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忙找一下《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的练习题

要带有答案

原文:

陋室铭 唐•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①,惟吾德馨②。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③,往来无白丁④。可以调素琴⑤,阅金经⑥。无丝竹之乱耳⑦,无案牍⑨之劳形。南阳⑩诸葛庐,西蜀子云〔11〕亭。孔子云:“何陋之有?”〔12〕

注释:

①斯、是:均为指示代词斯,这。陋室:陈设简单而狭小的房屋。

②惟:同介词“以”,起强调作用。德馨,意指品行高洁。馨,能散布到远方的香气。

③鸿儒:这里泛指博学之士。鸿,大.儒,旧指读书人.

④白丁:未得功名的平民。这里借指没有什么学问之人。

⑤素琴:不加雕绘装饰的琴。

⑥金经:即《金刚经》(《金刚般若经》或《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略称),唐代《金刚经》流传甚广。

⑦丝竹:弦乐、管乐,这里指的是奏乐的声音。此处泛指乐器。乱耳,使听力紊乱。

⑨案牍:官府人员日常处理的文件。

⑩南阳:地名,今湖北省襄阳县西。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庐中隐居躬耕。

〔11〕子云:汉代的扬雄(前53—18)的字。他是西蜀(今四川省成都市)人,其住所称“扬子宅”,据传他在扬子宅中写成《太玄经》,故又称“草玄堂”。文中子云亭即指其住所。川中尚有纪念他的子云山、子云城。

〔12〕何陋之有:之,表宾语提前。全句意为“有何陋”。《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意思是:孔子想搬到九夷之地去住。有人说:“那地方非常简陋,怎么好住?”孔子说:“有君子去住,就不简陋了。”

〔13〕劳形:使身体劳累.形,形体、身体。
译文:

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居住就著名了。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居住就灵异了。这虽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美好(就不感到简陋了)。青苔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子中。与我谈笑的是博学的人,往来的没有不懂学问的人。可以弹奏朴素的古琴,阅读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作者简介: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词人,洛阳人。毕生从政,曾官至监察御史,后贬官为多处刺史,虽其时其宦途不顺,然这段时间的经历,却为他后来的文字,打下了广博的基础。唐文宗大和元年(827)刘禹锡返回洛阳,宦途始告平稳。晚年任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洛阳),加检校礼部尚书。有《刘梦得文集》四十卷。

刘禹锡自幼好学,攻读经典之外,于九流百氏,乃至书法、天文、医学,亦广泛涉猎。其文学创作,以诗歌最著,白居易说他“文之神妙,莫先于诗”(《刘白唱和集解》)。在古文运动中,他占有重要地位,当时李翱、韩愈主盟文坛,引之以为伦辈。刘说自己“长在论”,他的论文条分理析,论证周密,文采沛然。散文则思路清晰,简洁晓畅。(此节引自于刘禹锡小传)。

刘禹锡生活在唐代中后期,由于安史之乱,唐朝形成了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朋党之争的社会局面。他对于这样的社会现实颇为不满,曾参与了王叔父领导的改革运动,但遭遇失败,以致仕途坎坷,多次受贬。但是,他没有屈服于权贵,而是以文明志,表现了他刚直不阿的品格和对达官显贵的蔑视态度。本文可以说是作者对当时世风的辛辣嘲讽与心态的自明。

出处:

陋室铭选自《全唐文》卷六零八(中华书局1983年版)。

文体:

铭本是古代刻于金属器具和碑文上用以叙述生平事迹的一些赞颂或警戒性的文字,多用于歌功颂德与昭申鉴戒。后来逐渐发展演变为一种独立的文体。由于这种文体独特的历史渊源,使这种文体具有篇制短小、文字简约、寓意深刻等特点。 根据古文体的分类, "铭"是应用文。明白了铭的意思,也就明白题意,即对陋室进行歌颂,内接内容,即对陋室内的人的高尚品德进行歌颂。实际上也就是借陋室之名行歌颂道德品质之实,这才是作者真正的意思。托物言志,以此阐明作者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观。这一点与《爱莲说》颇为相似。

