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是什么意思?

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就是不要中考,直接上高中的那样的教育吗?

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立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国家“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将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列入教育现代化重大工程。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是我国继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之后进一步提升国民整体素质、劳动力竞争能力、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大举措,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扩展资料

1个总目标和5个具体目标:

一个总目标是:到2020年,全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适应初中毕业生接受良好高中阶段教育的需求。

五个具体目标包括:

一是全国、各省(区、市)毛入学率均达到90%以上,中西部贫困地区毛入学率显著提升;

二是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结构更加合理,招生规模大体相当;

三是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满足教育教学基本需要;

四是经费投入机制更加健全,生均拨款制度全面建立;

五是教育质量明显提升,办学特色更加鲜明,吸引力进一步增强。通过实现以上目标,努力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多样特色的高中阶段教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2017-2020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11-25
1、在我国9年义务教育全面普及、高中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6.5%的形势下,提出普及高中教育可谓适逢其时,适逢所需。对于怎样理解普及高中教育自然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讨论。

2、普及教育、免费教育、义务教育,这三个概念既紧密相连又截然有别。

  普及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发展目标,也是教育发展过程中层次不断提高的历史要求。新中国建国初期,我国提出普及初等小学教育(三年到四年)的目标,后来提出普及小学教育的目标,大跃进的时候曾经提出普及初中甚至高中教育的目标。一时间村村办小学,队队办初中,社社办高中,甚至小学都没有毕业的老师教起了初中和高中,热情代替了科学,数量淹没了质量,后来花了很大的力气进行收缩和消化。所以普及什么层次教育、普及到什么程度是要依据历史条件决定的。

  免费教育是一种政策措施,也是民生的一项重要福利。1985年我国提出实施9年义务教育,1986年制定了义务教育法,但到2008年我国才真正实现了城乡义务教育全免费。

  义务教育则是一种制度安排,是具有强制性的法律规定。义务教育有两个基本特点:免费和强迫,免除学费是实施义务教育的基本保障。没有免费的教育就难以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也就难以普及到每一个儿童。中央和地方政府免除学费、杂费以及补助困难家庭子女顺利完成学业,是义务教育得以全面实现的保证;同时,义务教育具有强迫性,所有家长都有义务送子女上学。因此,我们说:义务教育一定是免费的、普及的教育,反之则不然。

 3、普通高中、职业高中是高中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

  普及高中教育是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简写,高中阶段教育主要包括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和中等技术教育。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才结构调整的要求,也为了不断提高青年就业水平,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出了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大体相当的目标。同时不断增加职业教育经费,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提高职业教育质量,职业教育吸引力不断增强。

4、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都对高中教育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高中教育的普及并不等于公办教育的普及,调动全社会资源促进民办高中的发展,满足不同人群接受高中教育的愿望,同样是普及高中教育的重要内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强调:“民办教育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各级政府要把发展民办教育作为重要工作职责,鼓励出资、捐资办学,促进社会力量以独立举办、共同举办等多种形式兴办教育。”事实上,民办教育在我国高中普及进程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作出了重要贡献。不断改善民办教育环境,加大对民办教育的支持力度和加强对民办教育的管理,也是普及高中教育的内在要求。
第2个回答  2019-02-11
普及高中阶段而不把高中纳入义务教育纸上谈兵一切都是废话
第3个回答  2013-05-29
普及高中教育主要是提高高中的入学率,达到90%以上,是通过很多措施实施的。所以中考还是要考的,逐步实施推荐和能力考核方式。高中分为普高和职高(包括所谓的中等职业教育),逐步达到各占50%的比例。扩大职高学校规模和数量,提高职业高等学校的招生比例,读职高也有较多的升学机会。对职高学生实施补助(现在已经实施,每学期750元),对职高学生学费实行全免或部份免除(现在是农学专业全免,非农学专业免20%)。当然普及措施随着时间推移,将越来越多。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7-07-22
  从“普九”到“普高”的提速升级
  满足了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需要,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事实上,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农村教育一直是整个中国教育体系中发展比较成功的部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为中国劳动力和人才储备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罗斯高援引德国、日本在二战后的成功经验,从国际比较的角度指出,至少接受完整的高中阶段教育对于提高农村地区劳动力的技术水平至关重要。
  在谈松华的记忆中,在研究制定教育规划纲要的过程中,对全面普及义务教育目标实现后的教育发展路径选择,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倾向于普及学前教育,另一种则倾向于普及高中教育,让更多人接受更多的教育。
  “发达国家都经历过这个过程,实现类似我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这种让所有人受到基本教育的目标后,下一个目标就是让更多人接受更多的教育。”谈松华说,不同于“普九”时提出的“双85%”的普及标准,教育规划纲要对2020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0%目标的设定,无疑是一种更高水平的普及。
  梳理一下世纪之交至今不同年份教育政策对高中阶段教育表述的演变,不难发现,这是一条从部分普及、基本普及到全面普及的目标升级路径。
  1998年制定的《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到2010年,在全面实现“两基”目标的基础上,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有步骤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全国人口受教育年限达到发展中国家先进水平。
  此后,1999年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2001年制定的“十五规划”,都再次强调“在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要有步骤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同时提出,要在确保“两基”的前提下,积极发展包括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在内的高中阶段教育,为初中毕业生提供多种形式的学习机会。
  2006年的“十一五规划”新增了“促进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协调发展,提高办学水平和质量”的内容。同年出台的《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高中阶段教育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则表述为“积极发展高中阶段教育事业……适应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后人民群众对高中阶段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缓解初中升学压力”。直到2010年教育规划纲要提出“90%毛入学率”的目标,普及高中教育的政策意图愈加明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中阶段教育政策的发展,呈现出一定的特殊性和时代性。在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高中阶段教育在整个教育系统中的位置及其发挥的作用,均有所变化。”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吴霓指出,高中阶段教育经历了侧重为培养职业技术人才服务、着力扩大规模、培养质量和数量迅速发展的几个阶段后,到五中全会公报首提“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无疑实现了“质的飞跃”。“从统计数据显示来看,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在稳步实现增长,实现了向普及化的过渡。”吴霓说。
  石中英认为,在高中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的今天,全面普及的差距并不大。此时提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一个很重要的政策导向,是为我国普及率非常高的、规模庞大的义务教育提供一个出口。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与早期的普及义务教育在内涵上、方式上都会有很大不同。“高中进入普及阶段,学生的需求、兴趣都会更加多样,所以高中教育亟待解决办学特色和多样发展问题。”石中英说。
  杨银付将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解读为我国普及教育的“升级版”。“从惠民生来说,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受教育权和发展权;从促发展来说,将提升我国新增劳动力和主要劳动年龄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从高中阶段教育贡献方面来说,满足了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需要,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