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楼将军故事

适合给儿童讲的故事

刘亚楼将军的故事:

1949年8月1日,刘亚楼首次代表中国出访莫斯科,就取得了苏联的支持和帮助,苏联答应派800多名专家帮助中国初建哈尔滨轰炸机学校。

长春轰炸机学校、锦州驱逐机学校、沈阳驱逐机学校、济南驱逐机学校、北京南苑驱逐机学校等6所航校。

1950年1月,刘亚楼跟随周恩来访苏商请苏联派出空军部队、协助加强上海等地防空以及帮助组建中国伞兵等问题。

6月,建立中国第一支航空兵部队,7月7日和7月10日,周恩来连续两次召开国防会议,授权刘亚楼改装、训练、接收苏联飞机,组建中国空军。

扩展资料:

1939年,盛世才终于批给了毛泽民四个月的假,让他去苏联治病,恰好与从延安去苏联的刘亚楼等人同行。刘亚楼这次能去苏联,对他自己也是很意外的事情。

因为这次去苏联中的大部分人是去治病的,比如李天佑,那句著名的总预备队不动,就是指他的一纵。

还有后来的四野特纵政委钟赤兵,那句把特纵坦克分队加强在某某方向指的就是钟赤兵的特纵。钟赤兵曾经三次截肢同一条腿,最后靠着独腿走完长征。

长征路上贺子珍曾经为了掩护伤员被飞机轰炸负伤,掩护的伤员就是钟赤兵。和刘亚楼一路的只有卢冬生是身体健康、活蹦乱跳的,因为这俩人派去苏联就是学习的,作为未来的高级指挥员培养。

尤其是刘亚楼,去苏联之前,主席还特意安排他从抗大教育长的位置上到自己身边来做图书管理员,帮自己整理文件,并亲自指导学习。

刘亚楼也对得起这份关心,后来的成长非常快,三大战役打完后总理的计划把他留在总参任作战部长,愿意管事还敢管事的刘亚楼最终选择了空军司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亚楼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12-01
刘亚楼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任空军司令员。抗战时期与解放战争时期屡立奇功,有“智将”的美誉。
刘亚楼多才多艺,会拉二胡、弹吉他、吹口琴,尤其擅长以弹壳吹奏各种歌曲,如《我是一个兵》、《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等。   
刘亚楼在当空军司令员后,对部队文艺工作非常重视。刘亚楼说:空军除了有一支几十万人的作战部队外,还应建立一支有几百人的文艺队伍。在刘亚楼的直接关怀下,1950年3月25日,在长春成立了空政文工团。   
1958年8月,各军区空军文工团撤销,空军党委将全空军文工团的主力集中到空军,组建空军文工总团,下设歌剧团、歌舞团、话剧团和军乐队,队伍达500多人。   
1960年冬,刘亚楼随中国军事友好代表团在访问朝鲜期间,看到朝鲜方面由3000多人演出的大型歌舞剧《三千里江山》,很受震动。回国经沈阳途中,沈阳军区文工团在晚会上演出了4首革命歌曲。   
回国后,刘亚楼把空政文工总团的领导找来,提出要以革命歌曲对部队进行传统教育。总团党委为落实刘亚楼的指示,经研究决定搞一台大型歌舞剧,把中国长期革命斗争中广为传唱的历史歌曲按时间顺序配以舞蹈。在他们排练过程中,刘亚楼经常到现场指导。刘亚楼还请了一些老同志来指导排练。总政主任谭政大将的夫人王常德,老红军、杨尚昆的夫人李伯钊,总政副主任肖华和夫人王新兰都来现场指导,提意见。   
1961年“八一”建军节时,《革命历史歌曲表演唱》在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首次公演,引起了强烈反响。其中《十送红军》很快在全国广为传唱。   
刘亚楼对于空军第一代女飞行员非常重视,指示空政话剧团要拍一部反映女飞行员的话剧。刘亚楼把空政几位创作员叫到空军党委常委会议室,问他们:“这是个碉堡,你们敢不敢攻?”他们回答:“敢攻!”   
刘亚楼说:“好,大力支持,有求必应!”刘亚楼亲自修改他们的提纲。排演后,刘亚楼每天都要了解他们的排演情况。1965年2月27日,话剧《女飞行员》在首都公演,深受欢迎。   
对于歌剧《江姐》,刘亚楼倾注了更大的心血。刘亚楼亲自抓主题曲《红梅赞》的创作和修改,经20多次才定稿。对于《江姐》,刘亚楼提出了52次修改意见。   
1964年9月起,空政的大型歌剧《江姐》在首都公演,一连演了20多场,场场爆满。1964年10月13日,毛泽东和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人民大会堂观看了《江姐》。这是毛泽东在建国以后观看过的惟一一部歌剧。   
毛泽东对于《江姐》给予很高的评价,在第二天接见空政文工总团的同志时说:“看了你们的歌剧,剧本改编得不错嘛!是否可以不要江姐死!……我看你们的歌剧打响了,你们可以走遍全国,到处演出了。”   
此后《江姐》在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地公演,引起了很大的轰动。毛泽东观看《江姐》的第二天,正在南京主持一个会议的刘亚楼派专机将《江姐》剧组的编创人员和主要演员接到南京,表示祝贺。   
刘亚楼显得非常开心,他对南京军区空军的领导同志说:“你知道他们是谁?毛主席看了他们的《江姐》!我代表空军党委,向大家敬酒!把戏搞得更好,不要翘尾巴……”   
1964年下半年,正在出访巴基斯坦的刘亚楼突然感到身体不适。回国后体检,医院认为他病情严重,怀疑肝癌。中央军委当即决定让刘亚楼停止工作住院治疗。但此时的刘亚楼哪里顾得了那么多,美国的无人侦察机不断入侵中国进行骚扰,几次出动飞机拦截,均未成功。10月15日,刘亚楼飞赴广东,与指挥员、飞行员及有关战勤人员分析无人驾驶侦察机的性能情况,给飞行员鼓劲。11月15日,美国无人驾驶侦察机在雷州半岛被击落。这时,他才遵照毛主席的叮嘱,接受治疗。11月16日,数十位国内一流专家组成医疗小组对刘亚楼的病情进行会诊,认为有可能是肝癌。   
医疗小组将刘亚楼的病情上报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都震惊了,毕竟刘亚楼还很年轻啊。他们当即指示:“赶快治,哪条件好到哪治!要全力以赴。”周恩来还特别指示:“暂不要将亚楼同志患肝癌之事向外透露,对家属尤其保密。”   
1964年11月26日,毛泽东在刘亚楼的信上批示:“亚楼同志,此件已阅,很好。闻你患病,十分挂念。一定要认真休养,听医生的话,不可疏忽。”   
1965年3月下旬,刘亚楼的病情开始恶化。此时,空政文工团的歌剧《江姐》和话剧《女飞行员》正在上海演出,他多次听取演出情况汇报,还找来编导和演员,研究观众的意见,修改剧本。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03-06
林彪在建国后,尤其是担任党中央副主席和国防部长后,高级干部到毛家湾来,都要经过林办主任叶群这一关,但刘亚楼例外。刘亚楼身边的工作人员曾对此举津津乐道。我至少从他们口中听到过两件事。
  一是刘亚楼有次去见林彪,在门口被林办人员“挡驾”:“叶主任说了,有事可先通过她。”“什么叶主任不叶主任的!”刘亚楼一边说,一边又将步子往前跨了两步。林办人员见势不妙,慌忙坚持“原则”加以阻拦。刘亚楼见状火了,抡起胳膊,用力推了他一个趔趄。就在这当儿,叶群不失时机地出来了,她向刘亚楼致意后,大声训斥林办人员:“今后103(刘在东北的代号)来找101(林在东北的代号),不要挡驾嘛。”刘亚楼“哼”了一声拔腿进屋。叶群此后“赋予”了他直闯林宅的“特权”。

