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加强乡镇干部作风建设

如题所述

乡镇干部是基层的国家工作人员,具体从事“三农”工作,干部的作风直接影响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望和形象。同时对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确保一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大意义。为此,就如何加强乡镇干部作风建设,谈谈自己的看法:一、目前乡镇干部作风的现状当前,乡镇干部作风主流是好的,但是,与党和国家的要求、人民的期望,存在着一定差距。主要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1、学习风气不浓厚。一些乡镇干部思想不求进取,即使组织上要求学已只浮于表面,不带着问题去学、去思考,不在联系实际上下功夫,不在指导实践上作努力。或学习不讲实效,只讲实惠,只有事关自己切身利益的才去学。比如提拔、职称、文凭等。2、工作作风不深入。一些乡镇干部不深入基层和群众,不坚持调查研究,对真实情况不甚了解,遇事拿不出办法,干工作没有思路,抓落实上不能出实招。有的心浮气躁,作风漂浮,纪律松散,认为上班只要把工资混到手,就心安理得了;有的生活腐化,贪图安逸,热衷于灯红酒绿、游山玩水、打牌赌博;有的到一个地方没干几天,好事没干出几件,屁漏确不少,就急了慌了,生怕影响政治前途,丢了乌纱帽,就要求组织对工作环境进行调整或搞其它的工作。不能客观地对待自己存在的问题。3、为民服务不到位。一些乡镇干部服务意识不高,奉献精神不强;有的讲成绩头头是道,谈问题轻描淡写;有的不愿担风险,只想官当大一点,干工作重点不突出、精力不集中、落实不得力;有的工作方法简单,行为粗暴,听不进群众的意见和呼声,随意侵害群众的切身利益。4、创新意识不强烈。有的干部思想观念陈旧,工作因循守旧,不思进取,习惯于用老经验、凭老方法想问题、做事情,在工作中难以接受新观念、新办法。有的在遇到新问题、新情况时懒于思考,上级怎么说,我就怎么做。有的依葫芦画瓢,照搬照抄别人的一些新经验新做法。5、自我要求不严格。一些干部缺乏上进心,精神不振,得过且过,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图清闲、混日子,对上面的政策措施和工作部署不按时去贯彻、去落实,要么顶着不干、拖着不办,要么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要么平时不烧香,临时抱复角,部分干部不遵章守纪,我行我素。有的贪图享受,讲排场、比阔气;有的与民争利,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个别干部既缺乏遵守廉洁自律规定的自觉性,又缺乏接受监督的主动性,在群众中造成了不良影响。 6、人浮于事较突出。乡镇存在工作布置多,检查落实少,职责不明,人浮于事,真正在干事、能干事、会干事的人不多;有的工作华而不实,热衷于迎来送往,有的好大喜功,习惯于做表面文章,有的工作不讲效率,办事推诿扯皮,群众来办事时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各项制度讲在口上、挂在墙壁上、写在纸上,就是不落实在行动上,这些不良作风如果不解决或解决不好,势必影响乡镇干部队伍的战斗力,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1、从环境因素分析,乡镇干部工作就我镇而言,由于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干部对自身工作环境、生活环境的追求使乡镇干部的思想观念发生复杂变化。市场经济的自发性、功利性,造成他们的思想消极,诱发了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倾向。2、从自身因素分析,主要是乡镇干部个人放松对主观世界的改造。有些对加强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处于一种“自满和知足”状态。有的平时忙于事务、会议、应酬,没有时间学习,偶尔坐下来,也是“走马观花”,沉不下心来钻研。久而久之,理想信念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意识逐步淡忘,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慢慢丧失,道德情操出现滑坡,干部自身修养逐渐弱化。3、从工作因素分析,主要是对乡镇干部的教育引导不够。现阶段缺乏有效方法对乡镇干部进行教育。目前,从表面上看,教育方式不少,但真正使干部在思想上受到教育很难,入脑入心更难,效果不明显。学习载体少,学习方法不多,形式单一。学习动力不足,没有形成一套科学的考核和奖励制度,考学制度落实得不够理想,造成 “学与不学一个样”,学习只靠个人兴趣,没有一定的压力和动力。