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为要何让唐僧去取经?

唐朝皇帝自认为是老子的后人,本应信道教,为何唐太宗还让唐僧去取经?
有人说是唐僧偷偷去的,就算如此,为何唐朝皇帝会任由佛教发展?

武德八年(625年)唐高祖李渊下诏宣布三教中道教列第一,儒教列第二,佛教排第三,道教的地位有如青云直上。贞观十一年(637年)唐太宗李世民再次宣布尊奉道教。从这时直至唐玄宗李隆基时代,除武则天时代外,道教一直是春风得意,大受青睐。
但是统治的稳定不仅仅靠道教,也需要佛教。唐僧取经有其历史背景。
佛教在南北朝时期就兴盛起来。兴盛的一个表现是翻译佛经。南北朝时人们在佛经的翻译中就已经遇到了很大困难,只能根据当时对梵文的理解,运用梵文的知识来翻译经典,而梵文本身是雅语,所以翻译的难度很大。因此有人就想到印度去看看,到底佛教是怎么回事,真正的佛典是怎么样的。 于是南北朝就已经有人开始了去西天取经的行动。因为语言的变化,魏晋南北朝时期所翻译的佛经到隋唐时期就难以阅读了,更别说梵文的佛经了。这就使隋唐时期一些从事佛经翻译的人很困惑。其实这个问题到现在也还是如此,一部《金刚经》不过260多个字,但是大家能讲得很清楚吗?都讲不太清楚。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史,也就是中国对佛经的翻译、理解的历史。因为不懂,就产生了歧义,有了歧义,就产生了争论,有了争论就产生了派别,所以到隋唐时期佛教里产生了很多派别。 宗教,宗是宗,教是教。佛教中有很多的宗,就是因为对经典理解上的歧义而慢慢发展起来的。歧义这么多,怎么办?一些有大志的僧侣就产生了一个很强烈的愿望:去印度看看真正的佛教的情况,看看佛经还有多少,看看中土所没有的经书又是怎么讲的。唐初的玄奘就是这么一个人物,他要到印度去取经完全是因为想探索佛教、佛教经典里的本原的情况。取经的原因就是为了把佛经里讲的问题搞清楚,看更多的经书。 因为唐王李世民信奉佛教。唐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得到空前的发展,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因此,李世民希望唐三藏取得真经保佑唐朝李家江山千秋万代的传下去。
参考资料: 选自徐庭云主编:《中国社会通史·隋唐五代卷》,山西教育出版社1996出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12-13
武德八年(625年)唐高祖李渊下诏宣布三教中道教列第一,儒教列第二,佛教排第三,道教的地位有如青云直上。贞观十一年(637年)唐太宗李世民再次宣布尊奉道教。从这时直至唐玄宗李隆基时代,除武则天时代外,道教一直是春风得意,大受青睐。
但是统治的稳定不仅仅靠道教,也需要佛教。唐僧取经有其历史背景。
佛教在南北朝时期就兴盛起来。兴盛的一个表现是翻译佛经。南北朝时人们在佛经的翻译中就已经遇到了很大困难,只能根据当时对梵文的理解,运用梵文的知识来翻译经典,而梵文本身是雅语,所以翻译的难度很大。因此有人就想到印度去看看,到底佛教是怎么回事,真正的佛典是怎么样的。 于是南北朝就已经有人开始了去西天取经的行动。因为语言的变化,魏晋南北朝时期所翻译的佛经到隋唐时期就难以阅读了,更别说梵文的佛经了。这就使隋唐时期一些从事佛经翻译的人很困惑。其实这个问题到现在也还是如此,一部《金刚经》不过260多个字,但是大家能讲得很清楚吗?都讲不太清楚。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史,也就是中国对佛经的翻译、理解的历史。因为不懂,就产生了歧义,有了歧义,就产生了争论,有了争论就产生了派别,所以到隋唐时期佛教里产生了很多派别。 宗教,宗是宗,教是教。佛教中有很多的宗,就是因为对经典理解上的歧义而慢慢发展起来的。歧义这么多,怎么办?一些有大志的僧侣就产生了一个很强烈的愿望:去印度看看真正的佛教的情况,看看佛经还有多少,看看中土所没有的经书又是怎么讲的。唐初的玄奘就是这么一个人物,他要到印度去取经完全是因为想探索佛教、佛教经典里的本原的情况。取经的原因就是为了把佛经里讲的问题搞清楚,看更多的经书。 因为唐王李世民信奉佛教。唐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得到空前的发展,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因此,李世民希望唐三藏取得真经保佑唐朝李家江山千秋万代的传下去。
第2个回答  2011-12-25
武德八年(625年)唐高祖李渊下诏宣布三教中道教列第一,儒教列第二,佛教排第三,道教的地位有如青云直上。贞观十一年(637年)唐太宗李世民再次宣布尊奉道教。从这时直至唐玄宗李隆基时代,除武则天时代外,道教一直是春风得意,大受青睐。
但是统治的稳定不仅仅靠道教,也需要佛教。唐僧取经有其历史背景。
佛教在南北朝时期就兴盛起来。兴盛的一个表现是翻译佛经。南北朝时人们在佛经的翻译中就已经遇到了很大困难,只能根据当时对梵文的理解,运用梵文的知识来翻译经典,而梵文本身是雅语,所以翻译的难度很大。因此有人就想到印度去看看,到底佛教是怎么回事,真正的佛典是怎么样的。 于是南北朝就已经有人开始了去西天取经的行动。因为语言的变化,魏晋南北朝时期所翻译的佛经到隋唐时期就难以阅读了,更别说梵文的佛经了。这就使隋唐时期一些从事佛经翻译的人很困惑。其实这个问题到现在也还是如此,一部《金刚经》不过260多个字,但是大家能讲得很清楚吗?都讲不太清楚。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史,也就是中国对佛经的翻译、理解的历史。因为不懂,就产生了歧义,有了歧义,就产生了争论,有了争论就产生了派别,所以到隋唐时期佛教里产生了很多派别。 宗教,宗是宗,教是教。佛教中有很多的宗,就是因为对经典理解上的歧义而慢慢发展起来的。歧义这么多,怎么办?一些有大志的僧侣就产生了一个很强烈的愿望:去印度看看真正的佛教的情况,看看佛经还有多少,看看中土所没有的经书又是怎么讲的。唐初的玄奘就是这么一个人物,他要到印度去取经完全是因为想探索佛教、佛教经典里的本原的情况。取经的原因就是为了把佛经里讲的问题搞清楚,看更多的经书。 因为唐王李世民信奉佛教。唐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得到空前的发展,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因此,李世民希望唐三藏取得真经保佑唐朝李家江山千秋万代的传下去。
第3个回答  2011-12-12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当然是为了以佛法普渡众生,说白了就是笼络民心咯
第4个回答  2011-12-12
怎么尽是这种白痴问题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