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的心理创伤为何长大后会很难治愈?你有哪些从小留下的心理创伤?

8月13日,河南,视频中大人骑着摩托带着狗狗上集市,要把家中的狗狗给卖了,同行的小女孩舍不得狗狗当场大哭,恳求着大人不要把狗狗买了,大人手中拿着卖狗的钱没有动容,身边的看客也都在劝小孩把狗卖了。针对狗要被卖女孩紧拽牵狗绳哭喊不要,有网友表示这将会是小女孩一生的阴影。你觉得为什么小时候的创伤长大后也很难治愈?

小时候的心理创伤之所以长大后难以治愈,有以下几个原因:

1. 发展阶段:心理发展在童年时期特别关键,如果在此时经历了创伤,可能会对个人的认知、情感和人际关系产生持久的影响。

2. 自我认知:儿童对自己和世界的认知尚不完善,容易将不良经历内化为自己的过错或缺陷,导致自尊心受损。

3. 神经可塑性:儿童大脑的神经可塑性较高,创伤会对大脑结构和功能产生重要影响,形成习得性反应,长期保持。

4. 缺乏应对机制:儿童缺乏有效的应对机制和情绪调节能力,在经历创伤后很难有效处理相关情绪和压力。

5. 父母和环境的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往往依赖于父母和家庭环境的支持与关爱,如果得不到一定程度上的修复和保护,创伤很难自愈。

从小留下的心理创伤因人而异,常见的包括:

1. 家庭暴力或虐待:受到家人的身体上或心理上的伤害,如家暴、虐待、性侵等。

2. 父母关系不和:父母离异、亲子关系不和睦、缺乏父母陪伴等。

3. 孤立和排斥:在学校或社交圈中被孤立、排斥、霸凌等。

4. 丧亲或失去亲人:失去亲人的丧亲之痛,包括父母的离世、亲人的突然离世等。

5. 自尊和自我价值受损:被长期贬低、忽视、否定或鄙视,缺乏自信和自尊。

6. 紧张和焦虑:长期处于恐惧、紧张和焦虑状态,如家庭不稳定、经济困难等。

值得注意的是,每个人对心理创伤的反应和影响是不同的,且有些人可能能够较好地适应和康复,而有些人则需要额外的帮助和支持来治愈创伤。

我认为小时候的心理创伤之所以在长大后难以治愈,主要是因为那段童年经历深深地影响了我们的自我认知、情绪调节以及人际关系。我自己也曾经历过一些从小留下的心理创伤,其中一个是与学校相关的。

在我还是个小学生的时候,我曾经遭受过严重的欺凌。每天上学变成了一种噩梦,我不断地受到同学们的嘲笑和侮辱。我记得有一次,我被几个同学围住,他们取笑我的外貌和背景,让我感觉自己非常孤立和无助。这段经历让我产生了自卑感和社交恐惧,我变得不再相信人际关系,害怕去结交新朋友,甚至影响了我的学习表现。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虽然长大了,但这些创伤的痕迹始终没有完全消失。我发现自己常常会因为过去的伤痛而在社交场合感到不安,总是担心自己会再次被排斥或嘲笑。我也变得过于自我要求,希望通过取得优异的成绩来弥补过去的伤害。然而,这种强烈的自我保护和逃避机制并没有让我真正摆脱心理创伤的影响。

治愈这些从小留下的心理创伤需要时间、意识和专业的帮助。我逐渐意识到,要改变自己的负面信念和情绪,需要主动寻求心理咨询并学习适当的应对策略。通过与专业人士的交流,我逐渐学会了如何重新建立自己的自尊和自信,以及如何与他人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这个过程虽然不容易,但我相信只要付出努力,就能够逐渐克服从小留下的心理创伤,重新找回内心的平衡与安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8-15

小时候的心理创伤之所以在长大后难以治愈,是因为儿童时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发展阶段,身心发展非常敏感。在这个阶段,人们正在建立与世界的关系、形成自己的身份和价值观,并学习应对情绪和应对压力的方式。

心理创伤可能是由于儿童所经历的暴力、虐待、失去亲人、意外事件等所引起的。这种创伤可能会对儿童的情感、认知和行为产生深远影响。

一些可能导致长期影响的原因包括以下几点:

1. 儿童在心理成熟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可能受限。儿童还在发展中,他们可能没有足够的认知和情感工具来处理复杂的心理创伤。这可能导致对创伤事件的混乱和不适当的处理方式。