换轿车风波 1959年9月后,刘亚楼还兼任了国防部副部长。国防部有关部门按规定准备给他换辆“大红旗”轿车。刘亚楼谢绝了,说:“我现在坐的‘吉姆’车已经很好啦,没有必要再换‘大红旗’。在待遇问题上,一定要低标准。”
  当刘亚楼不久去杭州开会时,他的“吉姆”车大修,他回京后还未修好。空军司令部办公室主任便从国防部给他换了辆“大红旗”。
  下飞机后,刘亚楼看到后非常生气,批评办公室主任说:“我的车送厂大修了,你们可以从空司汽车队派别的车辆嘛,我认为没车不是理由。”“你擅自要车是错误的。你一点也不爱护首长。你以为你给我要来一辆‘大红旗’,我就应该表扬你是吧?不,你错了,我要批评你。一升官就伸手要待遇,这是什么作风?你想过没有?一个领导者应该带出一种什么作风?你是个老同志,对这件事我早有交代,你不该如此轻率地处理。”
  刘亚楼曾经多次讲过:“我最讨厌那种房子越住越想宽敞,汽车越坐越讲豪华,家具越换越求漂亮,心思不用在工作上,而专门在待遇上打转的庸俗作风。”
  刘亚楼对这位办公室主任说:“这个车是你要来的,你就坐着回去吧!你从哪里要来的就请你送回到哪里去。今天我要搭乘别人的车。”
  说罢,刘亚楼坐上了同机回来的空军副司令员王秉璋的车回去了。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66415.htm

第3个回答  2020-01-01
第4个回答  2012-03-06
“一个刘亚楼顶三个参谋长”
  1946年春,鉴于四平保卫战失利,东北局势严峻,新被毛泽东和中共中央任命为东北党政军一把手的林彪,和罗荣桓力主已从苏联回来的刘亚楼出任东北民主联军(东北野战军、第四野战军前身)参谋长一职。   刘亚楼从大连后方赶赴哈尔滨上任时,林彪打破了不出门迎人的常规,亲自“屈驾”出迎,握著刘亚楼的手,那平时难得一笑的脸上竟有了笑意,还讲了句让刘亚楼树敌的话:你来了就好,你一个刘亚楼顶我三个参谋长。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