主题:

从主题看,《陋室铭》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陋室铭》一文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和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流露出作者消极循世、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立意:

从立意看,《陋室铭》以衬托手法托物言志。并以反向立意的方式,只字不提陋室之"陋",只写陋室"不陋"的一面,而"不陋"是因为"德馨",从而自然地达到了抒怀的目的。

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

从表达方式看,《陋室铭》聚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和主人高雅的风度来表述自己高洁隐逸的情怀。

《陋室铭》的写作技法运用繁杂,在区区八十一字内运用了对比,白描,隐寓,用典等手法,而且压韵,韵律感极强,读来金石掷地又自然流畅,一曲既终,犹余音绕梁,让人回味无穷。

从句式看,《陋室铭》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给人一种视觉上的齐整之美。但《陋室铭》中"何陋之有"又是散句。所以句式上《陋室铭》是骈散结合,使文章节奏明快、语言错落有致,读来抑扬顿挫,和谐悦耳,在听觉上给人音乐的美感。同时,文章又重在五言,间以四言、六言,因而句式参差,文章一韵到底。

从线索看,《陋室铭》以"惟吾德馨"的立意贯穿全文的始终:开头引出"惟吾德馨",而后又以居室环境、往来人物和日常生活表述"惟吾德馨",最后又以"诸葛庐","子云亭"的"何陋之有"映衬"惟吾德馨"。这都是作者的主观感受。