4、从制度因素分析,主要是乡镇干部人事制度和管理体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乡镇干部混岗比较严重,对选拔、任用、职称晋升影响干部的工作情绪,缺乏科学的用人机制。二是对不同岗位、不同工作、不同职务的乡镇干部没有科学的衡量尺度,执行制度不严,督办检查不到位,干部管理的激励约束机制、监督考评机制不健全。三是对违纪违规者迁就多,批评追究少。从而在干部中形成了“朝中有人好做官”,“关系第一论”的错误倾向,导致部分干部放松了自我要求。三、转变乡镇干部作风的对策1、健全教育机制,夯实思想基础。加强学习、强化教育是乡镇干部提高理论修养、增强党性、改造主观世界的有效途径。一是要完善学习制度,在强化理论与指导实践上下功夫。建立和完善政治业务学习、理论中心组学习、干部教育培训、学习考核评价等制度,推动学习和教育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二是要改进学习方法,在提高学习效果上下工夫。坚持集体学习与个人自学、参加培训与在职学习相结合,形成认真读书、刻苦学习、勤于思考、用心研究、狠抓落实的风气。三是要创新教育形式,就是紧密结合乡镇干部队伍的思想作风实际,有的放矢,对症下药,采取集中学习、座谈讨论、专题辅导、参观考察等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灵活安排教育活动,增强思想教育的吸引力、亲和力、渗透力。2、创新管理机制,打造动力平台。加强和改进乡镇干部作风建设,制度管理是平台。一是要创新管理机制。就是要建立干部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和科学的考核机制,细化考核内容,定期分析、准确全面掌握干部的思想、工作、作风状况,把是否得到群众公认、是否求真务实、是否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是否清正廉洁、是否取得实实在在的成绩等,作为选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对群众确认作风不实、反映强烈的乡镇干部,做出相应的处理,该调的调、该降的降,不要姑息迁就,促进社会风气的全面好转。二是要严肃纪律。严明政治纪律,确保政令畅通;严明学习纪律,提高干部素质;严明工作纪律,提高工作质效;严明生活纪律,树立良好形象;严明会议纪律,端正会风会纪;严明财经纪律,做到厉行节约。通过严肃纪律,增强教育说服力、制度约束力和监督威慑力,促进乡镇干部作风建设。 3、发挥引导机制,营造良好氛围。一是要发挥好乡镇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领导干部要时时、处处、事事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在作风建设上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带头执行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做执行制度的模范,自觉维护领导干部的良好形象。二是要发挥好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坚持用身边的优秀党员和先进典型进行示范引导,用反面典型进行警示教育,使党员干部学有榜样,追有目标,在先进典型的带动下自觉锤炼自己的作风。三是要经常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通过评先树优,树立典范,大力表彰先进事迹和优秀党员干部,充分调动大家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逐步形成事事争先进、创一流的良好风气。4、强化奖惩机制,构建责任体系。要建立“为民、务实、清廉”的乡镇干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进一步加大责任考核和责任追究力度,形成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各负其责的干部作风建设制,对部分干部出现偏差的,要追究相关领导的责任,促使领导干部更好地担负起干部作风建设的组织领导。要强化纪律约束机制,把干部的作风情况时刻置于纪律的监督之下,对违反作风建设有关规定的,特别是对那些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顶风违纪、情节恶劣、影响极坏的典型,要从严从快查处,并及时公开曝光。在干部作风考察中要准确识别干部品行,评价干部政绩,采取临时性考察与经常性考察的有机结合。对被群众举报或督查发现作风问题的干部,经核查属实的,一律不得提拔。形成干部作风建设“一票否决制”。凡受到通报批评、出现严重违纪的干部,当年不能参与任何评优评先;严格落实对受党纪政纪处分干部年度考核等次评定的规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