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所学校的创建者是谁

如题所述

孔子创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所真正意义的学校,我把它称为“孔子学院”。

“孔子学院”有一种精神,是很令人赞叹的,那就是学生对老师的忠诚,或者说崇拜。被孔子骂过的、讽刺过的、贬过的学生很多,但是这些学生痴心不改,仍然对老师忠心耿耿。孔子有性格上的弱点,有控制不住自己情绪的时候,但是他的基本调子是对学生的关爱。孔子学院实际上是一所家庭化或者家族化的学校。弟子视孔子为父亲,孔子视弟子为儿子。孔子去世后,弟子们行的是父子礼,为老师服丧三年,三年后告别时又痛哭一场。由此可见,弟子对孔子的感情超过了一般的父子之情。

东西方教育界、学术界的一个很大的差别是,我们把教育和学术家庭化了。光从称谓上就可以看出来,师母,师兄,师弟,师姐,师妹……这种观念,或者说组织,有它的好处,可以像一个家庭那样温暖,也可以像一个家庭那样,互相呵护,延续传承。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它消极的一面:等级分明,不利于个性发展和自由创造,导致学术上的帮派之争。这些都是妨碍我们学术发展的地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8-09
中国的第一所学校是由**孔子**创办的私学。
第2个回答  2011-12-12
是古代人的吧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1-12-12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大学是天津大学,其前身是北洋大学(天津北洋西学学堂),是近代中国的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
下面是详细介绍:
1887年英籍德人德璀琳(Gustav Derting)召集外国商人,要求赞助投资创办大学幷得到响应。他的设想得到李鸿章的赞同,幷答应拨给他一块地方做校址。他们在天津德租界的警察总部处后身东南一点的地方建造了一座德国日耳曼式风格的楼房作为敎学楼,开始招收高层次的中国知识分子入学。校名为呑纳学院(Tenney College),亦称为天津「博文书院」。

1892年,德璀琳在外国侨民中聘请了英国皇家学院毕业生丁家立於学院中创办补习班。数年后这个班学生的知识均达到了入学水平。

1895年10月2日,天津海关道盛宣怀通过直隶总督王文韶,禀奏清光绪皇帝设立新式学堂。光绪帝御笔钦准,成立天津北洋西学学堂,并由盛宣怀任首任督办,在盛宣怀和直隶总督王文韶的参与下,125名新生入学呑纳学院,学院由此更名为天津北洋西学学堂,成为近代中国的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

1896年,北洋西学学堂正式更名为北洋大学堂。

1912年1月,北洋大学堂改名为北洋大学校,直属当时的国民政府教育部。

1917年,国民政府教育部对北洋大学与北京大学进行科系调整,北洋大学改为专办工科,法科移并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工科移并北洋大学。从此,北洋大学进入专办工科时代。

1928年,北平大学区成立,改北洋大学为平大第二工学院。大学区制不久乃改为北洋工学院。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7月30日,天津沦陷。9月10日,教育部下令「以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和北平研究院等院校为基干,设立西安临时大学」。

1938年3月,西安临时大学改称国立西北联合大学。7月教育部指令西北联大改组为西北大学、西北工学院、西北师范学院和西北医学院。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天津收复。教育部正式下令恢复国立北洋大学,著力在天津西沽北洋大学原址覆校。此后,泰顺北洋工学院、北洋工学院西京分院、西北工学院和北平部(理学院院长陈荩民接受「北平临大第五分班」,建立北洋大学北平部)四校师生先后返津参加覆校。10月22日,北洋大学正式覆校开学,茅以升任校长,公设两院十二系。

1951年9月,奉中华人民共和国高敎部令,北洋大学与河北工学院(1903年2月创立)合并,为合并后的校名一事曾发生重大分歧,经刘锡瑛(北洋大学校务委员会主席)力争,始改称天津大学,校址设天津老城南之七里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