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县管校聘政策,这会不会导致农村没有好教师?

如题所述

县管校聘”其实说的就是公办义务教育学校的教师和校长,全部实行县级政府的统一管理,特别是统一定期强制交流或轮岗到县域内的义务教育学校,从而将教师和校长从过去的某学校的“学校人”改变为县义务教育系统的“系统人”。

实行“县管校聘”管理重大改革后,公办义务教育学校的教师和校长,将不会再有一辈子都在某学校工作,而是教育部门根据各学校教学的需求,均衡合理地统筹调配教师。这其实就是国家实行“县管校聘”改革的缘由。“县管校聘”说白了就是公办义务教育学校的教师由学校聘用,教师工作的学校由县级教育部门统一调配。这也是现阶段国家对义务教育学校的均衡发展作出的相应政策。

那么,推行“县管校聘”这种政策,对农村学校和农村教师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一、优点:

1、“县管校聘”打破了编制束缚,让中小学教师流动体制更加灵活。农村教师也随着生源的流动而大量流动起来。农村教师最大的流动就是到城区学校去跟岗交流学习。这样,农村的大部分教师在他们跟岗学习的过程中,一方面学习到了城区学校先进的管理经验,管理办法;另一方面学习到了城区学校各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手段。也有了和名师、名校长共事的机会,他们多多少少都会学到一些相对于教学来很有用的知识。这些农村教师一旦返回原校后,就会在跟岗学习期间把学到的知识用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这对农村教师来说实际上就是一种良性的培训学习手段。

2、“县管校聘”打破了岗位局限,让教师有序合理地科学流动。推进了城乡师资配置的均衡。现在我国的各大中小城市都在扩建,农村大量人口涌进城区,这就使得农村中小学校的生源也在急速锐减。没有了学生,农村中小学校的教师当然就多出来了,这该怎么办呢?当然就要实行“县管校聘”,把农村中小学校中多余的教师调配到城区。这种调配有两种手段,第一种手段就是遴选农村优秀教师到城区学校去,这是永久的调配。第二种手段是短期调配——强制农村多余教师到城区学校去跟岗交流学习。这两种调配手段不一,但最终的目的都是均衡城乡中小学校的教师资源,让城乡中小学校的教学均衡发展。

3、“县管校聘”打破了城乡教师的身份局限,让农村优秀教师有机会遴选到城区学校去任教。一直以来,农村教师一直是农村教师,没有机会也没有可能成为城区教师。除非这个教师有特别坚硬的后台。可是现在,只要你有本事,只要你足够年轻优秀,你就有机会遴选到城区中小学校去任教。这样,农村教师也可以像孙大圣一样摇身一变,变成城市教师。这对农村教师来说真是一大喜出望外的好事情。

4、“县管校聘”打破了终身体制,让教师退出机制更加完善。《教育法》《教师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我国实施教师聘任制:教师以岗位职责为依据,逐步建立以竞聘上岗为核心的教师退出机制。聘任制规定教师年度考核或聘期考核不合格,学校可以调整其岗位,或给予落聘处理。这就打破了教师的铁饭碗,激活了教师的教学活力,这对城乡义务阶段的中小学校的教学都是相当有利的。

二、缺点:

1、“县管校聘”让农村跟岗教师生活极大不便。“县管校聘”虽然打破了编制束缚,让中小学教师流动更加灵活,但农村一部分教师被强制交流到城区学校,这就给这部分跟岗交流的农村教师带来了生活上的极大不便。最突出的就是住房的问题。农村教师的住房多在农村,而城区中小学校一般都不会给从农村学校到城区学校来交流跟岗的教师准备生活用房。这部分跟岗学习的教师不得不去学校附近租房子住。然而城市里的学区房租一直是价格不菲的,农村教师为了完成跟岗学习任务,再贵也要咬牙坚持下去。这就造成了生活上的极大不便和经济上的极大负担。

2、“县管校聘”让农村中小学校年轻优秀的教师大量流失。“县管校聘”虽然打破了岗位局限,让教师有序合理地科学流动,推进了城乡师资配置的均衡。可是农村中小学校大量优秀教师也因此被遴选到城区中小学校去任教。就连农村教师跟岗学习到城区去都是要45岁以下的教师。这样下来,农村中小学校就只剩下一些老弱病残的教师在坚守了。这对农村中小学校来说确实是个非常不妙事实。没有年轻优秀的教师,学校就没有活力,教学质量、教学面貌决不好到哪去。

3、“县管校聘”让农村中小学校优秀学生大量流失。“县管校聘”打破了城乡教师的身份局限,让农村优秀教师都遴选到城区学校去任教。这样,家长发现原来学校的年轻优秀的教师都去城市去了,学校现在剩下的就一些老弱病残的教师在教书了,这样孩子能学到知识吗?这样一算,不论是外出打工还是外出做生意,都马上带上孩子到城区学校上学去了。谁愿意让一帮老弱病残的老师给自己的孩子上课呢?家长也不傻啊!

