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后苏联的对华援助有哪些?

如题所述

苏联对中国的援助主要集中在建国初期,1949年苏联以设备、机器和各种材料的商品形式向中国提供3亿美元贷款,利息1%,为期5年。苏联的3亿美元贷款按1950年汇率折算人民币约合9亿元,在三年恢复时期中央政府总投资62.99亿元中,所占比例高达14.3%。另外,苏联政府帮助援建恢复经济急需的煤炭、电力、钢铁、有色金属、化工、机械和军工部门的50个重点项目。在执行过程中,因情况变化,撤消了1个项目,合并了2个项目,实际建设项目为47个。涵盖了以下行业:一、能源工业,二、原材料工业,三、民用机械加工,四、国防军工,五、造纸工业,按国家统计局1953年3月11日的统计报告,3年累计实际进口46974万卢布,完成合同68.7%。
斯大林去世后,赫鲁晓夫担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急需得到中国共产党的支持。据俄罗斯解密的档案记载,1954年9月赫鲁晓夫首次来华前主持召开苏共中央主席团会议,决定对华大幅增加援助作为礼物。果然,在这次来华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周年庆典期间,赫鲁晓夫改变了斯大林过去的大国沙文主义做法,废除了中苏关系中一些不平等约定,议定从旅顺撤军和交还基地,在谈及撤军时毛曾说“我认为苏联军队此时撤出旅顺和大连是不合适的”,但因赫态度坚决而作罢。对于提供常规武器,苏联也改变了斯大林时期主要提供已淘汰的旧品的做法,改为提供现役新装备样品和生产技术。
在中国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苏联援华的重点是称为“156项”的基础工业设施建设。这些项目的机器设备,主要是以货物贸易而不是以贷款交付的,而提供技术是免费的。1952年中国制定“一五”计划时,斯大林同意帮助建设141项重点工程,1954年赫鲁晓夫又追加15项并提升质量,成为奠定中国工业化基础的著名的“156项”。后来落实的工程共150项,其中44项是军工企业,包括陆海空三军各种主战装备的制造厂。赫鲁晓夫时代对中国提供的最重要的援助,是帮助建造核弹、导弹生产企业和相应技术。
据前些年已经解密的俄罗斯档案记载,赫鲁晓夫不顾军方坚决反对,决定向中国提供原子弹生产技术,帮助建立核工厂。从1957年末起,苏联开始履行协议,对华提供了P2导弹作为中国导弹事业的起步的最早样品。翌年,苏联又向中国提供了所需核工业设备,并派出近千名专家,建成了湖南和江西的铀矿、包头核燃料棒工厂及酒泉研制基地、新疆的核实验场,中国正式进入了核工业建设和研制核武器的新阶段。
1953-1957年,中国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奠定工业化初步基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1-29
援助了156个项目,使中国由一个一穷二白的农业国变成了能造飞机,坦克,大炮,导弹等尖端武器的工业国!苏联帮中国复制了一整套工业体系,这是自有人类社会以来绝无仅有的!也是花再多钱也买不来的,感谢苏联老大哥共产主义的精神!
第2个回答  2018-05-23

主要有人才援助、技术援助、工业援助

新中国建立以后,共产党面临的是一个一穷二白的局面,八年的抗战,多年的内战,都让这个古老的帝国变成了一片废墟,而国民党反动派不甘心失败,蠢蠢欲动,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仇视新中国,对中国的发展虎视眈眈。新中国面临着新的内忧外患,这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给予了新中国无私的援助,帮助中国度过了一个个难关

新中国经济建设所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就是缺乏科学技术人才。建国之初,陈云便告诉苏联大使,恢复国民经济的一个严重障碍是缺乏懂专业而又忠于人民政府的技术干部。新中国从国民党那里接收下来的工程师和专家总共只有2万人,而他们大多数人的政治观念是反动的,亲美的。以最大的鞍山钢铁企业为例,那里的70名工程师中竞有62名是日本人,他们在心理上仇视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共产党。

情况确实如此,据中国有关统计资料,作为全国钢铁工业中心的东北,在日本人被遣送回国后,其技术人员占该行业人员总数的比例已经降至0。24%。1951年7月,周恩来仍然认定技术干部严重不足"将是中国工业化的一个主要障碍"。尽管中国政府正在努力"组织训练班和技术大学,派大批学生到苏联留学。但是,目前战争还在继续,这个问题很难解决"。直到恢复时期结束,全国也仅有16。4万工程技术人员,地质专家总共不到200人。

