、“还过”的含蓄语言之中,溶铸在具体意象之中,而诗境更浑厚、深远。

诗人把石头城放到沉寂的群山中写,放在带凉意的潮声中写,放到朦胧的月夜中写,这样尤能显示出故国的没落荒凉。只写山水明月,而六代繁荣富贵,俱归乌有。诗中句句是景,然而无景不融合着诗人故国萧条、人生凄凉的深沉感伤。

诗人在朝廷昏暗、权贵荒淫、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危机四伏的中唐时期,写下这首怀古之作,慨叹六朝之兴亡,显然是寓有引古鉴今的现实意义的。江城涛声依旧在,繁华世事不复再。诗人怀古抒情,希望君主能以前车之覆为鉴。


【作品简介】

《石头城》是刘禹锡组诗《金陵五题》的第一首,是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独辟蹊径,避开了和金陵、六朝有关的所有史实,将感情线编织在貌似无关的周边景物中,以一种内在的对比结构暗连出六朝古都昔日的繁华和今日的荒凉,虚实相生,极富张力。


【作品原文】

《石头城》

[唐朝]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字词注释】

    石头城:位于今南京市西清凉山上,三国时孙吴就石壁筑城戍守,称石头城。后人也每以石头城指建业。曾为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都城,至唐废弃。今为南京市。

    故国:即旧都。石头城在六朝时代一直是国都。

    周遭:环绕。

    淮水:指贯穿石头城的秦淮河。

    旧时:指汉魏六朝时。

    女墙:指石头城上的矮城。


【创作背景】

该诗选自《全唐诗》卷三百六十五。

建安十七年(212),孙权依清凉山西麓的峭壁修建了石头城,此城北缘长江,南抵秦淮河口,是建康(今南京)西部的防守要塞。六朝统治者都视之为重地,以至后人常把它当作南京的代称,到唐代已经荒废。在南京建都的六朝国祚都极短,在它们悲恨相续的史实中包含极深的历史教训,所以金陵怀古后来几乎成了咏史诗中的一个专题。在国运衰微之际,更成为关心政治的诗人常取的题材。

刘禹锡写作这首诗时,大唐帝国已日趋衰败。朝廷里面,大臣相互排挤,出现了“牛李党争”,宦官专权依然如故;地方上藩镇割据势力又有所抬头。所以,他写这首诗的主旨,仍然是讽喻现实,即借六朝的灭亡,来抒发国运衰微的感叹,希望当时的统治者,能以前车之覆为鉴。


【评价影响】

《谢叠山诗话》评价说:“意在言外,寄有于无。”

潘德舆《养一斋诗话》评价说:“不言兴亡而兴亡之感溢于言表。”

白居易赞美《石头城》:“我知后之诗人无复措词矣。”

唐以后的诗人词家,吟咏金陵,多有化用刘禹锡《石头城》的意境者。如元萨都剌的《念奴娇》中“指点六朝形胜地,惟有青山如壁”、“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就是著例;而北宋周邦彦的《西河》词,更是以通篇化用《石头城》、《乌衣巷》诗意为能事了。

余秋雨曾在《罗马假日》中说:“人称此诗得力于怀古,我说天下怀古诗文多矣,刘禹锡独擅其胜,在于营造了一个空静之境。惟此空静之境,才使怀古的情怀上天入地,没有边界。”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后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七十,赠户部尚书。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有《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8-25

原文

念奴娇·石头城

郑燮 〔清代〕

悬岩千尺,借欧刀吴斧,削成城郭。千里金城回不尽,万里洪涛喷薄。王浚楼船,旌麾直指,风利何曾泊。船头列炬,等闲烧断铁索。
而今春去秋来,一江烟雨,万点征鸿掠。叫尽六朝兴废事,叫断孝陵殿阁。山色苍凉,江流悍急,潮打空城脚。数声渔笛,芦花风起作作。


译文
在千尺的悬岩上,被鬼斧神工似的削成了城郭。千里长的石头城迂回不尽,在万里长江的洪涛中喷薄而出。当年王浚的战船旗帜飞舞,直指南京,利用风而没有停泊,在船头点燃了火炬,轻易烧断了石头城的铁索。
如今春去秋来,过了很多年,数万南飞的大雁飞过,在它的鸣叫声中,建都在石头城的许多朝代都相继灭亡了。山色苍凉,江水湍急,潮水拍打着空荡荡的石头城。几声渔人的笛声,芦苇花在风中闪闪发光。


