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酬分配存在哪些问题

如题所述

一、没有工资管理制度
这是最初级的问题。企业成立初期没有工资管理制度,甚至没有工资标准,新员工入职工资依靠谈判确定工资,没有正常调薪机制,没有固定的调整周期,员工加薪仍然依靠谈判,这样的企业急需建立工资管理制度。设计工资体系、制定工资管理制度是第一要务,是开展人才招聘的基础和先决条件,能够有效缩短企业初创期人才招募到位的时间,帮助业务早日正常运转。在企业初创期老板精力投入到销售、投入到研发、投入到运营都是正确的,但是老板再有能力能打几根钉?花精力打造一个科学、公平、有效的工资管理制度,才是聪明老板啊。
二、没有搭建员工职业发展通道。
公司有工资管理制度,但是没有员工清晰的职业发展通道,没有将岗位任职人根据成熟程度划分等级,员工不知道自己的发展方向,也不知道如何努力可以获得收入的增长。成熟老员工尤其是自己培养的老员工比例很少。职业发展通道可以让员工稳定下来。
三、薪酬水平外部竞争力不足
主要表现是公司离职率高于同行业,辞职员工流向主要竞争对手企业;招聘业内有经验的员工尤其是竞争对手的员工困难;新招聘员工与招聘要求有较大差距;企业内成熟员工比例较小。这个问题在很多企业严重存在,但并没有得到真正的重视。这个问题类似一个慢性病,一时看不出来影响,但是优秀的人才招聘不进来,优秀的员工逐渐流失,企业内伤严重,从亚健康逐渐转变成病变,非常危险。有些企业业务走下坡路,起点是从薪酬缺乏外部竞争力开始的。
四、薪酬内部公平性失衡
内部不公平主要包括新老员工之间不公平、核心岗位与非核心岗位之间不公平、不同产品链间之间不公平、集团公司与子公司之间不公平、不同子公司之间不公平、不同地区之间不公平。薪酬内部公平性失衡造成团队凝聚力下降,严重的可能无法配合开展工作。例如公司对个别部门重奖,很可能造成其他部门未来的不配合。
五、缺乏根据岗位类别设计的激励制度
主要表现是公司奖励制度针对岗位类别没有区分设置。岗位因为类别不同性质不同,激励的重点和方式方法完全不同。如果不区分岗位类别设计奖励制度,很有可能激励不准,激励不到位,激励效果差的问题。
六、缺乏针对团队设计的激励制度
主要表现是设计的奖励制度都是针对人的,而不是针对团队的。比如,公司有《销售人员奖励办法》《研发人员奖励办法》,但是不是《销售部/区域奖励办法》《研发部/项目组奖励办法》,虽然只有几个字的差异,但是制度设计的出发点完全不同。永远记住:激励的重点是团队,其次才是核心骨干员工。
七、缺乏针对核心员工及高管的长期激励制度
主要表现是核心骨干的销售人员、技术人员、主要高管人员辞职甚至创业,公司束手无策。核心员工归属感不强,责任心差,辞职随意性强。建议建立年终奖金制度、利润分享制度、员工持股等制度建设,针对高管可以建立经营团队任期激励制度。
八、母子公司薪酬管理矛盾突出
主要表现是总部对子公司管理缺乏制度,或者管理制度过于死板、僵化,无法调动子公司积极性。子公司薪酬管理的重点就是子公司经营班子的薪酬管理和子公司工资总额的管理。
九、合并或收购后新老企业薪酬融合困难
企业合并或者收购后薪酬体系合并是一个棘手的问题,甚至影响企业合并或收购本身的成败。2004年联想集团收购IBM的PC业务时,IBM员工工资是联想国内员工工资的7倍,可见统一薪酬体系的困难有多大。联想当时聘请了一家国际知名咨询公司提供薪酬设计服务。联想第一时间宣布IBM员工工资3年不调整,有效安抚了被收购的IMB 员工的情绪,同时宣布未来3年逐步将薪酬体系统一,对国内低薪酬的员工做出承诺。联想集团收购IBM PC业务取得成功,薪酬分配体系有效整合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这里还有一个反面案例,那就是2004年TCL收购阿尔卡特手机,当时TCL没有进行新的薪酬体系设计,简单粗暴地要求被收购企业套用TCL的薪酬体系,最终造成阿尔卡特手机的员工全部离职,被业界认为是一次失败的收购案例。企业收购分为“蛇吞象”、“象吞蛇”、“象并象”三种主要形式,薪酬设计需要较高的策略和技术,一般都需要专业咨询机构提供全面的咨询服务。
十、薪酬分配理念不清或落实不到位
分配理念是薪酬分配体系构建中是基本问题,没有清晰的分配理念是无法开展体系设计工作的。
十一、激励机制制约企业向更大规模发展
