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差预备费的计算公式

如题所述

价差预备费公式: PF=

PF:价差预备费

n :建设期年份数

It :建设期第t年的静态投资额

f:年涨价率

m:建设前期年限(从编制投资估算到开工建设,单位:年)

年涨价率,政府部门有规定的按规定执行,没有规定的由可行性研究人员预测。

扩展资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

第四十条各级一般公共预算应当按照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额的百分之一至百分之三设置预备费,用于当年预算执行中的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处理增加的支出及其他难以预见的开支。

第四十一条各级一般公共预算按照国务院的规定可以设置预算周转金,用于本级政府调剂预算年度内季节性收支差额。

各级一般公共预算按照国务院的规定可以设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用于弥补以后年度预算资金的不足。

第四十二条各级政府上一年预算的结转资金,应当在下一年用于结转项目的支出;连续两年未用完的结转资金,应当作为结余资金管理。

各部门、各单位上一年预算的结转、结余资金按照国务院财政部门的规定办理。

第三十六条各级预算收入的编制,应当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财政政策相衔接。

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应当依照本法规定,将所有政府收入全部列入预算,不得隐瞒、少列。

第三十七条各级预算支出应当依照本法规定,按其功能和经济性质分类编制。

各级预算支出的编制,应当贯彻勤俭节约的原则,严格控制各部门、各单位的机关运行经费和楼堂馆所等基本建设支出。

各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编制,应当统筹兼顾,在保证基本公共服务合理需要的前提下,优先安排国家确定的重点支出。

第三十八条一般性转移支付应当按照国务院规定的基本标准和计算方法编制。专项转移支付应当分地区、分项目编制。

县级以上各级政府应当将对下级政府的转移支付预计数提前下达下级政府。

地方各级政府应当将上级政府提前下达的转移支付预计数编入本级预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价差预备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3-07

价差预备费公式: PF=

其中PF:价差预备费;n :建设期年份数;It :建设期第t年的静态投资额;f:年涨价率;m:建设前期年限(从编制投资估算到开工建设,单位:年);年涨价率,政府部门有规定的按规定执行,没有规定的由可行性研究人员预测。

价差预备费应根据建设项目施工组织安排,以其分年度投资额及不同年限,按国家有关部门公布的工程造价年上涨指数计算。

计算案例:

例题:某项目的静态投资为22500万元,预算编制至开工相差1年,按项目实施进度计划,项目建设期为三年,每年的投资分配使用比例为:第一年30%,第二年50%,第三年20%,年上涨系数为3%,试计算该项目建设期的价差预备费。

按照上述公式解:

E1=22500*20%*((1+3%)^(1+1)-1)=274.05  万元

E2=22500*50%*((1+3%)^(2+1)-1)=1043.18  万元

E3=22500*30%*((1+3%)^(3+1)-1)=847.18  万元

E=274.05+1043.18+847.18=2164.41  万元

即价差预备费为2164.41万元。

扩展资料:

价差预备费的内容包括:人工、设备、材料、施工机械的价差费,建筑安装工程费及工程建设其他费用调整,利率、汇率调整等增加的费用。

价差预备费一般根据国家规定的投资综合价格指数,按照估算年份价格水平的投资额为基数,采用复利方法计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价差预备费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6-05-24

价差预备费公式: PF=
PF:价差预备费
n :建设期年份数
It :建设期第t年的静态投资额
f:年涨价率
m:建设前期年限(从编制投资估算到开工建设,单位:年)
年涨价率,政府部门有规定的按规定执行,没有规定的由可行性研究人员预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