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枝词 郑文宝 翻译

柳枝词 郑文宝
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
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这是首诗味隽永,意境优美,情致深婉的佳作。送别诗的风流早已被唐人占尽,但这一首确实是可以和唐人比美。《蔡宽夫诗话》说郑文宝的诗“须在王摩诘伯仲之间,刘禹锡、杜牧之不足多也。”尽管这一评价有夸大其词之嫌,但还是有些道理。
该诗抒写离情别恨。“亭亭”句是说一只漂亮的画船系在岸边的柳树上,句中没有正面写柳,但“系”字和诗题相照应,已暗示了所系之处。古代有折柳赠别的风俗,因为“柳”谐“留”音,寓有惜别之意。刘禹锡《杨柳枝词》其八说:“长安陌上无穷柳,惟有垂杨管别离”。因此,本诗第一句所展示的系舟杨柳岸的画面,恰是一幅春江送别图。我们可以想见,在船将发未发之际,送行者和行人依依话别,作最后一刻的流连。珍重彼此的友谊,珍重这别离的时刻,送行的人殷勤劝酒,“直到行人酒半酣”,这里含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的意思。同时也表明,行人所以喝得半醉,一来是朋友情重,二来是为了排遣离忧。语言很含蓄,意思却很明白。三四句是说,不管烟波浩渺,也不管雨打风吹,无情的画船带着行人离去了,将越走越远,满载着离恨去遥远的江南。这里不说人有情而怨别,却怪画船无情,真是无理而妙。“不管”两个字,包含了送行者相留不住的怨情,也表现了行人欲留不能,不得不走的无奈,像是友人对行者的埋怨,又像是行者的自怨自艾,写得情意盎然。末句将抽象的离恨,化为有形体、有重量的东西,使人分外感到离恨的深刻沉重,意象非常新奇。
此诗用清新柔婉的笔调,描写了一个生动的送别场面,极富诗情画意,诗风委婉细腻,情真意切,为后来许多词曲作者所仿效。周邦彦把这首诗改写为《尉迟杯》词:“无情画舸,都不管烟波前浦,等行人醉拥重衾,载得离恨归去。”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王实甫《西厢记》“遍人间追问

我要的是翻译。不是赏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4
北海影像 原创
翻译一(现代诗格式)
柳枝词
郑文宝
亭亭楼阁的画舸
静静的停泊在春潭岸边
那将要远行的朋友啊
离别的酒已经喝得半酣
此去异乡
又何须把烟波风雨照看
只有这舟船
把我们离别的不舍情谊
载着直到江南烟雨间
**********************************************************
翻译二(甜腻情感散文格式)
柳枝词
郑文宝
那是一个离别的日子,渡船上有着亭亭幢幢的楼阁,袅袅荡荡的停靠在岸边,系船的绳索与岸边的柳树缠缠裹裹,恰如心情纠结在此刻。没有了太多的言语,只有不停的对饮,眼眸里的眷恋,早已经胜过了万语千言,晚风,细雨,已经陪伴着喝的半酣……
人生百年,这一去,何年何月,才能再相聚首?江湖万千,这一去,何时何地,才能再把酒言欢?算了吧,此去,带着朋友的祝福,带着离别的愁绪,不必再去看烟波浩渺,不必再去看风雨飘摇,任它风牵红袖雨梳头,管它一蓑烟雨任平生,只有这划船载着离恨伴着我去江南了……
***********************************************************************
翻译三(平实记叙文格式)
柳枝词
郑文宝
一只漂亮的画船系在岸边(的柳树上),送别的人已经喝的似醉非醉的样子了。
(而这个船)却不管这(水上的)烟波和(岸边的)风雨,(无情的画船带着行人离去了,将越走越远,)满载着离恨去了遥远的江南。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