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2013年河北政法干警考试中一些法律常识,必有重谢!

如题所述

您好,中公教育为您服务。

法律作为政法干警行测考试中的一部分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知识点也很多

第一部分 法理学
一.法律的一般原理:法律的基本特征,法律的本质,法律的作用、法律的要素、法律的历史发展、法系、法治和法治国家。
二.法律的制定:法律制定的概念和原则、法律的渊源、法律的分类、法律体系。
三.法律的实施和监督:法律实施的概念、法律执行、法律适用、法律的效力、法律关系、法律责任和制裁、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法律监督。
第二部分 宪法
一.宪法概述:宪法的概念,宪法的历史发展、宪法的分类、宪法监督保障制度。
二.中国的基本制度:国家的性质,政权的组织形式,国家结构形式、国家的经济制度和文化制度。
三.中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四.中国的国家机构:国家机构的概念和活动原则、中央国家机构。
第三部分 行政法
一.行政法概述:行政法的概念、行政法的渊源、行政法律关系。
二.行政主体:行政机关、公务员。
三.行政行为:行政行为的内容和分类、行政行为的效力。
四.行政复议:行政复议的概念和原则、行政复议的主体和管辖、行政复议的范围。
五.行政处罚:行政处罚的概念和种类、行政处罚的管辖和适用、行政处罚的程序。
第四部分 刑法
一.刑法概述:刑法的概念和渊源、刑法的基本原则、刑法的适用范围。
二.犯罪和犯罪构成:犯罪的定义与特征、犯罪构成的要件。
三.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
四.犯罪的形态:犯罪预备、犯罪既遂、犯罪未遂、犯罪中止。
五.共同犯罪:共同犯罪的概念、共同犯罪人的种类及其刑事责任。
六.刑罚:刑罚的概念、刑罚的种类、量刑、刑罚的适用和执行。
七.几种重要的犯罪:危害公共安全罪、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罪、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罪、贪污贿赂罪渎职罪。
第五部分 民法
一.民法概述:民法的调整对象、民法的基本原则、民事法律关系。
二.民事主体:公民、法人、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三.民事行为和代理: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条件、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无效民事行为与可撤消民事行为及其后果、代理的概念和种类、代理人和委托人的权利和义务、无权代理及其法律后果。
四.民事权利:物权、所有权、相邻权,债权、人身权。
五.民事责任:违约的民事责任、侵权的民事责任、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
六.民事诉讼时效
第六部分 公司法
一.公司法概述:公司的概念和类型,公司法的适用范围。
二.有限责任公司: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章程和组织机构。
三.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组织机构、上市公司。
四、公司破产、解散和清算
第七部分 知识产权法
一.知识产权法概述:知识产权的概念和法律特征、知识产权制度的作用。
二.著作权法:著作权的概念、作品及其种类、著作权的主体和归属、著作权的内容、著作权的取得和限制、著作权的保护期限、侵犯著作权的行为及其法律责任。
三.专利法:专利权的概念、专利权的主体和客体、授予专利权的条件、专利权的期限、专利权人的权利和义务、专利侵权行为及其法律责任。
四.商标法:商标的概念和种类、商标注册、注册商标的期限、续展和终止、商标的转让和使用许可、商标使用的管理、商标侵权行为及其法律责任。
第八部分 合同法
一.合同法概述:合同的概念、合同的种类、合同法的基本原则。
二.合同的订立:合同订立的程序、合同的主要条款。
三.合同的效力:有效合同和无效合同、可变更和可撤消合同、效力待定的合同。
四.合同的履行:合同履行的原则和规则、合同履行的担保。
五.合同的变更、转让和终止
六.合同责任:缔约过失责任、违约责任。
第九部分市场管理法
一.反不正当竞争法:不正当行为的特征、种类和法律责任。
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的权利和经营者的义务,法律责任及争议解决途径。
三.产品质量法:产品质量的义务,产品质量的法律责任及其解决途径。
第十部分 劳动法
一.劳动法概述:劳动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劳动法律关系。
二.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的主体、劳动合同的订立及主要条款、劳动合同的无效、劳动合同的变更和解除、集体劳动合同。
三.劳动争议的处理:劳动争议的解决机构、劳动争议的解决方式及原则。
第十一部分 婚姻法和继承法
一.婚姻法:婚姻法的基本原则、结婚、家庭关系、离婚。
二.继承法:继承法的基本原则、法定继承、遗嘱继承和遗赠、遗产的处理。
第十二部分 诉讼法
一.诉讼法概述: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的共同原则和特有原则。
二.诉讼主体:民事诉讼、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的诉讼主体。
三.诉讼证据:证据的概念和种类,民事诉讼、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的举证责任。
四.诉讼管辖:管辖的概念、民事诉讼、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的管辖。

