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部门自垂直管理以来取得的重大成绩有哪些

如题所述

  立足本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30年来,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认真履行国家赋予的法定职能,坚持立足本职、服务大局,依法行政、强化监管,关注民生、构建和谐,深入整顿规范市场秩序,积极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健康发展,大力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依法保护商标专用权,查处虚假违法广告,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再就业,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在整顿规范市场秩序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取得了显著成果,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作出了积极贡献。

  下面一组统计数字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方面的情况:

  ——在工商机关积极支持下,截至2008年9月底,全国实有企业960.36万户,包括内资企业917.9万户(其中私营企业643.28万户),外商投资企业42.46万户。个体工商户实有2823.94万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有7.96万户;

  ——截至2008年6月底,全国工商机关共查处各类经济违法违章案件3856.2万件;

  ——1993年12月至2008年6月,全国工商机关共查处不正当竞争案件39.3万件,案件总值347.4亿元,罚没金额56.26亿元;

  ——1998年以来,全国工商机关共查处传销案件2.04万件,捣毁取缔传销窝点12.94万个,教育遣散传销人员283.08万人;

  ——2004年开展红盾护农行动以来,全国工商机关共检查各类农资市场16.7万家(次),检查农资经营户82万户(次),取缔无照经营2.9万户,查处农资违法案件15.3万件,受理农资投诉7.3万件,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27.9亿元;

  ——截至2007年底,我国注册商标总量达303.8万件,居世界各国首位;截至2008年6月底,已认定驰名商标1234件;1996年以来,共查处商标侵权假冒案件33.88万件;

  ——1995年以来,全国工商机关共查处侵害消费者权益案件139.46万件,受理消费者申诉举报618.67万件;1999年以来,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80.54亿元;

  ——2003年以来,在工商机关的鼓励、扶持下,已有1544.77万名下岗失业人员和大学毕业生在个体私营经济领域实现就业再就业。

  “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也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恢复建制30周年。”工商总局局长周伯华说,“对于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来说,过去的30年既是维护市场秩序、促进经济发展的30年,也是自身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30年。这突出表现在四个‘基本建立’上。”

  基本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监管的工商行政管理理论

  改革开放之初,工商部门提出,市场监管要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放而有度,强调市场监管要宽严适度。党的十四大以后,工商部门提出,要寓服务于监管之中,在监管中体现良好服务,在服务中依法加强监管,解决了在监管中要体现服务的问题。

  党的十六大以后,特别是近两年来,工商总局明确提出,工商行政管理要努力做到监管与发展、监管与服务、监管与维权、监管与执法的“四个统一”。

  周伯华指出,“四个统一”的提出,把加强监管与促进发展、服务大局、消费维权、依法行政有机地统一起来,科学回答了工商行政管理的职能定位、根本目的、基本要求等重大问题,是在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中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在此基础上,工商总局又进一步提出,要积极推进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法治化“四化”建设,努力实现建设高素质的队伍、运用高科技的手段、实现高效能的监管、达到高质量的服务“四高”目标,标志着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监管的工商行政管理理论基本形成。

  基本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监管的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

  今年以来,商事登记法、商标法、广告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以及市场违法行为处罚办法、商标代理条例、广告管理条例、城乡集市贸易管理办法、城乡个体工商户管理暂行条例等一大批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订工作先后纳入立法计划,不断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30年来,根据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要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高度重视立法立规工作,在国务院的统一领导部署下,工商行政管理法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基本形成了以公司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广告法、商标法等法律及一大批行政法规、规章为主体的比较健全的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

  现行有效的法律法规中,共有100部法律和203部行政法规赋予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监管执法职责,工商总局单独制定和与有关部门联合制定的部门规章有104部。这些法律法规和规章,以规范市场主体行为、规范市场交易行为、规范市场竞争行为、规范市场监管行为为主要内容,以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为宗旨,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行政提供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依据。

  基本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监管的工商行政管理体制机制

  1979年1月10日,沈阳北行农贸市场在工商部门的支持下恢复开放。这也是改革开放后全国恢复经营的第一家城市农贸市场。

  30年来,各种类型的集贸市场、生产资料和生产要素市场在工商部门的精心培育下从无到有茁壮成长,到1995年,由工商部门培育发展的市场已达8.8万个。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工商部门自身发展需要,工商部门建立市场的历史使命在1995年7月画上了句号。随着工商部门与所办市场脱钩,工商部门彻底实现了“运动员”与“裁判员”两种身份的分离,促进了严格执法、公正执法。

  30年来,工商行政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正是这样不断稳步推进,取得了一个个重大突破:6次机构改革,逐步确立了工商行政管理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职能定位;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了法治工商、信用工商、信息工商建设的步伐;实行省以下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垂直管理,增强了执法的统一性、权威性和有效性;实现工商总局机构升格,进一步提高了执法权威……

  基本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监管的工商行政管理干部队伍

  1978年工商行政管理系统恢复建制时,全系统仅有工作人员10万余人,80%都是事业编制。为适应发展经济和加强监管的需要,国务院先后在1979年、1983年、1985年、1986年,四次为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增加基层事业编制,并在1996年为基层工商所核定了36万人的行政编制。