2. 心理创伤可能对儿童产生持久的情绪和认知影响。儿童可能会感到恐惧、愤怒、无助和自责等负面情绪,并形成消极的自我认知和对世界的看法。

3. 心理创伤可能影响儿童的人际关系。他们可能难以建立良好的亲密关系,可能存在依赖、抑郁或攻击性的行为模式。

4. 长期心理创伤可能导致身体和心理健康问题的发展。这可能包括焦虑、抑郁、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自残以及其他行为和情绪障碍。

治愈心理创伤需要时间、专业的支持和个体的努力。心理治疗、心理教育、社会支持和自我关怀技巧都可以帮助一个人在长大后面对和克服儿童时期的心理创伤。但是,由于每个人的情况和需求都是独特的,治愈过程可能因个体而异。

第2个回答  2023-08-15

小时候的心理创伤之所以长大后很难治愈,有几个可能的原因:

1. 大脑发展阶段:儿童的大脑正在快速发展,尤其是情绪调节和应对压力的能力较弱,因此心理创伤可能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更长远的影响。这可能导致在成年后更难以处理和治愈这些创伤。

2. 心理适应:儿童在面对心理创伤时可能使用一些应对机制(例如避免、否认或内化),这些机制在短期内可能有助于他们应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机制可能变得不健康并对治愈产生负面影响。这种适应性可能会对长大后的心理健康产生持久的影响。

3. 社会环境:成长环境对心理创伤的影响至关重要。如果儿童生活在不稳定、不支持或暴力的环境中,他们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的支持和治疗资源,这会导致创伤难以治愈。社会支持、文化背景和家庭关系等因素也可能对治愈心理创伤产生影响。

4. 记忆和触发器:儿童时期的心理创伤可能会在情感上和认知上留下深刻的印记,形成强烈的记忆和情绪触发器。这些记忆和触发器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引发恐惧、焦虑或其他负面情绪,使治愈变得更加困难。

尽管心理创伤在儿童时期可能难以治愈,但积极的心理支持、专业的心理治疗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帮助改善心理健康并促进治愈过程。

小时候的心理创伤可以因人而异,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心理创伤经历:

1. 家庭不稳定:如家庭暴力、家庭成员离世、离婚、亲密关系破裂等。

2. 虐待或忽视:包括身体虐待、性虐待、情感上的忽视、被抛弃等。

3. 恶性事件:如战争、自然灾害、恐怖袭击等。

4. 孤立和社交障碍:如被欺凌、排挤、在社交场合中感到不被接受等。

5. 失去亲密关系:如失去父母、兄弟姐妹或亲密友人。

6. 疾病或医疗问题:如身体或心理健康问题、慢性病、重大手术等。

7. 学校压力和学习困难:如过度竞争、学习困难、对学习成绩的过度期望等。

8. 迁移和移民:如被迫离开家乡、适应新文化和环境等。

9. 父母关系问题:如父母离异、矛盾冲突、家庭成员沉溺于成瘾等。

10. 早年丧失:如失去父母或亲近的亲人。

这些经历可能对儿童的心理健康产生长期影响,可能导致焦虑、抑郁、自尊心下降、学习困难、行为问题等。如果您有遭受心理创伤的经历,建议与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医生寻求帮助和支持。

第3个回答  2023-08-15

过去从事精神健康的专业人员相信,受虐儿童受到的伤害,可以经由心理治疗和寄养家庭的爱心而抹去。然而最新研究显示,童年遭受虐待的时期,正好是大脑发育成型的重要关键时刻,因此,虐待产生的冲击,会使大脑的结构及功能留下无法消除的负面影响。

遭受肉体、性及精神虐待的孩童,与日后出现精神疾病具有强烈相关的研究结果,并不特别让我们感到吃惊。

不过在1990年代初期,从事精神健康的专业人员相信,情绪与社交的障碍主要来自心理的因素。

童年时期的不幸遭遇要么助长了内在心理的防卫机制,造成成年后的自暴自弃,不然就是阻碍了人际关系的心理发展,产生内心的「受伤小孩」。

总之,研究人员认为这类伤害基本上属于「软件」问题,可以经由心理治疗加以重新程式化而修补,或是经由「把它忘了吧」之类的告诫而抹去。

然而这方面的新研究,包括美国麻州伯蒙特镇麦克连医院及哈佛大学医学院所做的一些研究,却有不一样的看法。

由于童年遭受虐待的时期, 正好也是大脑接受经验陶铸成型的重要关键时刻,因此极度压力所产生的冲击,很可能在大脑的结构及功能上留下无法消除的铭记。这种虐待似乎引起了一连串分子及神经生物层面的作用,产生神经发育过程中不可逆的影响。