注释
念奴娇:词牌名。又名“百字令”、“酹江月”等。
石头城:在今江苏南京市清凉山后,曾是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的都城。石头城南北全长约3000米。城基遗迹为赫红色,内有大量河光石。此城原为楚威王的金陵邑,筑于楚威王七年(公元前333年)。东汉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吴国孙权迁此,在原址上重筑,取名石头城。在今清凉山麓,下临长江,形势险要,是历史上著名的军事重地,有“石城虎踞”之称。
悬岩:指南京清凉山。
欧刀吴斧:《后汉书·虞诩传》,“宁卧欧刀,以示远近。”春秋时期名工欧冶子和吴国人所铸造的兵器。
回:迂回。
喷薄:喷涌激荡。
王浚:西晋大将,两任益州刺史,曾用火攻的方式烧断石头城的铁索,攻破东吴。
楼船:带楼的战船。
旌麾(jīng huī):帅旗;指挥军队的旗帜。
风利何曾泊:据《晋书·王浚传》,晋帝要浚到秣陵后受王浑调度,船过秣陵,浚指着船帆对王浑的信使说”风利不得泊也“,自管下金陵抢功去了。
“船头”两句:是说,王浚用火烧断东吴拦江的铁锁,使得战船顺利通过。等闲:轻易。
征鸿:南飞的大雁
“叫尽”两句:大雁年年南飞,在它的鸣叫声中,建都在石头城的许多朝代都相继灭亡了。断:废圮。孝陵:明太祖朱元璋的墓。
空城:废置的石头城。
作作:光泽闪烁貌。


创作背景

  雍正十年(1732年)农历八月初八,词人在南京江南贡院参加了乡试,乡试后游览了南京的名胜古迹,创作了《念奴娇·石头城》。


赏析

  上片写石头城的险要,“悬岩千尺”一句总领全词,借欧刀吴斧,指借春秋时代著名的工匠欧冶子和吴国铸造的兵器,来筑成江边的这座城郭。“千里金城”言其长;“万里洪涛”状其险,两句勾画,雄形险势,顿显眼前。“王浚楼船”五句,写了一段历史故事,写了西晋王浚用火炬烧断铁索,攻陷石头城终获大胜。可以想见当时战况何等的惨烈,石头城再险,又何能阻挡这强大的攻势。唐代大诗人刘禹锡在《西塞山怀古》一诗中,有“千寻铁索沉江低,一片降帆出石头”之句,也是说的这段故事。

  下片抒怀,从石头城说开去,虎踞龙盘,六朝古都,“春去秋来”,历经千古盛衰,只剩下“一江烟雨”,而每年一度秋去春还的阵阵大雁,在石头城的上空,叫尽了六朝兴废的往事,也叫断了明朝开国之君朱元璋明孝陵的殿阁。而苍凉的山色,悍急的江流,拍打着早已废圯的石头城,留给人们一段历史兴衰的往事。

  全词通过描写石头城的衰败荒凉,深刻表达了作者对历代王朝兴衰的无奈和感慨。


作者简介

郑板桥(1693—1765)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字克柔,汉族,江苏兴化人。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著有《板桥全集》。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中进士后曾历官河南范县、山东潍县知县,有惠政。以请臻饥民忤大吏,乞疾归。

第2个回答  2022-08-11

《石头城》的作者是唐朝刘禹锡

原文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译文

群山依旧,环绕着废弃的故都,潮水如昔,拍打着寂寞的空城。

淮水东边,古老而清冷的圆月,夜半时分,窥视这昔日的皇宫。

白话译文

城的东、南、西三面,依旧绵亘着高低起伏的群山,它那虎踞龙盘的姿态并未改变;北面的江潮,依旧拍打着城根,而后带着寂寞的心情退回。那声音仿佛在叹惜,昔日的繁华已经化为乌有。从秦淮河东边升起的,还是过去那轮月亮。见证历史过后,在夜深人静之际,又心恋恋地爬过凹凸的城墙,小心翼翼来窥探着什么。


赏析

这首诗咏怀石头城,表面看句句写景,实际上句句抒情。诗人写了山、水、明月和城墙等荒凉景色,写景之中,深寓著诗人对六朝兴亡和人事变迁的慨叹,悲凉之气笼罩全诗。

诗一开始,就置读者于苍莽悲凉的氛围之中。

开头两句写江山如旧,而城已荒废。山围故国周遭在,首句写山。山围故国,故国即旧城,就是石头城,城外有山耸立江边,围绕如垣墙,所以说山围故国。周遭,环绕的意思。潮打空城寂寞回,这句写水。潮打空城,石头城西北有长江流过,江潮拍打石墙,但是,城已荒废,成了古迹,所以说潮打空城。这两句总写江山如旧,而石头城已荒芜,情调悲凉,感慨极深。