文章借助陋室说理,以抒情的笔调表明作者高洁的品格,事中见理,景中显情,诚可谓“情因景而显,景因情而生”。这样就把作者的闲情逸事,居室美景写得含蓄生动而意韵悠远。

文章巧于用典。如借“诸葛庐”、“子云亭”以自况,且引孔子之语——“何陋之有?” 说明陋室“不陋”,从而增强了文章说理的可信性和说服力。

总之,作者在文中不是以“君子”自我标榜,而是以君子的敬德修业律已,表现为一种对人生失意与仕途坎坷的超然豁达和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惟其如此,我们与其视其为一篇阐述陋室“不陋”的散文,倒不如说这是一首赞颂陋室以显主人淡泊高雅之生活情趣的抒情诗。
一、文章内容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二、文学常识
1、文章的作者是唐朝诗人刘禹锡。
2、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
三、语音
馨(xin) 鸿儒(rú) 调(tiáo)素琴 案牍(dú)
四、通假字
五、古今异义词
1、谈笑有鸿儒 鸿:古义:大
今义:鸿雁
六、词类活用
1、有仙则名 名:有名(出名、闻名)
2、无丝竹之乱耳 乱:干扰(扰乱、使……乱)
七、一词多义
八、重点词语解释
1、谈笑有鸿儒 鸿:大
2、无案牍这劳形 形:形体、身体 案牍:官府公文
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调:调弄,这里指弹。
5、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灵:灵验,神奇
6、斯是陋室 斯:指示代词,此,这
7、往来无白丁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8、阅金经 金经:佛经
9、无丝竹之乱耳 丝竹: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丝:本指弦乐器 竹:本指管乐器
九、特殊句式
1、何陋之有 宾语前置:有何陋
十、朗读节奏
十一、理解性默写
1、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文章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4、文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5、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6、用比喻赞美"陋室"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7、《陋室铭》一文中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是:孔子云:何陋之有?
8、作者在文中结尾把自己与古代贤士相比,表现出了他的高尚情趣的一句话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9、《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10、文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十二、重点语句翻译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孔子云:“何陋之有。”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3、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
*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人帘里。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十三、课文内容理解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2分)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表现了作者希望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出了环境的清幽雅致。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写出了作者生活情趣的高雅。
D、文章举诸葛庐、子云亭的例子,是为了说明“陋室”不陋的道理。
2、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十四、开放性试题
1、“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功颂德的文字,后成为一种文体。人们经常用“座右铭”来激励鞭策自己。请你从平时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一则有关学习方面的“座右铭”。
*示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爱莲说》
一、文章内容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二、文学常识
三、语音
甚蕃( ) 淤( )泥 濯( )清涟( )而不妖 亵玩( )
四、通假字
五、古今异义词
六、词类活用
七、一词多义
八、重点词语解释
1、 可爱者甚蕃 蕃:多,“蕃”在中文的近义词是众,反义词是鲜(独)。
2、香远益清 益: 副词,更。
3、亭亭净植 植:树立。
4、陶后鲜有闻 鲜:少。
5、濯清涟而不妖 濯:洗涤。妖:妖媚。
6、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而:却 亵:亲近而不庄重。
7、宜乎众矣 宜:应当
8、晋陶渊明独爱菊 独:只,仅
九、特殊句式
1、莲,花之君子者也(判断句)
十、朗读节奏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4、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十一、理解性默写
1、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全文的中心句是:花之君子者也。
3、周敦颐《爱莲说》:咏莲名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5、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6、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
7、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自好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8、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香远益清。
9、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莲,花之君子者也。
10、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十二、重点语句翻译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对于)莲花的爱好,同我一样的还有谁呢?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只爱莲花,(因为它)出于污泥却不受污染,在清水中洗净后却不妖冶。
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芬芳远播。(就)更显清香,高高地洁净地直立在那里。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轻易地玩弄它。
5、噫 !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唉!爱菊花(的人),(从)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过。
6、莲,花之君子者也。*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7、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牡丹的人,当然是很多了。
十三、课文内容理解
1、文中的莲花比喻君子(道德高尚的人),写“菊花”和“牡丹”的作用是突出君子的高尚气节。
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照应了上文的“世人甚爱牡丹”。结尾这一句感叹表达了作者对追求逐利(追求富贵、贪慕富贵)、趋炎附势 的世风的鄙弃。
3、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课文中的“牡丹”、“菊”、“莲”分别象征什么样的人?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1) 牡丹---“ 花之富贵者“象征:追求功名、富贵的人。
(2) 菊---“花之隐逸者”象征:不趋炎附势的隐士。
(3) 莲---“花之君子者”象征:品行高尚的贤能之士。
(思想感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要在污浊的世间保持高洁的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4、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莲“不染”“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净植”“不可亵玩”的特征所代表的可贵品质。
*莲花代表的可品质是:质朴、高洁,胸怀豁达,品行无邪;不拘繁文苟礼,美德广布四方,独立自主,威严不可亵渎。
5、本文所用的修辞有:排比、设问、比喻 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 表现手法有:象征、衬托
本文运用了衬托的手法,用菊正衬莲,用牡丹反衬莲。文章的最后一段运用了多种句式:分别有感叹句(噫 !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设问句(莲之爱,同予者何人?)陈述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6、作者将莲与壮丹作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洁身自好(或正直、高洁)品行的追求,对追名逐利世风的厌恶。
7、陶渊明独爱菊,表明他追求隐逸的生活态度;世人甚爱牡丹,表明世人贪慕富贵的生活态度;周敦颐独爱莲,表明他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8、.下面这段话蕴含了君子哪些品质?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既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志洁行廉,仪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意思对即可)
9、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3分)
A、选文以爱莲之情来表达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及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B、在文中作者从莲的生长环境、形态香气、风度气质等方面描写了莲花的超凡脱俗。
C、文中以“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来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因而美名远扬。