  30年来,正是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各地党委、政府的关心重视下,工商行政管理队伍不断发展壮大,逐步结束了基层工商所长期缺编、少编的历史。目前,全系统公务员队伍共有40余万人,已成为维护市场秩序的坚强卫士、促进改革发展的重要力量。

  不仅在数量上,在人员构成、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上,工商行政管理干部队伍也有了质的飞跃。目前,全系统大专以上学历公务员占总人数的85%,其中本科以上占35%,经济、法律、管理、外语、计算机5个专业大专以上学历公务员占在职公务员总人数的74%。

  多年来,通过坚持不懈强化教育培训,大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工商行政管理干部队伍的政治素质也有了明显提高,工作作风明显改进,执法形象明显改善,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地位不断提升。2001年到2007年,全系统共有192人获得“人民满意公务员”称号,2928个单位和2855人受到省部级以上表彰。
  总之,成绩不错。

参考资料:腾讯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10-29
中国质量技术监督的出路(本文系转载)
垂直管理的本意是“摆脱地方对行政执法工作 的干扰” 。十年来 ,行政执法工作也确实较以前要顺利些 , 但这并不是因为“垂管”而产生的直接效果,主要是由于国家法制建设的不断加强,公民的法律意识不断提高以及政府对打假治劣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全体质监卫士的励精图治所产生的。

机构改革进行到今天,总管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工作,我认为省以下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已没有垂直管理的必要。
一,垂直管理不利于基层质量技术监督各项工作的开展。

首先,你再垂直管理 , 哪怕归总理直接指挥 , 也逃脱不了“县官不如现管”的命运 ! 基层质监部门的基础性设施项目建设全靠地方政府的支持,因为土地的使用以及所需资金的来源根本就不是“垂管”部门能解决的,相反,相当一部分省市级质监局乱舞“垂管”之鞭,大肆克扣市、县(区)级质监局的人头经费和其他费用,严重地制约了基层质监事业的发展。另外,省、市两级质监部门的管理水平较低,省局官员素质差,水平普遍低,难以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市局领导轮换快,用某位领导的话说:“拍胸脯保证,拍脑袋决定,出了事拍屁股走人,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可以说质监系统将这句话发挥的淋漓尽致。此外,质监部门工作的唯一目标就是经济指标的完成,也就是说质监部门的工作完全就是收费,大大远离了质量技术监督的本意。 更可悲的是,尽管每年要收好多的钱,但并未见到上级对各级直属技术机构进行大的资金注入,包括办公条件、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力量的加强,检测能力的培养等等,总之人才缺乏,能力薄弱,浪费严重,工作形式化。技术监督就得靠技术,有毒奶粉检测不出到底是哪种含量超标,这就是例子。
二,垂直管理也未给基层质监部门的职工带来多少优惠,相反,还大大降低了职工的待遇。

1,职工的福利跟不上地方水平,这主要是由于这条线的总局与省局本身就穷,财政拨款又非常有限以及不善于科学管理所致。当中再夹个地、市级质监局这一“吸血鬼”,省以上主管部门给县、区级基层质监局的各种拨款,通过“吸血鬼”一吸,就所剩无几了。垂管前,基层质监局虽然也穷,但到了年终,地方政府总还得要增加财政拨款以解决职工福利,与地方同级机构职工的待遇水平基本保持一致。而现在呢,因你已被垂管了,所以,地方就不会再给你增加财政拨款,哪怕是一分钱,地方政府都觉得是白拨。2,职工的职务级别待遇难以解决。因为是直管,啥都由上级说了算,基层一有职位空缺,都是上级采取下派方式进行占编以解决上级领导身边同志的切身利益。地、市级的科员,通过下派等方式,一般在三、五年就能混个副科长、科长或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而基层局公务员的职务职位长期得不到提升,甚至到退休都还是个科员级别。如果不是直管的原因,早就解决了基层局具有二十多年工龄同志的职务职位级别待遇问题。3,职工的津贴标准比地方还低,同时不能按时发放。 地方政府部门的公务员已经连续两年领取了津补贴。4,十年了,执法服装搞不起来,一个地方一个版本,举国上下独质监一家,不如取消。

三、出路。很简单——技术

质量技术监督的根本是技术,出路更是技术,没有技术,你检测啥?没有技术,你监督啥?没有技术,你穿着制服臭美啥?逢年过节背个手在超市里逛一圈,就能知道哪个是真货,哪个不合格了。你火眼金睛啊?这段时间闹的沸沸扬扬的工商质监取消垂直,包括合并等等,这个事对工商没什么大不了,全世界都有工商,而质监,可谓地位岌岌可危。弄不好要取消,因为产品的检验,如果全部依靠中介机构来委托的话,要质监部门还干什么?强有力的技术力量和高素质的检测人员,才是质量技术监督发展下去最大保障!如果质监部门还将工作方向定在如何的收费上,那么广大质监战线的同仁,我想48号文与工商质监合并等问题已经没有什么再考虑的意义了,等着解散吧!
第2个回答  2011-10-27
没有成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