受虐者极端的情绪表现,很可能是脑中负责情绪与记忆的神经组织,受到巨大刺激而变得不稳定。研究人员使用问卷和脑电图,发现了一些显著的关联。

极端人格

童年受虐的后遗症可在任何年纪以不同方式显现。其内心可能出现抑郁、焦虑、自杀念头,或创伤后压力;其外在可能表现攻击性、任性、犯罪、过动,或物品滥用。与早期受虐具有强烈相关的精神问题中,较令人困惑者之一是所谓的「边缘人格障碍」。

患有这种毛病的人习惯以黑白分明的方式待人;他们常一开始把对方捧得很高,然后因一点小事或背信,又把同一个人说得一文不值。

这些患者也经常像火山爆发一样发泄怒气,同时出现短暂的偏执妄想,或精神失常。他们的人际关系通常强烈而不稳定,对自身有空虚或不确定之感,经常想藉由滥用药物来逃避现实,并出现自我毁灭或自杀的冲动。

1984年,我治疗了三位边缘人格异常的病人,不免猜想,这些早年受到各种不良待遇的人,脑中边缘系统(limbic system)的发育是否遭到改变。边缘系统是脑中相互连接的一组神经核构造,在情绪与记忆功能上扮演重要的角色。

边缘系统区域有两个特别重要的构造,即位于大脑颞叶皮质下方的海马(hippocampus)及杏仁体(amyg-dala)。一般认为,海马在陈述及情绪性记忆的形成与撷取上十分重要,杏仁体则与产生记忆的情绪组成有关,好比与惧怕制约及攻击反应有关的感觉。

由童年受虐引起的反社会行为,似乎是由边缘系统的过度兴奋所造成。

边缘系统是控制记忆与情绪的原始中脑区域, 其中,海马及杏仁体这两个体积不大、深藏脑内的构造,在引起这项人际关系失调上,可能扮演重要的角色。

海马的重要性在于决定将哪些输入的讯息储存成长期记忆;杏仁体的主要功能则是将大脑皮质接收到的感觉讯息, 根据个人生存及情绪的需求加以过滤及诠释,以便产生适宜的反应。

我和麦克连医院的同事伊藤与格楼德怀疑,童年受虐可能破坏了脑中这些区域的正常发育。

我们想,早期的不幸遭遇有没有可能刺激了杏仁体,使其变成高度不稳定的兴奋状态?或是经由接触过量的压力激素,而破坏了发育中的海马?

我们进一步推测,海马的受创及杏仁体的过度兴奋,可能产生类似颞叶癫痫(TLE)病人身上出现的症状,因为TLE偶尔会破坏这两个神经核。

病人产生TLE发作时,意识仍然清醒,但会出现许多由这两个脑区过度兴奋所引起的精神运动性症状。

包括突然出现的刺痛感、麻木或眩晕;无法控制的瞪视或抽搐;以及自主神经症状,像是脸红、恶心,或是像搭乘快速电梯上升时那种「胃向下沉」的感觉。

TLE发作也可能产生幻觉,或者五种感官任何之一出现错觉,好比患者经验到类似《爱丽丝漫游奇境》里物体大小或形状扭曲的情形。另外,似曾相识感以及身心分离等抽离之感也很常见。

这项让人难过的发现显示, 我们必须尽更大的努力,以防止幼童遭受虐待及忽视的事发生,以免数以百万计的年轻受害者产生不可挽救的伤害。这些新发现也可能指出治疗的新方向。

虐待引起的脑部伤害

为了探讨早期受虐与边缘系统失调之间的关联,我在1984年设计了一系列的问卷,来评估这些病人出现TLE相关症状的频率。

1993年,我和同事报告了253位前来精神健康门诊的成人,接受精神评估所得的结果; 其中比半数多一点的人承认在幼年受到肉体、性或两者都有的虐待。

肉体曾经受虐(但没有性虐待)的病人与自称没有受到不良待遇的病人相比,其问卷平均评量值要高出38%;受过性虐待者(但没有其他的肉体虐待)则高出49%。

自称受到肉体与性双重虐待的病人,问卷分数要比不认为有过这种经验者高出113%之多。同时,18岁以前受到虐待的影响,要比之后受虐来得大;至于男女受影响的程度则相当。

1994年,我们在麦克连医院的研究团队想要确定,孩童时期所受到的肉体、性或心理的虐待,是否会造成脑电图(EEG)检验时出现不正常的脑波;因为针对边缘系统的不稳定性,EEG要比我们的问卷提供更直接的测量。

我们还评估了一家儿童及青少年精神医院115个相继入院的病人,试图找出一些关联。

结果发现,在早年有受创历史的病人当中,54%出现临床上显著的EEG失常,而未曾受虐者则只有27%。 在有肉体及严重性受虐记录的病人身上,则有72%出现异常的EEG。