显然,派遣大量苏联专家和技术人员来华,对于中国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建设,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急需的。早在1948年夏,苏联已经派遣专家技术小组到东北帮助修复铁路,1949年8月刘少奇访苏后,又带来一批帮助制定经济恢复计划的专家,到建国前在华苏联专家已有600余人。中国领导人对苏联专家非常重视。当第一批苏联顾问团到达沈阳时。刘少奇在东北局召开的欢迎大会上告诫中国同志,要"把他们当作很好的老师"。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与苏联专家的关系只能搞好,不能搞坏",如果出现问题,中国同志要负责任,"有理扁担三。无理三扁担"。毛泽东在中南海亲自接见了来京的全体苏联专家及苏联专列的服务员。周恩来则邀请苏联专家登上天安门观礼台,参加开国大典。随后,毛泽东又同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一起前往座落在铁狮子胡同的苏联顾问总部参加专家工作会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周恩来亲自领导了苏联专家工作指导小组,日常工作由伍修权,杨放之主持。中国领导人对这批苏联专家的生活起居也给予特别的关照,刘少奇曾专门致电周恩来,对到京专家的住房,办公室和用车,乃至被褥,洗漱用具和纸笔,每个细节都作了认真交待。苏联在华专家总顾问最初是柯瓦廖夫,因其给斯大林写报告攻击中共领导人,很快便被调回国内。接替柯瓦廖夫职务的是阿尔希波夫,在华工作一年多后也奉调回国。1952年年中来华担任总顾问的是毕考尔金,曾负责协助中国政府研究第一个五年计划草案。一年后阿尔希波夫再次来华担任总顾问,一直在中国工作达8年之久,经常与中国领导人接触,并结下了深厚友谊。关于1950—1953年来华苏联专家的人数,有各种不同的说法和统计。

有俄国学者说,到1952年3月,在中国已有苏联顾问和教师332名,各种技术专家471名。1953年7月,中国政府又要求在现有277名专家的基础上,再增派172名。③而据1952年9月21日周恩来给莫洛托夫的信上说,当时在华工作的苏联专家共有252名,除明年需辞聘31名和聘期满后回国需另聘37名外,请苏联在明年再增派237名来。鉴于他们人数大量增加,且分散在许多城市,因此,"有必要增加脱离其他工作的两名副总顾问,一名具有苏联高等学校教育工作及领导工作经验的,负责领导全体在中国的苏联教员的工作,一名负责领导在财经机关及各工业部工作的苏联专家的工作"。

就专家总数而言,据中国档案材料,自1950年至1953年先后到中国帮助经济建设工作的苏联专家共计1093人,截至1953年底已回国741人,留在各厂矿企业的尚有342人(其中重工业部系统159人,燃料工业部系统102人,第一机械工业部系统52人)。而苏联有关材料统计,到中国工作的高级专家1951年为557人,1952年为258人,1953年为395人。按这个统计,不算1950年,苏联来华专家(还是高级的)已达1210人。考虑到在华专家工作状况的复杂性(即有到期回国者和续聘,新聘者之交叉),以及计算标准的差异性(即有高级顾问,技术专家,教师和一般工作人员之分),出现上述统计上的差别是正常的,特别是由于最初派遣专家工作缺乏计划性,想要得到精确数字也未必可能。不过,大体可以确定的是,在本文考察时期,苏联来华的经济技术专家(不算教师)总数至少在1100人以上,同期在华工作的大约保持在250—480人之间。

专家来华的高潮出现在1951年和1953年,即两次确定援建重点项目之后。苏联专家对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经济建设的起步阶段,中国首先感到不足的是设计力量,到1953年,全国总共只有78个设计单位,每个单位一般都不足500人。如此单薄的力量根本无法满足中国全面恢复经济和建设的需要,于是应中国政府要求,苏联派遣了大批设计专家来华。与中国确定了第一批苏联援建项目,1950年2月毛泽东和周恩来访苏时聘请了第一批共16个苏联设计组。朝鲜战争爆发后,为了建设东北地区工业基地,中国政府又聘请了第二批3个苏联设计组。第三批23个苏联设计组是1951年聘请的。这样,到1951年夏,仅设计专家,苏联就派来了42个小组,其中30个安排在东北地区。

为了执行一五计划,中财委决定再请求苏联政府派出5个综合专家组于1952年下半年来华进行全国性规划,配置和设计工作,其任务是全国电气化规划,全国钢铁工业的发展远景和产品品种方案确定,全国机械制造工业现有工厂调整和新厂建设规划,全国船舶工业工厂及铁路机车车辆制造厂的调整,扩建和新建规划。同时还有6项地质勘察工作需请求苏联帮助。对于中方提出的设计要求,苏方都尽量予以满足。据李富春和宋邵文报告,在1952年底关于煤矿设计项目谈判中,对于中国提出的设计要求,苏联方面在可能的范围内全部予以接受,即使地质资料不完备,也"勉强接受设计"。在具体工作中,苏联专家的意见和建议为中国经济建设提供了巨大帮助。例如,过去中国被认为是贫油国家,而苏联专家根据石油生成的原理并将中国地层构造与周边国家比较后指出,“中国处在油田国家”。从而是我国摆脱了无油可用的历史。

尽管后来由于国家利益方面的冲突,中苏关系迅速恶化,苏联不顾协议,单方面撕毁合约,并撤走全部在华专家,给新中国的建设带来巨大障碍,但是,建国初期苏联专家对中国的作用是不能被忽而略的,他们在中国最困难的时候送来了资金,技术,改变了我国一穷二白的局面,初步建立了国家工业化的基础,并为我国培养了大批技术人才。为新中国的崛起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第3个回答  2018-03-08

主要集中在建国初期,1949年苏联以设备、机器和各种材料的商品形式向中国提供3亿美元贷款,利息1%,为期5年。

主要有:
一、重工业基础设施。如炼钢厂、发电厂、机械厂、汽车厂等。
二、潜艇生产线、护卫舰生产线、鱼雷快艇生产线等。
三、坦克维修、战斗机维修等。
四、轻武器制造生产线,包括各类火炮生产线。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