更多政法干警的资料可以关注河北政法干警考试资料阅读

如有疑问,欢迎向中公教育企业知道提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9-12
一、考试规律
  2011-2013年国考大纲中常识模块的表述一直是“主要测查报考者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重点测查对国情社情的了解程度、综合管理基本素质等,涉及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环境、自然、科技等方面”。
  1、2011年国考共考查3道法律题目
  【2011-国家-7】下列做法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是:
  A. 甲村村委会在村民会议上提交了修建学校的经费筹建方案
  B. 乙村村委会与村民李某签订山林承包合同,承包期为十年,到期后,村委会又将山林承包给村民赵某
  C. 丙村有一座石灰矿,丙村村委会组织该村村民成立丙村经济合作社,以经济合作社的名义申请石灰矿的采矿许可证
  D. 丁村享有选举权的村民有500人,其中300人参与了村委会主任选举,获选人王某、张某和黄某分别获得选票120张、100张、80张,因而王某当选。
  考查知识点:2010年10月28日修订通过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2011-国家-8】根据我国国防动员法的有关规定,在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遭受威胁时,决定全国总动员或局部动员和发布动员令的分别是:
  考查知识点:2010年2月26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动员法 》
  【2011-国家-9】下列关于我国人大代表选举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考查知识点:2010年3月14日修正通过的《选举法》—城乡居民选举首次实现“同票同权”
  2、2012年国考共考查3道法律题目
  【2012-国家-4】下列关于我国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考查知识点: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
  【2012-国家-11】甲乙两家是邻居,甲家在距乙家地基2米处种有一棵大树。每逢刮大风,风便会将这棵树的一些大树枝刮落到乙家房屋上。乙担心会损坏房屋,多次找甲协商,要求甲将树枝砍去一些,被甲拒绝。某日,暴风雨即将来临,乙再次找甲协商却没找到,情急之下自己砍去了一些伸到自家房屋上的树枝。甲回家后要求乙赔偿500元,乙不同意,甲将乙起诉至法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考查知识点:紧急避险
  【2012-国家-1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考查知识点:2011年2月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八)》。
  法律部分的出题特点:近两年来侧重考查新颁布的法律以及与公务员、国家机关职责或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法律知识。
  二、重要考点
  法律常识鉴于考查范围从原来的侧重法律专业知识,转向侧重考查近两年新颁布的法律以及与公务员、国家机关职责等相关的法律知识,因此,须关注新法,积累生活、职业相关法律基础知识。因此将重要法律考点总结如下:
  1、2011年2月25日通过的刑诉修正案
  ①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公诉案件中被告人有罪的举证责任由人民检察院承担,自诉案件中被告人有罪的举证责任由自诉人承担;
  ②经法院通知,证人没有正当理由不出庭作证的,法院可以强制其到庭,但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除外;
  ③非法收集的供述、证言,应当排除;非法收集物证、书证的,应当补正或作出合理解释,否则应予以排除。
  2、听证制度
  1993年深圳在全国率先实行的价格审查制度——是价格听证制度的雏形。
  1996年3月通过的《行政处罚法》,首次从国家层面对听证制度做了规定。1997年通过的《价格法》和2000年3月通过的《立法法》,又对价格决策和地方立法听证做了规定。
  类型:①公共决策中的听证:指政府组织在直接涉及公众或公民利益的公共决策时,应当听取利害关系人,社会各方及有关专家的意见以实现良好治理的一种的规范性程序设计。②行政处罚中的听证:是行政机关在作出影响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决定前,由行政机关告知决定理由和听证权利,行政相对人表达意见、提供证据以及行政机关听取意见、接纳证据的程序所构成的一种法律制度。
具体一点的就知道这么多了,我肯定不是在做广告,也没有灌水,希望可以帮到你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9-11
 法的概念和本质(简述)
  概念:法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段意志,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所期望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行为规范体系。
  共同本质: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
  基本特征:(1)法是调整人的行为或社会关系的规范;(2)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3)法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4)法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
  作用:规范作用:作为由国家制定的社会规范,法具有指引、评价、预测、教育和强制等规范作用。
  社会作用:维护统治阶级的阶级统治;执行社会公共事务。
  法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
  (1)法与经济.法在市场经济宏观调控中的作用:引导作用;促进作用;保障作用;制约作用。
  (2)法在规范微观经济行为中的作用:确认经济活动主体的法律地位;调整经济活动中各种关系;解决经济活动中的各种纠纷;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
(3)法与政治、政策:法受政治制约体现在: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是影响法的发展变化的重要因素;政治体制的改革也制约法的内容及其发展的变化;政治活动的内容更制约法的内容及其变化。党的政策指导法制建设的各个环节,社会主义法是实现党的政策的重要手段和形式,同时又对党的政策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
法律制度的相关概念
  法的制定:指一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制定、修改、废止法律和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的一种专门活动,一般也称为法律的立、改、废活动。
  立法的指导思想:我国现阶段立法的指导思想,必须是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而不能以别的思想为指导,不能离开社会主义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这个根本任务。
  立法的基本原则:(1)立法必须以宪法为依据(2)立法必须从实际出发;(3)总结实践经验与科学预见相结合;(4)吸收、借鉴历史和国外的经验;(5)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为标准,立足全局,统筹兼顾;(6)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7)保持法律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与及时立、改、废相结合。
法的渊源:(1)宪法;(2)法律;(3)行政法规;(4)地方性法规;(5)自治条例、单行条例;(6)行政规章;(7)国际条约。
  法律部门:(1)宪法;(2)行政法;(3)民法;(4)婚姻法;(5)经济法;(6)劳动法;(7)环境法;(8)刑法;(9)诉讼法;(10)军事法。
  法律实施包括执法、司法和守法。法律适用的要求:准确,指适用法律时,事实要调查清楚,证据要准确;合法,指司法机关审理案件时要合乎国家法律的规定,依法办案;及时,指司法机关办案时在正确、合法的前提下,还必须做到遵守时限。
  法律适用的原则: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实事求是,有错必纠。
  法律关系的基本特征:法律关系是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法律关系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的社会关系;法律关系是以现行法律存在为前提的社会关系。它不属于物质关系,而是一种思想关系。
  违法的分类:刑事违法、民事违法、行政违法、违宪行为。
第3个回答  2013-09-11
直接搜索即可

祝您一生平安,财源滚滚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