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变法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是主要为北宋朝廷着想,还是更多地考虑广大人民的利益?这两者的关系怎样?

如题所述

王安石变法的出发点和动机存在问题,是为了加强和巩固赵氏王朝的统治,为了增进赵氏一家一姓的利益,不是为了增进全社会的利益。因此,所变之法,不论形式上多么精致完美,也不论宣扬得多么天花乱坠,就本质而言,它是背离人类社会创建法之终极目的的。这意味着,王安石的变法,是无助于增进官民共同利益的,其变法在根本方向和出发点上出现了错位。毋庸讳言,王安石变法的终极目的或指导思想是从宋室利益集团的特殊财政危机与社会危机出发,才将“聚财”和“富国强兵”作为变法的最高目标。早在1058年的知常州任上,他就曾在《万言书》指出时弊的要害在于“患在不知法度”“患在治财无道耳”,认为“一部周礼,理财居其半”,认为“自古治世,未尝以不足为天下之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耳。故虽俭约而民不富,虽忧勤而国不强”,并提出了“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的治政理财原则,并认定:“凡治财赋者,则目为聚敛”。然而,“聚财”、“强兵”虽重要,但却不是变法的终极目的,一旦“聚财”过度,与官民利益发生冲突,就会失去民意的基础。
  事实上,后来反对变法的官民,攻击王安石的,无不是这一点。这实际上也是熙宁、元祐时反对王安石变法一派质疑其新法的主要根据和观点。作为反变法代表司马光就认为,这些财富“不取诸民,将焉取之”?范纯仁也在向神宗的上疏中说:“王安石变祖宗法度,掊克财利,民心不宁”。虽然也有人承认王安石的理财思想是兴利之道,但却是“剥民兴利”之策。甚至从南宋至晚清,绝大多数史家和思想家也都支持这一观点,丘浚在批评青苗法时就说:“尚其以义为利,而毋专利以殆害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1-26
根本目的与封建王朝的一切改革相同,即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王安石治学有余,治国则不足。其变法从政治角度看的确具有冲击力,甚至目光超越数百年;经济上短期也会带来一系列正面效益。但他最终失败的一个原因就是,根本没有真正考虑人民的利益,他置民间疾苦不顾,无视新法弊端,固执己见。与人民利益相悖,往往促进朝代终结。熙宁变法也确实是宋朝由盛转衰的多个转折点之一。
至于两者关系。一个成功的改革是从维护朝廷统治出发,以人民利益为立足点,达到国盛民安的目的。王安石变法忽视人民需求与时代背景,是为了实现神宗与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实施新政。
(纯属个人见解,欢迎讨论
第2个回答  2019-01-26
根本目的是富国强兵。王安石变法的理财、军事和用人,科举方面的改革,更多的是从朝廷的角度决定变法内容的,出发点是封建国家利益,目的是巩固宋朝封建统治。当然适度减轻农民的负担,打击商人也是其目的。但是这也是为了减轻宋朝危机的考虑,如聚变法真正能减少人民的负担,也就可以缓解社会矛盾,从而利于统治者的稳定。详细的回答可以查阅101教育PPT的资源库,里面有大量学科资源,自带PPT背景图。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1-26
维护北宋统治是根本目的,通过减轻对人民剥削来巩固统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