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少年的你》中的校园暴力,一点都不夸张?大家怎么看?

如题

《少年的你》中的校园暴力情节放到现实,对比现实中那些孩子们所经历的,还是大巫见小巫。在现实生活中,那些处处存在的校园暴力真的要引起社会重视才行!

电影《少年的你》让校园霸凌事件,透过犀利现实题材配合纪录片般写实风格,讲述了一个被动救赎,主动靠近拨开云见晨日的一部电影,感触很大。还有它的镜头语言高妙剪辑加分,高考做大背景故事变厚重,小人物的痛与撕裂处处可见。最重要的是校园欺凌不容忽视,与其重视如果修复伤害带来的痛苦,不如制止这种伤害发生。

而且相比这部电影剧情,在现实更加的可怕。校园中的霸凌现象,可谓不少孩子的年少噩梦,甚至是这辈子难走出的阴影。电影中“你保护世界,我保护你”的少年意气固然可贵,面对校园霸凌, 而且霸凌者对被霸凌者的欺凌可能自己没有意识,但是却是把受害者关进了一个永无天日的监狱。真的希望所有人都可以正式校园霸凌的严重性,它可能比社会暴力带给人的伤害更大!

面对校园霸凌,你一定要选择相信自己,不要被他人的思想所主导。许多在少年欺凌他人的人,在成年之后,有的人继续嚣张,有的为人父母,有的也是有点悔悟愧疚,有的则是不以为然选择忘记,继续生活。因为青春叛逆期的思想不独立不成熟,没有独立的意识和思维判断进行下一步的动作,就给许多人的人生留下了烙印。总之,新时代希望每个孩子都有好家庭,好家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2-06

我们的四字弟弟,早已不是那个只有流量的小孩了,而是一个真正的演员。

他最让人羡慕的不是他有多少成就有多优秀,而是他有清晰的自我认知,并且愿意努力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这才是我们大多数人都没有的。

回归作品本身,少年的你题材上,不避讳校园丑陋一面,也没有喊口号式地"反校园霸凌"。而是用主角陈念的经历,让人看到了校园欺凌的更多复杂性。



霸凌者家庭教育的缺失:

拿过大大小小奖杯的校花,"因为复读,爸爸已经一年没和我说话了。"

妈妈从小对她灌输的是思想是:没有钱解决不了的小事。



旁观者为什么变成加害者?

因为"如果我不参与,下一个被欺负的就会是我。"

受害者有多"惨"?

被羞辱、被群殴、被拍裸照,每一下,都是真切的疼。这一幕,对所有有过类似经历的人来说,都是噩梦



受害者为什么不反抗?

缺乏证据,很难划定"开玩笑"和"霸凌"的界限,更无法"定罪";

大人们,在个人饭碗和处理学生事故时,多数都想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要么你是欺凌者,要么你是下一个被欺凌者;

比起一些打着"校园霸凌"的幌子谈着不切实际的恋爱的电影,《少年的你》更真、更狠。

"我们到底要留一个什么样的世界给少年去成长?"

"要保留一些希望",但懂的人知道,现实往往难如电影。



同样,还有这样的一个群体我们了解到他们的生活,往往是通过已经发生过的新闻"噩耗",那就是留学生,近几年他们遭受校园欺凌的案件层次不穷。

新生加入兄弟会被霸凌致死

2013年12月8日,纽约市立大学巴鲁克学院一名华裔新生在参加一亚裔兄弟会入会仪式"玻璃天花板"游戏后丧命。警方资料显示,当时这名学生被蒙上双眼,身背一个装满沙子的背包,在结冰庭院内,从由兄弟会成员组成的人墙通道中穿过,并被多次打倒在地,头部遭受致命伤。

两年后,当地检方以三级谋杀罪指控了其所在学校兄弟会的五名直接相关成员,并以攻击、妨碍逮捕、欺辱等不同罪嫌起诉共37人。



刺猬警训:

欧美国家的搞笑大多存在由学生组织的"兄弟会"或"姐妹会",加入他们不失为一个融入当地文化的方法,但绝不是捷径,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加入之前要花时间了解他们,看看他们是否和自己有相同的价值观。抱着功利的心态加入一个自己不喜欢的群体只会是痛苦。

留学生凌虐同学获刑

2015年6月,一起震惊中外的中国留学生绑架虐待同胞案浮出水面,整个事件是因为男女之间的争风吃醋引起的。受害者向法院控诉了被告人对她的暴行,包括扒光衣服、殴打、剪掉头发等等。

被告留学生还曾经想要嫁祸他人,他们要求受害者谎称是男性朋友殴打了她,但受害者没有听从。

这起留学生绑架欺凌案还传出案外案,一名被告学生家长因涉嫌贿赂证人被抓。



刺猬警训:

离开父母到海外求学,长期无人监管,面临语言和人文环境的绝大差异,会带来心理上的负面情绪。这种情绪会引发留学生的暴力行为还有抑郁症等情况的出现。

如遇校园暴力不能"怂"忍气吞声只会让他们变本加厉,及时告诉家长或老师;受到暴力伤害时,立即采取灵活应对措施,不要刺激对方,以减少被侵害的程度,事后立即报警。

第2个回答  2019-10-28
确实不夸张,而且很多的校园暴力比这部片子还要狠呢。
第3个回答  2019-10-28
主要是现实中的校园暴力,比电影中更可怕。
第4个回答  2019-10-28
因为确实现实中有很多这样的校园暴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