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十四为什么要说:我死之后,哪怕洪水滔天

如题所述

路易十四为并没有说“我死之后,哪怕洪水滔天”,这句话是路易十五说的。

传说路易十五预言一个他死亡的预言,在我之后洪水滔天。这个预言只出现在1789年,而且这句话平等的说归功于蓬帕杜夫人。爱好者寻找到,夫人安慰因为Rossbach死后而过度伤心的路易十五:“不必太难过,您会病倒的,最终我们都会迎来末日审判”。

末日审判为天主教词汇,圣经上说在末日那天上帝会降临,所有死人会复活和活人一起接受审判,好人上天堂,坏人下地狱。此处用末日审判是安慰路易十五“您和您儿子在末日会再见的然后一起上天堂”

扩展资料:

一、路易十五

路易十五(1710年2月15日—1774年5月10日),被称作“被喜爱者” (法语:''le Bien-Aimé''),太阳王路易十四曾孙,勃艮第公爵之子。作为法国国王在1715年至1774年期间执政。

他神奇地延续着整个濒死的家庭,他执政的早期受到法国人民的喜爱。 但是,他无力改革法国君主制和他在欧洲绥靖政策,使他失去了人民的支持。并且在他死后成为了法国的最不得人心的国王之一。

路易十五执政后期,宫廷生活糜烂,路易十四时期的经济问题也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虽然小时候大难不死,逃过一劫,但他最终还是没能逃过疾病的折磨,1774年死于天花

二、路易十五的性格为人

路易十五上台后仿效曾祖父路易十四,不设首相,实行独裁统治。在政治上的专制,在生活上穷奢极欲,国王带头声色犬马,自然上行下效,更加剧了法国贵族颓废淫靡、奢华糜烂的风气。

路易十五的荒淫奢靡,往好听了点说,可以说他有着法国人特有“罗曼蒂克”,往不好的说就是好色,路易十五有多个情妇,国王穷奢极欲是会遭到普遍的诟病。

路易十五并非不知道,荒淫奢靡之风不可长,但是他也不管那么多,人生苦短,及时行乐,他说“我死后,哪怕洪水滔天”,这句话暴露了他奢华暴虐的本性,这也是一切专制统治者真实的心态。不管在台上说的如何冠冕堂皇,其实内心深处还是路易十五那句格言。

路易十六说“我死后,哪管它洪水滔天!”,他死了当然可以不管什么洪水滔天,但实际情况是,在活的时候就已经洪水滔天了。在路易十五多个情妇中,有一位比较有名的蓬巴杜夫人,这个女人也算的上是欧洲版的“红颜祸水”,她仗着国王的宠幸,奢靡无度,而且干预朝政,甚至将法国推入战争的灾难。

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说:“这个女人耗费了我们那么多的人力财力,没有给我们留下任何荣耀和力量,而且还破坏了欧洲整个政治体系……”

路易十五宠幸情妇,把国家搞得一团糟,政治经济的危机以及社会矛盾的一触即发,面对即将到爆发的总危机,路易十五还是那句话,我死后,哪管它洪水滔天!尽管他还活着就已经洪水滔天了,但是他也不管,只忙于及时行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路易十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1-18

这句话的出处众说纷纭,一种说法是路易十四所说,还有说法认为原创者是路易十五的情妇蓬巴杜夫人   (法语:Madame de Pompadour)。

一、人民网《妓女宠姬:路易十五无能的挡箭牌和他最后的情妇》认为是路易十四遗言:

在杜·巴利夫人干预下,风靡一时的洛可可风格随着蓬巴杜夫人的亡故而终止,被她推崇的新古典主义取而代之。遍身绫罗的杜·巴利夫人陪伴路易十五在凡尔赛、枫丹白露、小特里亚农等地来回居住,举办一次次穷奢极欲的宴会,将先王路易十四的遗言“我死后哪管它洪水滔天”发挥到极致。

二、1997年版的《兰登书屋大辞典》认为“Après moi,le déluge”(英文:After me,the flood),其实是改编自蓬巴杜夫人对路易十五所说的“Après nous,le déluge”,蓬巴杜夫人是真正的原创者。但它的意思是“我死之后,将会洪水滔天”,与众所周知的“我死之后,哪管洪水滔天”有很大的不同。

