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小说药的选材特点。。

如题所述

鲁迅的《药》内涵丰富,我主要例举以下几点:
1,鲁迅所寻求的药,是改造国民性劣根的药,他认为国家已经病入膏肓,像恐怖的肺结核一样,生命之血被慢慢咳尽。
2,在《药》里,药表面意义是指人血馒头,更深层的含义就是革命理想以及革命者的鲜血。革命者用理想与生命来救治危亡的祖国,渴望唤醒广大沉睡中的国民,这是革命者向中国奉献的一味药,目的依然是救治中华。
3,在《药》中,鲁迅的思考是深沉的,《药》的悲剧性让读者看到,革命者为唤醒国民而死,但付出流血的代价也没有达到目标,得到的只是一场空,徒然献出了生命。但这味药究竟有无功效,并不能立刻断定,小说最后夏瑜坟上的鲜花就预示着希望,但希望是什么,鲁迅曾说和希望相近的另一个词是绝望,但他并不否定希望。
《药》是一个比喻。救国的重任,在鲁迅看来,绝不是小资产阶级发动的革命所能胜任的。因为其脱离工农的固有缺陷,使他们在国家政治力量对比中始终软弱无力。尽管那些内心有着真诚的为救国不惜付出生命的热情的人,到死也得不到普通群众的理解,更得不到多数人的支持,最终为国捐躯,身首异处,自己的鲜血却被没觉悟的老百姓当作治肺痨的迷信药物吃掉。
《药》的明线是描写群众愚昧;其暗线歌颂了革命者的献身。用人血馒头将明暗两条线索连结起来,就更加突出了群众的愚昧,但却又使献身的革命者感到了一种难以忍耐的悲哀和孤寂。作者所揭示的不是夏瑜有什么错误和缺点,而是群众身上的弱点。并且不是一般的揭示,而是把这种弱点和革命、革命者联结起来,更加深刻地加以揭示。诚然夏瑜是孤寂和悲哀的,但作者并没有剖析他这孤寂和悲哀的主观原因,比如“脱离群众”之类,而是着重在揭示造成这种悲哀和孤寂的客观原因。就在剖析客观原因的时候,作者也不是着重在揭示反动统治者的凶残和狡猾,而是侧重描绘群众的麻木和愚昧。这就是说,革命者的悲哀和孤寂是因为深味了群众的愚昧和麻木之故。鲁迅曾经与友人谈及这篇作品,他说:“《药》描写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或者因群众的愚昧而来的革命者的悲哀;更直捷地说,革命者为愚昧的群众奋斗而牺牲了,愚昧的群众并不知道这牺牲为的是谁,却还要因了愚昧的见解,以为这牺牲可以享用……”⑥我们认为鲁迅的这一段话已经清楚地说明他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如果需要我们做出概括的话,《药》的主题就是:群众现在还很愚昧,他们对于革命本是迫切需要的,然而他们却毫不觉悟,甚至敌视革命。要革命,就必须用科学的、民主的思想,把他们从孔孟之道和封建迷信的长期统治下解放出来,否则,革命的成功就没有希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3-09
鲁迅以卓越的艺术语言,以小说的形式写出被压迫人民的思想和生活,在具体的形象创造中揭示了深刻的社会问题.鲁迅的小说在形象创造中蕴藏着为同类小说所没有的向历史控诉的深度,成为中国社会从辛亥革命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一面镜子,同时也艺术地展示了中国现代小说从开端不断地走向成熟的过程.
第2个回答  2012-03-09
.鲁迅的小说在形象创造中蕴藏着为同类小说所没有的向历史控诉的深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