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怎么评价水浒传

如题所述

30年代初,鲁迅在《三闲集·流氓的变迁》中曾这样评论《水浒传》:“‘侠’字渐消,强盗起了,但也是侠之流,他们的旗帜是‘替天行道’。他们所反对的是奸臣,不是天子,他们所打劫的是平民,不是将相。李逵劫法场时,抡起板斧来排头砍去,而所砍的是看客。一部《水浒》,说得很分明:因为不反对天子,所以大军一到,便受招安,替国家打别的强盗——不‘替天行道’的强盗去了。终于是奴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7-05
鲁迅对于《水浒传》的评价是相当高的。鲁迅认为,《水浒传》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它以生动的语言、鲜明的人物形象和跌宕起伏的情节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具体来说,鲁迅认为《水浒传》在文学上有三个重要的特点。首先,它以真实的历史事件为背景,充满了现实主义色彩。其次,它采用了白话文写作,使得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最后,它通过生动的描写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塑造了一系列有个性、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如林冲、宋江、吴用等。
此外,鲁迅还指出,《水浒传》在思想内容上也有其独特之处。它不仅表现了古代农民的反抗精神,更揭示了封建社会中的种种弊端和矛盾。因此,鲁迅认为,《水浒传》不仅是一部文学佳作,更是一部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作品。
总之,鲁迅对于《水浒传》的评价是非常高的,他将其视为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瑰宝,并认为它对于中国文学的发展和进步有着重要的贡献。
第2个回答  2016-12-28
。《水浒传》里的各路英雄豪杰大多是以一幅侠肝义胆的面目出现,虽然“路见不平一声吼”的豪爽总是让人觉得痛快大气,可惜仔细一看却发现,倒在好汉们刀下们的贪官污吏和恶霸地痞固然不少,可是好汉们滥杀无辜的场面也不乏见。例如武松在“血溅鸳鸯楼”一节虽然一怒之下杀掉几个谋他性命的仇家,但捎带也杀了好几个无辜百姓和贫苦良民。并且在杀完人以后在墙上用蘸鲜血写几个血淋淋的大字“杀人者打虎武松”。也许当豪杰不杀两个人显得有些没有底气,但是杀人到了如此不看青红皂白之地步,的确让人觉得有不寒而栗之感!如果在生活中,我们遇到这样的“好汉”,你敢潇洒地和他高谈阔论一番“该出手时就出手”么?“少不读水浒”是中国人的一句俗语。其中重要的涵义便在于冷静地意识到水浒中的各路豪杰固然“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让人快意,然而打家劫舍的行径毕竟不为社会所容。小孩子如果从小看水浒入迷,舞刀弄枪倒也罢了,如果发展到有那么一天发展到拿某人脑袋来祭刀,岂不危哉!

水浒中的一百零八位好汉们,正因为杀人的杀人,抢劫的抢劫,欠帐太多,无法在太平社会里立足,于是只好“逼上梁山"。高举"替天行道"的大旗,网络一群喽啰,成天干着劫富济贫的所谓义举。其实水浒故事还有一个名字叫做《荡寇志》的小说,是从反面对这些好汉加以抨击的,用统治者和良民的视野来评价那些好汉们。不管怎么样,“少不读水浒”说明了老百姓和普通读者的愿望无非是希望少年们不要去学那些好汉们的各种壮举,最后依然被招安屠杀不说,起码不至于混的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这大概是“少不读水浒”的真意吧!
第3个回答  2013-08-08
我不是鲁迅,所以我不知道他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那些书籍都是假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