D、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表达了作者对雍容华贵的牡丹的赞美之情。
十四、开放性试题
1、短文赞扬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则是作者思想情怀的抒发,可现实生活中,有人却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看待的?请简述理由。
*略(提示:针对某一种观点或将两者结合起来谈均可,但必须扣住“人与环境”的关系)
2、你喜欢哪种花?请简要说明喜欢的原因。*略
3、作者认为,菊是“花之隐逸者”,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为什么?
*同意与否均可,理由要能支撑观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4-02
初二语文《短文两篇》一文练习 命题人:SYL 姓名:____
一、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板印书籍 ______字通_______ 意思为______
2、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_____字通_____ 意思为______________
3、文理有疏密 _____字通_____ 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
4、若只印二三本,未为简易 ____字通_____ 意思为________
5、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_____字通_____ 意思为____________
6、左手倚一衡木 ____字通____
7、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_____字通______ 意思为:________
8、诎右臂之船 _____字通_____ 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_
二、写出下列字的古今义。
1、纸灰之类冒之 冒:古义: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
2、药稍熔 药: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
3、有布衣毕升 布衣: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
4、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曾:古义: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
5、其两膝相比者 比: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
6、高可二黍许 许 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
7、尝贻余核舟一 尝: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
8、约八分有奇 奇: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
三、一词多义。
1、唐人尚未盛为之 _________ 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______ 又为活板______
每字为一印________ 满铁范为一板 ________ 未为简易________
则极为神速 ________ 每韵为一帖________ 不以木为之者 _______
其印为予群众从所得 ________ 为宫室、器皿______ 中轩敞者为舱______
多髯者为东坡_________ 为人五、为窗八________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_______
2、每一字为一印 _______ 其印自落 ________ 欲印 _________
其印为予群众从所得 _________ 五代时印五经 ___________
3、持就火炀之 _________ 瞬息可就 ______________
4、以纸帖之_______每字为一帖______ 若止印二三本_______ 不若燔土_____
5、通计一舟______ 为念珠各一_______ 高可二黍许_______ 珠可历历数也____
6、不以木为之 ________ 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__________
7、火烧令坚________ 在火令药熔_________
四、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不属______ 尝贻______ 木格贮之_______ 燔土________ 石青糁之___
字平如砥_______ 椎髻仰面________ 船楫_______ 药粘______ 壬戌____
五、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并翻译有关句子。
1、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译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____________ 尚:__________ 盛:______________ 之:___________
2、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之类:________ 冒之
设:_______ 其:_______ 以:_________ 和:________ 冒:_____________
译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若--则:___________ 极:_____________
神速:__________ 译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具:_______ 更互:____________
瞬息:__________ 译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燔:________ 讫:________ 火:______________ 殊:__________殊不:______
译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轩敞:_________ 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敞:_______ 之:_______ 译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启:___相望:___
焉:_________译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奇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素____________ 旋:_____________
译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其:____________为-----所:______________予:_________群:__________从:______
10、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则:___ 以:______ 帖之:帖______________之:________________
韵:_____________ 为一帖:帖:________ 木格贮之: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闭之:________ 石青糁之:_________ 译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这是《 》里的诗句,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这是《 》里的诗句,徐:________兴:______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执:_____ 抚:________ 所语: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相比者:___________ 东坡现右足:现:____________
16、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同。 矫:_________
绝类:___________ 绝:_______ 类:________ 属:(zhu)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支:_______ 卧:_________倚之:_____________之:_____________
译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嘻,技亦灵怪矣哉! 译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视:_____________ 容:_________端:_______
寂:______________然:_____________译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译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其船背稍夷 其:___ 船背:____ _____ 夷:________题名其上题:________
21、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墨:____________
译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而:_________________
译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罔:________ 因:__________象:____________
译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填空。
1、《核舟记》选自___朝人_______编辑的《 》。本文的作者是____朝人_________
2、《活板》一文的作者是_______著名的______家_______(人名),他的代表作有《 》共30卷,内容丰富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各个方面,被英国著名的学者李约瑟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介绍活板印刷的工作程序。可分为四步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描写苏东坡外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描写佛印外貌特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阅读《活板》一文的第二段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胶泥活字的本质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明活字印刷功效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活字印刷的主要特征是:________,作者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方面说明者一特征的。