另一个法文原文版本——“Après nous,le déluge”(英文:After us, The flood),它的意思是“我们死后,将会洪水滔天”。据说当画家昆汀·德·拉·图尔正在为路易十五著名的情妇蓬巴杜夫人画像时,因听到元帅苏比斯在罗斯巴赫战役中的失败而沮丧不堪的路易十五刚好来到画室,蓬巴杜夫人劝慰他说:“您不要难过,否则会生病的。我们死后,哪怕洪水滔天!”("Il ne faut point s'affliger : vous tomberiez malade ; après nous le déluge !")
。这个版本也很流行,甚至也很权威。

三、“我死之后,哪管洪水滔天”这是关于路易十五执政末期奢华暴虐的体现。短短几个字把最高统治者的不可一世,飞扬跋扈和刚愎自用表达得淋漓尽致。

起初他普遍地为人称作受人喜爱的路易十五(Le Bien-aimé),当1744年在梅斯他重病时,整个国家为他的康复祈祷。但是,他软弱和无效的统治导致了王朝的衰弱和法国大革命的趋向高潮。普遍认为君主制是被路易私人生活的丑闻动摇的,并且在他的生命的最后,他成为了最可恨的路易十五。

1743年,法国参加了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在路易的统治期间得到了科西嘉岛和洛林,但是在和英国的七年战争后失去了巨大的法国殖民地。巴黎条约(1763年) 结束了七年的战争,这个条约是法国君主制时期的最屈辱的事件之一。法国放弃了印度、加拿大和密西西比河西岸。虽然法国仍然拥有密西西比河西面的新奥尔良和瓜德罗普岛,但是这次失败标志着法国失去了新大陆。法国的对外策略黯然失败,它的声望也显著下落了。

在1757年1月5日,刺客 Robert Damiens 混入凡尔赛用小刀刺中他的一侧。

四、2009年07月《凤凰网历史综合频道》发表的《路易十五》写到:

路易十五(1710年2月15日——1774年5月10日),被称作被喜爱者 (法语:''le Bien-Aimé''),作为法国国王在1715年至1774年期间执政。他神奇地延续着整个濒死的家庭,他执政的早期受到法国人民的喜爱。 但是,他无力改革法国君主制和他在欧洲绥靖政策,使他失去了人民的支持。并且在他死后成为了法国的最不得人心的国王之一。

路易十五执政后期,宫廷生活糜烂,路易十四时期的经济问题也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虽然小时候大难不死,逃过一劫,但他最终还是没能逃过疾病的折磨,1774年死于天花。

路易十五是法国历史上最具矛盾性格的国王。尽管史学家诬蔑了他很多,现代研究表示,他实际上对统治欧洲最大王国的任务是非常聪明和热忱的。他的优柔寡断,加上他了解他所面对问题的复杂性和他的内心的胆怯,都掩藏在一位专横国王的面具之后。在他统治期间造成了坏的结果。路易十五预见到19 世纪中产阶级浪漫主义的统治:虽然他以曾祖父路易十四为榜样,尽职地充当皇家国王的角色,实际上对于路易十五没有什么能比得上远离盛典和仪式的私人生活。当他还是婴儿的时候,他就失去了母亲,他总渴望母性的存在。他设法获取妇女的亲密陪伴。这些使他备受诋毁,即使在过世后也没有停歇。

第2个回答  2011-08-03
这个是路易十五(一说是路易十五的情妇)说的 ,路易十四的名言应该是他在亲政后去高院查看投石党运动的卷宗的时候对里面对于自己的描述很不满意,因为当时国王年幼被投石党人赶出了巴黎,他对高院的法官说:先生们,你们以为你们代表了国家吗?错了,朕即国家!路易十四的临终遗言也很有意思,他对环绕他身边哭成一团的妻妾和子孙说:为什么哭,嗯?你们以为我是长生不老的吗?我原以为死亡要比这难受得多呢!”此外法国法国末代王后亏空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的遗言也很感人,她在上上断头台前不小心踩了刽子手一脚,立即抱歉地说道:原谅我,先生。我不是故意这样做的。巴黎人至今都为处死这个女士而愧疚
第3个回答  2017-12-15
他想说的是我自己爽了就行,反正他已经挂了,其他人的死活跟他没关系了
第4个回答  2017-12-30
为什么说,我们不得而知。但从这句话可知,这是个自私自利的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