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长安十二时辰》从人物,情节,环境的阅读评论

如题所述

“在长安城如果你不变成和他一样的怪物,你就会被吞噬。”
这本《长安十二时辰》也许是我在这2016年的与2017年跨年之际看到的唯一一本让我落泪的书。由章节设计来看,这本书不止在内容是回应着十二时辰,在章节目录上也回应着十二时辰。每一章节都用古代的计时单位来开启每一篇章,让我们感觉到了时间的紧迫感,并且作者马伯庸将这本巨制完美的用二十四章来划分,因为古代的一个时辰是现在的两个小时,十二时辰其实就是二十四小时,让我们看到这本书的细心与独特之处,这份小小的惊喜也能让我们感受到这本书的诚意。
文学鬼才马伯庸,构思主题来自于一个游戏主题剑客,没想到这个想法一发不可收拾,逐渐演变成为长安街上的故事,通过小人物,感知大事件,大人性。在紧张刺激不是节奏感的情节中,我们感受到了长安街上的血型与人性,鬼才马伯庸的确没让人失望。
故事讲述的是上元节这天,突厥狼卫妄图用所谓的“阙勒霍多”攻破长安,让草原上的雄鹰重回雄风,也因此,死囚徒张小敬被卷入其中。被陷害、被长安城反噬的张小敬一开始是拒绝的。李泌那么多话中真正打动他,让他重新走上拯救长安城的这条路的原因可能是那句“今日之事,无关天子颜面,也不是为了我李泌的仕途,是为了阖城百姓的安危!”万年县的五尊阎罗,狠毒辣拗绝,连死都不怕的他心中有的只是无辜百姓,怪不得萧归说他是一个心软的人。没错,如果不是这颗对黎民百姓的赤子之心,可能我们就不会看到他奔跑在长安的大街小巷,一百零八个坊道之间,与突厥斗智斗勇。在消灭突厥后,没想到还有这另外的敌人,蚍蜉——那些同样一开始对朝廷有着赤诚之心的士兵们在仕途中遭受着朝廷的冷漠与无情对待,对朝廷已经心寒的一批士兵们组成的组织。他们渴望在上元节这一天,当天子贵胄,百官都安心地坐在勤政楼上观看巨大灯楼之时,用火药炸毁这一个腐朽的朝政,还长安城一片干净。于是这位独眼侠客张小敬拼尽全力,不放弃任何一次机会,即使失败了、无助了、受伤了仍不放弃,只为救助全城百姓。
但这颗赤子之心并没有感动达官贵胄,他们纷纷陷害,赶尽杀绝,只为分一碗羹。就像元载说的“人性从来都是趋利避害,可以背叛忠义仁德,但绝不会背叛利益。”朝堂之上,皆是利益之争。永王,封大伦,吉温,甘守诚```一个个全部在阻碍着张小敬的正义之路。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偌大的长安城就像一个洪水猛兽,注定要吞噬掉离他最近的守护者。想拯救他的人,必然要承受着来自城市的误解与牺牲。本来很简单的一件事情,却因为有着这些人的阻挠,变得错综复杂,那些为了正义而战的人遭受着人生与生命的打击,而那些腐朽被长安城同化的人们却妖风四起,兴风作浪,活到了最后。世道为何如此!而张小敬,姚汝能,徐宾,李泌的正义之路无人懂得,他们是这片被黑暗笼罩着的长安城所剩无几的亮色,就像赵参军不明白,为何要如此拼命,难道俸禄有那么高吗?这无关钱财,无关仕途,只为心中的那片正义,那份对正义的向往,对人民的爱,对生命的负责。这本书一直贯彻着一个主题,每一个人都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所以那些达官贵胄做出了选择,而张小敬也做出了选择,他选择了拒绝同化,。所以他是寂寞的,穿梭在长安那最繁华最旺盛的街道上,却仿佛与周遭分别置身与两幅画内,虽相距咫尺,却永不相融。鲜少人懂得他,懂得他那份执着,那份对于正义,对于生命的爱。
看到故事最后,元凶已经找出,但是最后李泌与张小敬最后那段对话却让人揪心。“长安城居民有百万之众,到底人命被当成了什么?为什么你们首先关心的,不是这些人?为什么你对这样的事,能处之泰然?”李沁只回答了一句“这就是长安城的秉性啊。”一切是多么的可笑,一开始你和我说为了阖城百姓的性命,一定要捉拿元凶,拯救这长安城,可是到最后,你却反口只为上位者们的性命担忧,而置百姓的性命不顾,这是何等的好笑?一夜之间,这座长安城的能力居然如此强大,将一个赤诚的少年变成了和长安城一样。看着张小敬的挣扎,冷漠到后来的重拾赤诚之心,意欲打破长安城的禁锢,没想到最后仍是无力改变。这其中的痛苦,无奈又有谁知道?心死了不令人痛苦,最痛苦的事心死了又被重新给予希望,然后心再死掉。这个过程多么可怕。
看着张小敬,感觉看到了自己,所以我默默落下了眼泪。世道如此,保护自己的一颗初心是多么的艰难。不想变成自己讨厌的那种人,要付出多少努力,要做出多少残忍的选择。不禁想起刚上大学的时候,在说说上问“如果世界变得不再单纯,那我该怎么办?”在那么多的让人心冷的回答中,我只看到了一句——那就改变这个世界。也许张小敬不会心死,经历了那么多,他还是保持着初心的那个张小敬,嫉恶如仇的那个张小敬。谁也不能改变我们自己,每个人都要做出选择,并且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你选择了同化,我却选择了拒绝。
此时此刻我的脑海中只回荡着exo那首《for life》——“今天紧紧拥抱你,giving your heart and soul,你是我生命的全部,即使重生,我也能举出,非你不可的理由,一千个,也不足够,for life。”只因为你是我这一生中必须要坚守的那份信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07
这小说在宣扬一种错误的价值观:为了大多数人,可以牺牲无辜的少数人.
故事的情节很像一个心理学岔道的实验:一个火车岔道,后一条会死很多人,你扳到另一条会一个人,你怎么选择.
小说里张小敬劝那些蚍蜉杀一个无辜,两个无辜,那杀几万个无辜呢?但实际上张小敬和萧规的本质是一样的,张小敬杀无辜的时候也毫不手软,那十个呢?杀一百人呢?如果杀到十个人的群体杀4个保六个呢?无辜就是无辜,一个个蚍蜉都是这么来的.如果夺取闻染家的店铺的人是个想为纳说人省钱(大多数人的利益)的人想低价收购闻家的房子呢(牺牲个人利益)?
蚍蜉们主要针参加皇城灯会的人,会伤及无辜.按张小敬的理论,那这些人也是牺牲少数的人的生命,为广大天下更多数量的人争取利益.
想想现在,如果一个人为了几个人,杀了另一个无辜的人,法律肯定要惩罚他的.

没有人的权利比其它人的低,一个人可以自愿为大家牺牲自己,但是别人不能要求他牺牲.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