4、本文是按照________顺序说明活字版的,具体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四个步骤加以说明的。
5、本段文字运用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字平如砥”中的“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请写出三个含“砥”字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五代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句中的“五代”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经”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五部经典。“典籍”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板本”即_____________;“皆”字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始”字说明五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时间;“已”点明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时间。
9、活字印刷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另外三大发明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说明活板印刷的优越性的文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遇到生僻字,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的话回答)。
11、说明活字的贮存方法的文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不用木字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中活字印刷效率最高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_____________________”交代活版发明的时间;“布衣点名发明人的身份,”突.出劳动人民的_____和______精神。
15、本文运用了多种的说明方法,请举例说出其中的三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阅读《核舟记》回答下列问题。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1、这段文字是介绍船舱部分重点说明的内容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窗上刻的文句出自何处?作者是谁?为什么要刻这些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注意到雕刻家,通过一些细节来表现人物的特征,请作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唐宋八大散文家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中的“天启”是指皇帝的___,“虞山”是指___,名是___,字是___,甫是___。
5、王叔远雕刻的方法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得到的核舟是什么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第二段文字的第一句运用了_______的说明方法,作用是突出__________________
介绍船舱的格局时,依次介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突出核舟景物之多,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这段文字具体介绍“核舟”的形状、构造等情况。请用简练的词语概括出这段文字介绍的内容。(不超过12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文中“嘻!技艺灵怪矣哉”这句话表现了作者对什么的赞叹?________________
10、这段文字中描写核舟上交代舟上人游览的地点以及周围景物、环境的句子是什么?(用原文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交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1、段文字介绍了核舟的主体部分_______________,以______________为说明顺序。语言上生动,人物情态栩栩如生。
2、活画出一个不拘于世俗礼法、放浪形骸的和尚形象的动词有: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用“阅”“执”“抚”“指”“语”等词,刻画了东坡和鲁直的动作和神态,突出了他们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形。
4、这里主要介绍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人物,写沉醉于清风明月的佛印和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第2个回答  2007-10-08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⒈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⑴有仙则名 名:
⑵斯是陋室 斯:
⑶惟吾德馨 馨:
⑷何陋之有 何:
⑸谈笑有鸿儒 鸿: 儒:
⑹往来无白丁 白丁:
⑺可以调素琴 调:
⑻无案牍之劳形 劳: 形:
⒉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点字。
⑴①无丝竹之乱耳 之:
②何陋之有 之:
③辍耕之垄上 之:
④操蛇之神闻之 之:
⑵①无丝竹之乱耳 乱:
②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乱:
⒊身居陋室,却不感到简陋,你对此有何看法?
⒋⑴《陋室铭》的作者是____,___代___家。“陋室”意为_______,“铭”指_______________。
⑵用原文回答
①本文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本文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表现纵情畅怀、谈笑风生情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⑶指出“龙”、“仙”比喻什么?
⑷《陋室铭》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作者通过这篇铭文,表达了自己______的愿望和__________生活情趣。
⒌下边句子的朗读节奏停顿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答案:⒈⑴著名 ⑵这 ⑶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⑷什么 ⑸大;旧指读书人 ⑹平民 ⑺调弄 ⑻使……劳累;形体 ⒉⑴①助词,处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②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③动词,到、往;助词“的” ④代词,它,指愚公移山这件事。 ⑵①扰乱 ②战乱 ⒊围绕加强自身的品德修养,不要在意外物条件的好坏来谈即可。⒋⑴刘禹锡 唐 文学家 简陋的屋子;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⑵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③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⑶比喻道德高尚的人。⑷保持高尚节操;安贫乐道。 ⒌B

《爱莲说》练习题

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是北宋时著名的哲学家,“元公”是他的谥号。

2、《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爱莲 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草木之花为莲的总陪衬,以菊花和牡丹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隐逸者、富贵者、君子。

3、《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5、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6、“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7、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8、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摹名利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9、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

答:言之成理即可。例如:同意第一种观点,只要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即使身处恶浊的环境也能独立不移。

10、《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11、文中对莲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通过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进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品质。

12、“独爱莲”,“独爱菊”两个“独”字,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生活态度?

答:表现出他们遗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同时又相对表明周敦頣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13、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赞扬的莲花的高贵品质。

答:正直、通达、庄重、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清高而美名远扬。
第3个回答  2007-10-07
一、用课文原文填空:
1)《爱莲说》中
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句子是
二、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1)菊之爱,桃后鲜有闻。

2)孔子云:何陋之有?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答案:一、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縺而不妖”
二、1)喜欢菊花的人,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闻了。
2)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