这些异常出现在大脑额叶及颞叶的部位,同时让人惊讶的是,这些失常都集中在大脑的左半球,而非如一般人所想,平均出现在大脑两侧。

我们的发现与1978年的一项研究,若合符节。该项研究由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的戴维斯所执行,针对曾是乱伦受害者的成年人进行EEG的记录。他的小组发现,那些受害者当中有77%出现不正常的EEG,以及27%有过癫痫发作。

后续利用磁共振成像(MRI)技术的研究,也证实了早期受虐与成年后海马体积缩小之间的关联。至于杏仁体,同样也可能变小。

1997年,耶鲁大学医学院的布雷姆纳等人, 将17位在童年曾遭受肉体及性虐待,并出现创伤后压力失调(PTSD)的受害者,与17位年纪、性别、种族、左右手倾向、教育程度及酗酒龄相当的健康者配对,比较他们的MRI扫描图。

他们发现,出现PTSD的受虐者,左半边海马要比正常对照组小上12%,但是右半边海马的体积却正常。由于我们晓得海马对记忆功能的重要性,因此,这些病人在语言记忆的测验得分低于未遭虐待组,也就不让人惊讶。

1997年,美国加州大学圣地牙哥分校的史坦,在21位幼年遭受性虐待、并出现PTSD或人格解离障碍(也称为多重人格障碍,有研究人员认为常见于受虐的女性)的成年女性身上,也发现她们的左边海马显著缩小,但右边海马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

此外他发现,海马体积的缩小程度与病人人格解离的严重性有明显的相关。2001年,德国俾勒菲特市纪勒德医院的卓森等人报告, 在具有童年受虐经验、又出现边缘人格异常的成年妇女身上,海马的体积缩小了16%,杏仁体则为8%。

反之,1999年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院的德贝利斯等人仔细测量了44位具有PTSD症状受虐儿童的MRI扫描图,与61位健康对照组成员相比,并没有在海马的体积上发现显著的不同。

第4个回答  2023-08-15

每个人在孩提时几乎都会存在心理创伤,小时候的心理创伤是很难治愈,但是用对方法最终是可以治愈的。你可以采用以下三点建议:

1、学会自我关怀

当你沉浸在童年的伤痛无法自拔,一直在想“我真的是太不幸了,为什么这件事情会发生在我身上”,甚至出现“都是我不够好,都是我的错”的负性核心信念时,你要意识到这不是你的错,过去的伤害不是你造成的。

年幼的你没有力量,不足以面对外界带给你的伤害。你要告诉自己,那个时候你懵懂无知,你已经尽力了。用宽容的心态去看待过去脆弱或者不够理想的自己。

你可以想象,已经成年后的一个更强大、更坚定、更有力量的自己,慢慢走近幼时委屈巴巴、紧缩一团的你,握着他的手,温柔的告诉他,你现在拥有了哪些能力和资源,你未来的生活会有什么不同。

2、用“正念”面对你的情绪

正念可以让我们能够平衡地接受痛苦的思维和感受。面对过往带给我们的伤痛,正念可以让你在痛苦时不被压垮。

正念最重要的理念是活在当下。相比于回味过去的伤痛,你要意识到你存在的是此刻,而不是过去。

不带评判地关注当下,不否定自己的负面情绪,避免用“我不应该有这样的感觉”或者“我讨厌我感到痛苦”之类的话语,这会让你的情绪变得具有破坏性。当你的负面情绪出现时,用自我悲悯的话语接纳自己的情绪,比如,“我感到此刻我在愤怒”“我有权利感到愤怒”或者“我现在觉得后悔是正常的”。

当你发现自己又一次沉浸在过去的痛苦之中,你可以把注意力回归到自己的身体上,做身体扫描,这会让你感到安全。



3、探索自己的优势

你有哪些优势?你现在的身边有哪些支持你的人?

你的勇气、力量、毅力、智慧与耐心,都是你能够走出童年创伤的积极品质。

你可以参考积极心理学中24项积极心理品质把自己身上所有的积极品质都列出来,把你具备的技能也列出来。承认你的积极品质,并为你拥有这么多积极品质感到自豪。

列出你的消极品质跟你的缺点,用中立的态度,不带批判性的语气,承认自己消极的一面,比如“我确实有点粗心”。

把你想要达成的目标进行细化,根据你目前的能力和状况,调整你的期待。鼓励自己不断地去尝试。朝着你跳一跳就可以摸得到的目标逐渐前进,及时的给到自己奖励与肯定。你会发现,你可以一步步实现你的目标。

每一个积极的行为都值得肯定,比如,为自己不放弃成为一个更好的人而自豪。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