后两句写月照空城。淮水东边旧时月,旧时月,诗人特意标明旧时,是包含深意的。淮水,即秦淮河,横贯石头城,是六朝时代王公贵族们醉生梦死的游乐场所,这里曾经是彻夜笙歌、纸醉金迷、欢乐无尽的不夜城,那临照过六朝豪华之都的旧时月即是见证。然而曾几何时,富贵风流,转眼成空。如今只有那旧时月仍然从秦淮河东边升起,来照著这座空城,在夜深的时候,还过女墙来,依恋不舍地西落,这真是多情了。然而此情此景,却显得更加寂寞了。一个还字,意味深长。


字词注释

    石头城:位于今南京市西清凉山上,三国时孙吴就石壁筑城戍守,称石头城。后人也每以石头城指建业。曾为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都城,至唐废弃。今为南京市。

    故国:即旧都。石头城(即南京)在六朝时代一直是国都。

    周遭:环绕。

    淮水:指贯穿石头城的秦淮河。

    旧时:指汉魏六朝时。

    女墙:指石头城上的矮城。


创作背景

该诗选自《全唐诗》卷三百六十五。

建安十七年(212),孙权依清凉山西麓的峭壁修建了石头城,此城北缘长江,南抵秦淮河口,是建康(今南京)西部的防守要塞。六朝统治者都视之为重地,以至后人常把它当作南京的代称,到唐代已经荒废。在南京建都的六朝在它们悲恨相续的史实中包含极深的历史教训,所以金陵怀古后来几乎成了咏史诗中的一个专题。在国运衰微之际,更成为关心政治的诗人常取的题材。

刘禹锡写作这首诗时,大唐帝国已日趋衰败。朝廷里面,大臣相互排挤,出现了“牛李党争”,宦官专权依然如故;地方上藩镇割据势力又有所抬头。所以,他写这首诗的主旨,仍然是讽喻现实,即借六朝的灭亡,来抒发国运衰微的感叹,希望当时的统治者,能以前车之覆为鉴。


作品评价

《谢叠山诗话》评价说:“意在言外,寄有于无。”

潘德舆《养一斋诗话》评价说:“不言兴亡而兴亡之感溢于言表。”

白居易赞美《石头城》:“我知后之诗人无复措词矣。”

唐以后的诗人词家,吟咏金陵,多有化用刘禹锡《石头城》的意境者。如元萨都剌的《念奴娇》中“指点六朝形胜地,惟有青山如壁”、“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就是著例;而北宋周邦彦的《西河》词,更是以通篇化用《石头城》、《乌衣巷》诗意为能事了。

余秋雨曾在《罗马假日》中说:“人称此诗得力于怀古,我说天下怀古诗文多矣,刘禹锡独擅其胜,在于营造了一个空静之境。惟此空静之境,才使怀古的情怀上天入地,没有边界。”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一说是匈奴后裔)。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贞元九年进士及第,释褐太子校书,迁淮南记室参军,进入节度使杜佑幕府,深得信任器重。杜佑入朝为相,迁监察御史。贞元末年加入以太子侍读王叔文为首的“二王八司马”政治集团。唐顺宗即位后,实践“永贞革新”。革新失败后,宦海沉浮,屡遭贬谪。

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留下《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著有《刘梦得文集》《刘宾客集》。

会昌二年,迁太子宾客,卒于洛阳,享年七十一,追赠户部尚书,葬于荥阳。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2-03-10

《石头城》翻译如下:

群山依旧,环绕着废弃的故都,潮水如昔,拍打着寂寞的空城。

淮水东边,古老而清冷的圆月,夜半时分,窥视这昔日的皇宫。

《石头城》赏析如下:

诗人写了山、水、明月和城墙等荒凉景色,写景之中,深寓著诗人对六朝兴亡和人事变迁的慨叹,悲凉之气笼罩全诗。

诗人把石头城放到沉寂的群山中写,放在带凉意的潮声中写,放到朦胧的月夜中写,这样尤能显示出故国的没落荒凉。诗中句句是景,然而无景不融合着诗人故国萧条、人生凄凉的深沉感伤。

原文:

《石头城》唐朝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创作背景:

《石头城》是刘禹锡组诗《金陵五题》的第一首,刘禹锡写作这首诗时,大唐帝国已日趋衰败。朝廷里大臣相互排挤;地方上藩镇割据势力又有所抬头。写这首诗的主旨,仍然是讽喻现实,即借六朝的灭亡,来抒发国运衰微的感叹,希望当时的统治者,能以前车之覆为鉴。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2-08-15

石头城指郑燮的《念奴娇·石头城》,全文翻译和赏析如下:

作品翻译:

在千尺的悬岩上,被鬼斧神工似的削成了城郭。千里长的石头城迂回不尽,在万里长江的洪涛中喷薄而出。当年王浚的战船旗帜飞舞,直指南京,利用风而没有停泊,在船头点燃了火炬,轻易烧断了石头城的铁索。