企业发展过程中都会有关键发展期,在这个关键发展期企业规模快速扩张,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上升一个平台之后,企业进入调整期,一般是3到5年,为下一个发展期做准备。3-5年的调整,企业具备再次发展的动力。如果3到5年企业不仅没有发展,甚至明显丧失了发展动力,甚至业绩大幅度下滑,那样企业领导人的位置就危险了。2001年李宁公司连续4年销售额无法突破10亿元,CEO陈义红被迫让出位置。联想集团2005年底聘任的CEO阿梅里奥,连续3年销售额没有突破,2008年甚至出现亏损,联想集团马上解除了阿梅里奥的职务。业绩没有突破很多企业转向要加强绩效考核机制,方向错了,更应该思考的是公司薪酬激励机制是否存在问题。很多时候是公司激励制度制约了企业发展,就像小孩逐渐长大,原来的衣服和鞋子即使没有穿破,但是仍然需要换。具体制约了什么哪里还要诊断,比如对研发的制约、对销售的制约、对高管能动性的制约、对销售渠道的制约等等,找到制约点,解放制约点,设计制度激发制约点,完全可以改变企业发展状况。
十二、竞争环境变化或战略目标调整后薪酬分配体系未同步再造
竞争环境重大变化必将导致企业战略进行重大调整。国美、苏宁面对的最大竞争环境变化是以京东商城为代表的电商崛起,诺基亚面对的最大竞争环境变化是智能手机时代到来了;企业战略从代工型企业转变为经营自主品牌企业,从单一产品型企业转变为多元化经营企业,从传统销售型企业转变为网络销售型企业等等,面对竞争环境变化和战略目标的调整,企业薪酬分配体系应同步再造。
企业战略的调整实际带来的是对人才需求调整,企业竞争的本质都是人才的竞争。一个行业没落是从高端人才流失开始的,一个企业的没落是从激励制度失效开始的。激励机制失效是无声的,有时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企业的失败更多是归咎于战略失败、归咎于销售无能、归咎于产品没有吸引力、归咎于管理不善,很少去总结企业激励机制是不是早已失效,成为企业转型的障碍。
对薪酬分配体系问题的诊断,除了从上述12个方面着手以外,还可以从“薪酬体系激励足不足、激励准不准、激励及时不及时、激励持久不持久”四个方面进行检查。激励不足主要表现在对员工的薪酬激励额度偏小、偏弱,与员工的期望差距较大,激励了却没有效果,甚至还有负激励的效果,员工反而没有工作的动力。激励不准主要表现在激励对象选择不准,该激励的没有激励到,不该激励的可能享受到了激励成果。很多时候,企业把有限的激励资源“撒胡椒面”,每个人都享受一点,然而付出最多的却付出与回报不成比例,这也是激励不准的表现。激励不及时主要表现是给予的激励不能及时兑现,拖延很久,等到被激励对象已经没有动力和兴趣的时候中激励,效果已经大打折扣。激励不持久是指激励机制很多都是短期激励,缺乏长期激励机制。企业中的高级管理人员,由于岗位特殊性最需要持久的长期激励,避免他们因为个人私利而做出有损企业利益的短期行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5-08
薪酬分配是企业薪酬管理的重要环节,但也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 公平性问题:薪酬分配不公平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可能因为薪酬制度不合理、薪酬评估不准确、薪酬分配主体的偏见等原因导致。

2. 透明度问题:薪酬分配的透明度不足会导致员工对分配结果的不满和怀疑,可能因为薪酬分配标准不明确、分配过程不公开等原因导致。

3. 激励效果问题:薪酬分配的激励效果不佳可能会导致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不足,可能因为薪酬分配与绩效挂钩不紧密、薪酬分配与企业战略不匹配等原因导致。

4. 成本控制问题:薪酬分配的成本控制难度大,可能因为薪酬分配标准过高、福利待遇过多等原因导致。

5. 长期稳定性问题:薪酬分配的长期稳定性需要得到保障,可能因为薪酬制度频繁更改、员工流失等原因导致。

总之,薪酬分配可能存在公平性、透明度、激励效果、成本控制和长期稳定性等问题,企业需要通过建立科学的薪酬制度、加强薪酬评估和分配过程的管理、加大员工参与度等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实现良好的薪酬管理效果。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