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空饷”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单位会有“吃空饷”的情况?

2019年,山西贸易学校会计柳某以科员身份调入太原市第二十九中学校,却因转岗问题只能待在科员岗上被迫“吃空饷”,3年来工资从3千涨到7千。

“吃空饷”,是指机关事业单位在编、在职人员不正常上班,却违规领取工资、津贴、补贴等待遇;或由单位违规缴纳社会保险费;或单位的离休、退休、退职等人员,以及失踪、死亡(宣告死亡)人员的家属、遗属或他人直接或间接从单位、财政或社保经办机构违规领取工资、津贴、补贴、补助费、离退休费、退职生活费,以及养老金等待遇等行为,统称为吃空饷。

     单位存在 “吃空饷”情况,究其原因,主要是对权力监督等方面存在问题,以及对违法行为追究不利所导致的。

据媒体报道,2019年,山西贸易学校会计柳某,以科员身份调入太原市第二十九中学校,却因转岗问题只能待在科员岗上被迫“吃空饷”,3年来,工资从3千涨到7千。

俗话说,事出反常必有妖。我和身边的小伙伴们看到这则报道后,实在是惊掉了下巴。目前,随着疫情转段,国内经济形势逐步回暖,如此久拖不决的被迫“吃空饷”行为,究其原因,其实也并不复杂。下面,咱们就捋捋此次事件中的被迫“吃空饷”原因吧。

回顾柳某被迫“吃空饷”整个事件过程,暴露出柳某所在单位管理混乱,而且在执行相关人事管理制度方面,存在不严不实等问题。虽然从媒体报道中,柳某与校方各执一词,整个事件看起来,似乎是一本糊涂账。我想,无论是此次事件涉及的上级相关部门、校方和柳某本人,都应抱着解决问题态度,对整个事件诸多疑点进行积极核实、回应、澄清,彻底解决被迫“吃空饷”问题。我认为,针对此次被迫“吃空饷”事件,需要对以下两点进行核实:

柳某调动是否违规操作。首先,按理说,学校作为事业单位,有编制的岗位人员调动应有严格流程。奇怪之处,在于柳某本人都觉得违规情况下,就能办完入职,并按月按时发放工资;其次,柳某入职,原本是要替代生病的老会计,可柳某入职后,老会计又回校返岗。老会计病假周期多长、身体状况是否适应工作需要,学校应全面掌握,不应草率聘用柳某,进而酿成被迫“吃空饷”事件。

柳某三年未到岗,工资是否应全额发放。首先,在柳某入职之后,由于不满意学校的岗位安排,三年未到岗。出现这种情况,学校、教育局、人社局都知晓,已经构成事实上的“吃空饷”,而且财政部门对其工资还照发不误,明显构成侵占财政资金行为;其次,柳某与单位存在调入岗位安置争议,双方应积极协商解决,如果无法达成一致,按照相关规定,柳某在待岗期间,学校应支付其相关生活费,不应全额发放工资。校方对其家庭困难进行考虑,在法律上很难得到支持

总之,我认为柳某事件,主要是由于仓促、不规范的调动,导致被迫“吃空饷”。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找出症结,依法依规解决被迫“吃空饷”问题。

从此次柳某被迫“吃空饷”事件,暴露出“吃空饷”并非个例。我想,究其原因,或许主要是对权力监督方面存在问题,以及对违法行为追究不利造成的。

一是对权力监督方面存在问题。随着国家对腐败行为持续治理,基层权力运行正日益规范,但个别地区,也仍存在对权力监督缺失等问题。作为单位一把手,如果在权力运行方面不规范,可能会发生各种各样违规问题。我想,应规范、完善选人用人等长效机制,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既是杜绝“吃空饷”的根本,也是推进基层治理的重要途径。

二是对违法行为追究不利。 “吃空饷”现象仍未完全杜绝,或许与对“吃空饷”等违法行为追究不利有关。我想,或许由于各部门各自为政、有关部门管理缺位、对违法行为追究不利,导致此次柳某事件发生。如果相关职能部门及时进行核查、追究、当事人及时报告,或许能够避免或减少 “吃空饷”问题。


