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求人教版6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成语故事要书上的 竭泽而渔

看它的内容

竭泽而渔出自《吕氏春秋·卷十四·义赏》 其中的典故是:春秋时期,晋文公率军在城濮与楚国对峙,他问狐偃如何胜强大的楚军。狐偃献计用欺骗的办法。他又问雍季如何处理,雍季说用欺骗的办法只能是把池水弄干捉鱼,到第二年就没鱼捉了,打仗还是要靠实力。晋文公用狐偃的计策打败了楚军,但在论功行赏时雍季却在狐偃之上。他说:“我们怎么能认为一时之利要比百年大计重要呢?”

竭泽而渔 jié zé ér yú
成语意思:
掏干了水塘捉鱼,比喻取之不留余地。 泽:池、湖。
造句:另外的错误观点,就是不顾人民困难,只顾政府和军队的需要,竭泽而渔,诛求无已。
(出自毛泽东《抗日时期的经济问题和财政问题》)
近义词:杀鸡取卵 反义词:从长计议
译文:使池水干涸而捕鱼,怎么可能捕不到, 但第二年就没有鱼了;烧毁树林来打猎,怎么可能打不到? 但第二年就没有野兽了。欺骗和作假的方法,即使现在侥幸有用,以后却不会再有第二次了,所以这不是长久的方法。
引申为如果违反自然界的规律,急功近利,过度索取,看似取之不尽的资源就会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11-08
晋文公率军在城濮与楚国对峙,他问狐偃如何胜强大的楚军。狐偃献计用欺骗的办法。晋文公把狐偃的计策转告了雍季,说用欺骗的办法只能是把池水弄干捉鱼,到第二年就没鱼捉了,打仗还是要靠实力。晋文公用狐偃的计策打败了楚军,但在论功行赏时雍季却在狐偃之上。有人觉得奇怪,以为文公赏错了,文公解释说:“我们怎么能只图眼前利益,而不做长远打算呢?”
选我吧春秋时期,晋文公率军在城濮与楚国对峙,他问狐偃如何胜强大的楚军。狐偃献计用欺骗的办法。他又问雍季如何处理,雍季说用欺骗的办法只能是把池水弄干捉鱼,到第二年就没鱼捉了,打仗还是要靠实力。晋文公用狐偃的计策打败了楚军,但在论功行赏时雍季却在狐偃之上。他说:“我们怎么能认为一时之利要比百年大计重要呢?”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11-07
春秋时期,晋文公率军在城濮与楚国对峙,他问狐偃如何胜强大的楚军。狐偃献计用欺骗的办法。他又问雍季如何处理,雍季说用欺骗的办法只能是把池水弄干捉鱼,到第二年就没鱼捉了,打仗还是要靠实力。晋文公用狐偃的计策打败了楚军,但在论功行赏时雍季却在狐偃之上。他说:“我们怎么能认为一时之利要比百年大计重要呢?”
第3个回答  2011-11-07
春秋时期,晋文公率军在城濮与楚国对峙,他问狐偃如何胜强大的楚军。狐偃献计用欺骗的办法。晋文公把狐偃的计策转告了雍季,雍季说用欺骗的办法只能是把池水弄干捉鱼,到第二年就没鱼捉了,打仗还是要靠实力。晋文公用狐偃的计策打败了楚军,但在论功行赏时雍季却在狐偃之上。有人觉得奇怪,以为文公赏错了,文公解释说:“我们怎么能认为一时之利要比百年大计重要呢?”
第4个回答  2011-11-07
春秋时期,晋文公率军在城濮与楚国对峙,他问狐偃如何胜强大的楚军。狐偃献计用欺骗的办法。晋文公把狐偃的计策转告了雍季,说用欺骗的办法只能是把池水弄干捉鱼,到第二年就没鱼捉了,打仗还是要靠实力。晋文公用狐偃的计策打败了楚军,但在论功行赏时雍季却在狐偃之上。有人觉得奇怪,以为文公赏错了,文公解释说:“我们怎么能只图眼前利益,而不做长远打算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