如今春去秋来,过了很多年,数万南飞的大雁飞过,在它的鸣叫声中,建都在石头城的许多朝代都相继灭亡了。山色苍凉,江水湍急,潮水拍打着空荡荡的石头城。几声渔人的笛声,芦苇花在风中闪闪发光。

作品赏析:

上片写石头城的险要,“悬岩千尺”一句总领全词,借欧刀吴斧,指借春秋时代著名的工匠欧冶子和吴国铸造的兵器,来筑成江边的这座城郭。“千里金城”言其长;“万里洪涛”状其险,两句勾画,雄形险势,顿显眼前。“王浚楼船”五句,写了一段历史故事,写了西晋王浚用火炬烧断铁索,攻陷石头城终获大胜。可以想见当时战况何等的惨烈,石头城再险,又何能阻挡这强大的攻势。唐代大诗人刘禹锡在《西塞山怀古》一诗中,有“千寻铁索沉江低,一片降帆出石头”之句,也是说的这段故事。

下片抒怀,从石头城说开去,虎踞龙盘,六朝古都,“春去秋来”,历经千古盛衰,只剩下“一江烟雨”,而每年一度秋去春还的阵阵大雁,在石头城的上空,叫尽了六朝兴废的往事,也叫断了明朝开国之君朱元璋明孝陵的殿阁。而苍凉的山色,悍急的江流,拍打着早已废圯的石头城,留给人们一段历史兴衰的往事。

全词通过描写石头城的衰败荒凉,深刻表达了作者对历代王朝兴衰的无奈和感慨。


作品原文:

《念奴娇·石头城》郑板桥〔清代〕

悬岩千尺,借欧刀吴斧,削成城郭。千里金城回不尽,万里洪涛喷薄。王浚楼船,旌麾直指,风利何曾泊。船头列炬,等闲烧断铁索。

而今春去秋来,一江烟雨,万点征鸿掠。叫尽六朝兴废事,叫断孝陵殿阁。山色苍凉,江流悍急,潮打空城脚。数声渔笛,芦花风起作作。


词句注释:

1、念奴娇:词牌名。又名“百字令”、“酹江月”等。

2、石头城:在今江苏南京市清凉山后,曾是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的都城。石头城南北全长约3000米。城基遗迹为赫红色,内有大量河光石。此城原为楚威王的金陵邑,筑于楚威王七年(公元前333年)。东汉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吴国孙权迁此,在原址上重筑,取名石头城。在今清凉山麓,下临长江,形势险要,是历史上著名的军事重地,有“石城虎踞”之称。

3、悬岩:指南京清凉山。

4、欧刀吴斧:《后汉书·虞诩传》,“宁卧欧刀,以示远近。”春秋时期名工欧冶子和吴国人所铸造的兵器。

5、回:迂回。

6、喷薄:喷涌激荡。

7、王浚:西晋大将,两任益州刺史,曾用火攻的方式烧断石头城的铁索,攻破东吴。

8、楼船:带楼的战船。

9、旌麾(jīng huī):帅旗;指挥军队的旗帜。

10、风利何曾泊:据《晋书·王浚传》,晋帝要浚到秣陵后受王浑调度,船过秣陵,浚指着船帆对王浑的信使说”风利不得泊也“,自管下金陵抢功去了。

11、“船头”两句:是说,王浚用火烧断东吴拦江的铁锁,使得战船顺利通过。等闲:轻易。

12、征鸿:南飞的大雁

13、“叫尽”两句:大雁年年南飞,在它的鸣叫声中,建都在石头城的许多朝代都相继灭亡了。断:废圮。孝陵:明太祖朱元璋的墓。

14、空城:废置的石头城。

15、作作:光泽闪烁貌。


作者简介:

郑板桥(1693—1765)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字克柔,汉族,江苏兴化人。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著有《板桥全集》。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中进士后曾历官河南范县、山东潍县知县,有惠政。以请臻饥民忤大吏,乞疾归。

创作背景:

雍正十年(1732年)农历八月初八,词人在南京江南贡院参加了乡试,乡试后游览了南京的名胜古迹,创作了《念奴娇·石头城》。


表达主题:

《念奴娇·石头城》是由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于雍正十年参加乡试后游览南京城所作的一首词。该词通过描写石头城的衰败荒凉,深刻表达了作者对历代王朝兴衰的无奈和感慨。全词融情入景,借古抒怀,雄浑苍凉,意象万千。

名家点评:

    现代学者韩红:纵览全篇,不禁让人感慨人世兴废匆匆,有沧海桑田之感。 

    现代学者王锡荣: 石头城虽固,但阻挡不住改朝换代。词中凭吊古今,充满凄怆之感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