俗话说,伸手必被捉。我认为,解决“吃空饷”问题,要追根溯源,加强对权力监督,对统发工资人员进行动态管理;同时,相关成员单位也应构建动态信息监管平台,推进信息互通、数据共享,对“吃空饷”工作实行动态管理,并形成长效机制,以减少和避免出现“吃空饷”问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6-10

“吃空饷”是指领取工资却不履行正常职责,达到挂职、虚报等情况的行为。单位会出现“吃空饷”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单位管理混乱,缺乏有效监督。部分单位对员工履行职责的监督不够严格,导致一些人在工作中有了玩忽职守的表现。此外,在一些单位中,领导对下级部门工作的具体情况缺乏全面了解,也为一些人“吃空饷”提供了便利。

第二,工作量不够、压力小。有些岗位并不需要花费太多时间和精力就能完成既定任务,而有些员工可能会利用这种情况偷懒、敷衍了事,达到“吃空饷”的目的。

第三,职业疲劳或厌倦工作。长时间在同一岗位上从事相同的工作,可能会让人感到厌烦,失去动力,甚至想要逃避工作。这也是“吃空饷”现象出现的一个常见原因。

第四,单位政策太松,奖罚不明显。如果单位政策对待“吃空饷”现象比较宽容,或是奖励与工作成果不成正比,一些人可能会抱有“吃空饷”的心理,觉得没必要那么辛苦地投入工作。

除了以上原因,个人的道德水平、职业素养等也会影响是否出现“吃空饷”现象。对于一个有责任感、认真负责的人来说,无论工作量大小、奖罚政策怎样,都不会出现“吃空饷”的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吃空饷”不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不良风气。单位应该加强管理,对于存在“吃空饷”现象的员工要进行严肃处理,同时要建立绩效考核机制,鼓励有才干、有贡献的员工,给予他们应有的奖励和荣誉。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遏制“吃空饷”现象的发生,建立健康、和谐的工作环境。

总之,“吃空饷”是一种既不道德、又不负责任的行为,对单位和社会都会产生负面影响。我们应该积极采取措施,消除“吃空饷”现象,提高员工的职业道德和工作能力。

第2个回答  2023-06-10

吃空饷是指拿着工资却不干实事,或者工作时间不够却仍然领取全额薪酬的行为。在中国,吃空饷是一种非常严重的行为,被视为违反廉洁纪律、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是非常不道德、不负责任、不义之举。

单位会有吃空饷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 管理层失职。有些单位管理层存在不作为、拖延和失职的情况,导致员工在工作时间内可以自由支配时间,甚至找相关人员打点一下就可以得到请假的批准,导致员工有时间来“吃空饷”。

2. 工作量不足。一些单位的工作量并不是很大,工作任务相对轻松,导致员工有大量的空余时间,这就为“吃空饷”行为提供了条件。

3. 惰性思想。一些员工惰性思想比较严重,不愿意主动工作,逃避责任,就会浪费时间,隐藏在单位里面“吃空饷”。

4. 考核制度不完善。有些单位的考核制度存在缺陷,如考核标准不严格、考核方式不公正等,导致员工对考核不重视,不奋斗争取,而是吃空饷、混日子过日子。

针对这种情况,单位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管理。单位管理层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对员工的监管和约束,严格落实考勤制度,加强对请假、加班、调休等制度的管理。

2. 加强考核。制定严格的考核标准和考核方式,提高员工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促进员工努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3. 制定规章制度。明确工作任务和时间要求,规范员工的工作行为,制定严格的纪律和制度,遏制“吃空饷”的现象。

4. 建设完善的激励机制。多通过薪资、岗位晋升、荣誉等多种方式,奖励那些刻苦工作、服务于人民群众的员工,鼓励员工努力工作、做出成绩和贡献,从而有效地减少员工吃空饷的现象。

