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因有自知之明而取得成功的人

急求,历史上有自知之明的成功的人,要两个人,要有具体事例,最好用一个词概括事件

一、刘邦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抚慰百姓供应粮草,我又不如萧何。领兵百万,决战沙场,百战百胜,我不如韩信。我能做到知人善用,发挥他们的才干,这才是我们取胜的真正原因。至于项羽,他只有范增一个人可用,但又对他猜疑,这是他最后失败的原因。

二、唐太宗

他之所以能取得“贞观之治”的成就,离不开他以史为鉴的坚持。唐太宗贵在有自知之明,从不妄自菲薄。当太宗在书上读到夏朝末代国君桀荒淫残暴,囚禁谏言的忠臣;读到汉景帝听信小人谗言,酿成吴楚七国之乱;读到隋炀帝施行暴政,滥杀无辜时,心中非常感慨。

他鼓励大臣们对他直言不讳,凡是对国家和百姓有利的进谏,他都会采纳。正因为他对敢于“直谏”的忠臣怀有感激之情,朝廷才会有魏征这样的名臣。

扩展资料:

刘邦人物形象分析

一、初见项伯,即“兄事之”,“奉卮洒为寿”,“约为婚姻”,可见他善于拉拢人,为己所用。

二、刘邦“先破秦入咸阳”,是“有大功”之人,但在项羽面前谦词卑礼,唯恐有所不至,甚至“出”而“未辞”,也觉得于礼不合,这又表现了他能屈能伸的性格。

三、刘邦亲往鸿门谢罪,是一个大胆的决策,非此不足以阻止项羽进攻;“至军,立诛杀曹无伤”从这些事都能看出的坚决果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6
刘邦: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抚慰百姓供应粮草,我又不如萧何。领兵百万,决战沙场,百战百胜,我不如韩信。我能做到知人善用,发挥他们的才干,这才是我们取胜的真正原因。至于项羽,他只有范增一个人可用,但又对他猜疑,这是他最后失败的原因。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7-21
正面人物刘邦反面人物项羽。.刘邦是市井无赖最后却问鼎中原项羽出身名门战功赫赫最后却自刎乌江,就是因为刘邦有自知之名项羽没有!用刘邦自己的话说: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第3个回答  2013-07-21
曾囯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