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鲁迅在《狂人日记》的结尾发出呐喊:救救孩子?

如题所述

‍‍

其时,启蒙运动方起,鲁迅先生面对的是过去四千年虚伪道德礼教的如磐黑夜,他的呐喊是针对“吃人的仁义道德”——狂人说道:“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而他自己受的是传统私塾的童蒙教育,对孩子自幼被洗脑深恶痛绝,因此直接从孩子身上呼吁,须知“吃人”的大人正是以拉孩子下水的方式,把纯真的童年毁灭,让“吃人”的“传统”一代一代的流传下去。而只要加入了这一行列,就不再是“真的人”了,即便他还是孩子。

《狂人日记》写于1918年,至今已经99年,但今天听到这句“救救孩子”还是震耳欲聋,满心苍凉。现实中的儿童被虐待被伤害,源头正是变质“教育”的代代相传——教育被彻底功利化,爱的教育阕与。今天虐待儿童的老师正是上一代狼奶喂养的成果,这是丛林社会的最底端食物链的觅食,它们必然把魔爪伸向唯一比它们弱势的儿童。

救救孩子,其实就是救救未来的大人,让他们具有人性的道德观、有理性的判断力,如此才能剪断恶性循环下去的施虐链条。现实中的幼儿园也许能得到监管与整顿,但如果人心不改变,世界依然是孩子的地狱。

‍‍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1-07
‍‍

在中国新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中,鲁迅借狂人之口,首先道破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这是鲁迅冷静而睿智的发现。

“……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鲁迅大声疾呼道:“救救孩子……”。这既是鲁迅振聋发聩的战斗“呐喊”,也是他满怀悲情的深切希望。不但表现了鲁迅彻底批判封建礼教的勇气,也表现了他悲天悯人、忧愤深广的人道主义情怀,表现了他以文艺创作来改造社会、拯救人生的总体精神。

在当时的社会,绝大多数的人们都被封建礼教所侵害,总会有意的无意的去迫害别人,即“吃人”。鲁迅认为,将来的社会"容不得吃人的人",他希望未来是光明的,希望有人来改变当时的现状。而孩子是最有可能没被封建礼教侵害的人,于是,鲁迅喊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声,他把希望寄托在了孩子的身上。“救孩子”实则救自己,救水深火热的当时,救前途迷茫的未来。

‍‍
第2个回答  2018-01-07
‍‍

救救孩子只是鲁迅先生的一种形象假托和代言呐喊,孩子其实就是积贫积弱濒临殖民化的旧中国,如果真把孩子当成了现实的孩子就是还没有读懂《狂人日记》和鲁迅。鲁迅的伟大就伟大在这里,为什么鲁迅先生选择写杂文而不是选择写类似《狂人日记》这类的小说,因为杂文更具战斗性更具灵活性,其阅读受众面更广,更能起到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战斗目的,不是鲁迅先生不会写小说,不愿写小说,只是小说的影响远远不及杂文的影响面大,其战斗之力更来的酣畅淋漓和痛快至极。

‍‍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