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作文教学

如题所述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作文教学,应该采取以下策略和方法:
1、循序渐进,由简到繁。可以从写日记,写片段入手,先写一件事、一个人、一个场景,引导小学生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把所遇到的人和事表达清楚,或把自己所见、所闻和所感如实写明白。经过一个相当时间的练习之后,再指导小学生写篇幅比较长、人物和事件更多的作文。
2、传授思路,确立结构。小学生写作文,往往有想到哪里写到哪里的偏差,造成层次不清、结构不完整的问题。还有的小学生提起笔来不知道先写什么后写什么。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在布置作文时就要引导学生理思路。比如写一件事,先写发生了什么事,再叙述这件事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生的,谁参加了这件事,开始怎么样,中间什么样,最终怎么样。有了这个思路,学生就不至于在开头就“卡壳”,也不至于写得枝蔓丛生。
3、巧妙评点,典型示范。教师要认真批改小学生的作文,并且在作文讲评课上当面与学生讨论沟通。也可以把写得好的作文重点推荐、点评,让同学们有所借鉴。还可以把写得不成功的作文作为例子,引导同学们评头论足,指指点点,共同找出修改的办法。最不可取的做法是,批改作文时不置可否,给个成绩,加个时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6-15
一、紧密联系生活,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观察力是学生写作能力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之所以很多学生认为作文难,不知道写什么素材,正是由于缺乏较好的观察能力,那么教师在小学语文作为教学中,就应当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征,紧密的联系生活以培养其观察能力。例如教师首先可以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启发,引导学生去思考生活中的一些人物和事情。在这里,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的素材都围绕着“节日”来进行,而关于“节日”的素材可能是各种各样的,每个学生所观察到的素材都有所不同,这就需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进行有意识的观察。同样是培养学生观察力,对于人物的观察和对于事情的观察也有着很大的差别,例如对人物的观察可能首先就是人物的外貌,然后是其性格、人物关系、行为语言等等。而对于事情的观察则首先是事件的整体经过,包括时间、地点、经过、缘由、结果等等。教师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中的人物和事情,也应当针对不同观察内容的特点进行更加有针对性的引导。
二、阅读与写作结合,开展写作技巧教学
对于小学生来说,很多学生并没有掌握足够的写作技巧,在作文写作过程中也有着表达错误或者表达技巧匮乏的问题,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教师应当将阅读教学同写作教学结合起来。在阅读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写作技巧可能有很多,教师需要对这些写作技巧进行总结,穿插写作教学的相关内容,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写作技巧。例如在以人物描写为主题作为写作《我的妈妈》中,为了锻炼学生的写作技巧,首先教师可以在班级中朗诵几篇范文,在涉及到写作技巧的部分时进行停顿,让学生自行思考该语句所使用的表达技巧,如果学生没有回答上来或者没有回答完全,教师可以进行提示。通过提示,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的思考,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通过这种过程,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和掌握写作技巧。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定期在班级内组织写作比赛,选出几篇比较好作文进行奖励,然后在班级内朗读优秀作文,在朗读的过程中配合写作技巧讲评,同样能够达到培养学生写作技巧的目的。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