4、“县管校聘”让农村中小学校教师大量落聘。“县管校聘”打破了终身体制,让教师退出机制更加完善。《教育法》《教师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更是明确规定了的。可是不论农村或者城市,每个中小学校的教师都是按学生的比例来给教师编制的。现在由于城市扩建,大量农村人口涌进城区,到城区打工的、买房定居的越来越多,这样农村学校的生源一直在逐年快速锐减。可是农村教师数没有变化,各省人社部门都是按学校学生的人数来给教师编制的。没有学生,教师编制就少了!可是原来的教师人数没变,当然就有一大部分农村教师由于学生锐减而没有编制成为了落聘教师。教书有二三十年了还落聘,这就是农村教师最大的悲哀。

城区教师正好相反,城区原来的教师数不变,现在突然涌来一大波农村学生,学生多教师编制就多,所以城区的中小学教师从没听说有落聘的教师。有编制没有老师教书怎么办?很简单,去农村学校要老师来就行,这农村来的老师叫跟岗学习交流老师。农村来跟岗学习的老师又能给城区中小学校干活,又不占编制。这有什么不好呢?

由此可见,“县管校聘”的改革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校和教师来说,弊大余利。首先是农村学校没有了优秀教师;再次农村学校没有好了的生源;最后就是农村学校教师大量落聘。

当然,什么政策的制定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关键是发现问题能及时的修改,让政策能为人民造福!我觉得实行这样的政策也不怕农村没有好的老师,虽然现在的老师都喜欢在厂里面教学,但是现在成成在和农村相结合,也有许多农村的,大毕业的硬件,优秀的老师喜欢留在农村里面教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4-10

我可以这么跟你说无论推不推行县管校聘政策,农村好老师的数量都是呈每年下降的趋势的,之所以这么说,有着以下几点原因。

一:农村生活比较艰苦,导致很多人不愿意扎根农村。

虽说我们已经基本上完成了脱贫的目标,然后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人民的生活整体上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在这美好繁荣景象的背后依然存在着尖锐的矛盾,这个矛盾就是地域与地域之间发展不平衡,农村和城镇之间发展不平衡,并且这种不平衡还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很多人来到农村当一段时间的老师之后,他们会受不了这里的艰苦生活,最后会选择离开这里。二:农村教师的发展空间是非常小的。

对于真正有能力的教师来说,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到更大的舞台去展示自己的能力,把自己的毕生所学传给更多的人,然后最大化的实现自己的价值,而在农村当老师,他们是没有发展的机会和平台的,就算兢兢业业地干一辈子,最后也取得不了多么大的成就,所以在如此小的发展空间下,根本就没有人愿意长时间的留在农村教书。三:人口结构和分布发生了重大的改变,使得未来农村学生的人数将会变得越来越少。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以及人们思想的转变,使得我国人口结构和分布发生了很大程度的改变,越来越多的80后90后不间断地涌向大城市,然后很多人会选择在这里安家,就算最不济也会在小县城或者说小镇上买一个房子,所以这就导致农村的人口越来越少,甚至有一些村子寻半个村庄都寻不到几个年轻人,更别说村里的学生数量了,那更是少的可怜,所以在学生如此少的情况下,好的老师就更不愿意来农村教书。四:农村教师的工资实在是不够看。

无论一个人有多么纯洁的理想,以及想要为国家做事,为人民服务的强烈意愿,他终究要面对很多现实的情况,毕竟他不可能脱离家人,独立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况且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20多岁的年纪就有可能背负着高额的房贷和车贷,所以每个月想要单靠教师这一点工资活下去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然后农村教师的工资在这个级别上又低了一档,所以就更加满足不了大家当下的需求,然后那些好的老师也不可能放下所有,也不管老婆孩子能不能吃上饭,头铁的在农村教书,他们肯定会把眼光放在大城市里面,去应聘那种工资更高的教师职位。

第2个回答  2020-04-03
有可能会,因为毕竟有任何新的政策都会让人才进行流动,但是县管校聘的政策很有可能会让一些好的老师留下来,因为大家都在等更好的机会,这也是一个比较好的促进作用,未必是从农村没有好教师的这个角度来看。
第3个回答  2020-04-03
肯定会导致这样的,即使现在还没开始推行这个政策,大部分的好老师也都往城市流动了,因为在农村交通实在太不便利了。
第4个回答  2021-07-12
不好,这样会放大学校领导的职能,导致教师完全被领导管理,领导说一就一,说二就二,教师教育被束缚,而且偏远山区这样的管理完全不适用,领导能力强还好,领导能力决定了教育水平和教育实力,只会拉开城乡教育差距。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