总之,吃空饷的行为是一种极为不道德、不负责任的行为,必须受到严格处罚。对于单位而言,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从管理、考核、制度、激励等多方面入手,切实遏制和减少员工的吃空饷现象,从而提高单位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第3个回答  2023-06-10

“吃空饷”是指在公职人员没有实际工作的情况下,却领取了工资。在公共部门中或者政府机关中,一些公职人员可能被刻板地安排了所谓的“摆设”岗位,而这些岗位没有实际工作,也不需要出勤、劳动,但是这些公职人员仍然会领取相应的薪酬,这就被称之为“吃空饷”。

吃空饷并不是一个新问题,它在当今社会中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了。造成吃空饷现象的各种原因包括:

1. 部门体制问题:在一些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中,一些公职人员的岗位可能是由上级安排的,因此有时候出现了雇佣过多不必要人员的情况。

2. 绩效考核制度不健全:如果某些单位的绩效考核制度不完善,会造成一些公职人员工作没法得到充分认可,从而导致岗位闲置,反而促进了吃空饷现象。

3. 缺乏监管:在一些单位中,对于公职人员的考核和管理相对较少,常常出现了一些没有工作的职员,而单位没有进行相应的跟踪和监管,这也是吃空饷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

吃空饷不仅会浪费社会资源,还会损害公众对于政府和公职人员的信任。因此,我们有必要解决这个问题。避免吃空饷现象的具体做法包括:

1. 建立健全的考核制度:政府部门和公司应该建立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将实际工作成果和资金发放相挂钩,从而避免开发闲置工作岗位的情况。

2. 严格审查招聘程序:在招聘公职人员时,需要给予足够的审查和评估,避免雇佣没有实际工作的员工。

3. 健全监督机制: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对公职人员的监管,定期查核工作情况,发现吃空饷行为要及时处理,严厉打击吃空饷行为。

总之,“吃空饷”行为存在于许多单位和组织中,防止这种行为的最好方法是建立起健全的考核制度,审查招聘程序,同时加强监管和制定相应的法律监管机制来保障公众的利益。

第4个回答  2023-06-10

吃空饷:是指依然领取工资但没有实际工作,或者只是完成了部分工作却领取全额工资的行为。这种行为常见于一些公共部门和国有企业,其中包括政府机关、学校、医院等等。

单位出现吃空饷的情况通常是由于管理上的问题和制度漏洞所导致。一些管理不善或不严的单位,可能无法很好地掌控员工的工作状况和工作量,从而导致一些员工滥用和虚报工作量,领取了不应得到的工资。此外,一些单位可能存在松散的绩效考核制度和管理漏洞,使得员工可以轻松地规避责任和任务,从而导致吃空饷问题的出现。还有一些单位为了方便管理、避免纠纷或者其他考虑,可能会设置虚假的工作职务或岗位,从而产生吃空饷的现象。

吃空饷不仅会浪费单位的资源,也会影响其他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同时,这种行为也会损害企业或机构的信誉和形象,导致社会公众对单位的不信任和不理解。因此,各种措施应该被采取来避免和纠正这种情况的产生,这也是单位领导和管理人员的重要责任。

首先:单位应该严格遵守有关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这些机制应该包括绩效考核、工作量计算、薪资核算等等,从而能够有效地防止和发现吃空饷的情况。

其次:单位应该加强人力资源的管理和培养。单位可以通过加强培训、提供奖励、建立良好的工作氛围等措施,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责任感,同时增强员工的职业素养和能力,从而减少吃空饷的现象。

最后:单位需要建立举报机制和查处机制,鼓励员工对吃空饷等问题进行举报,并采取有效措施对违反规定的人员进行严肃处理,维护单位的形象和信誉。

总结:吃空饷是一种违法的行为,不仅损害了单位的利益和形象,也会影响社会的公信力和公正性。各单位应该加强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的机制和制度,同时加强员工的培养和教育,以减少吃空饷的问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