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里的汉字都有音读和训读吗,要有平时用哪个发音

如题所述

日语汉字按汉语的发音读出来,叫音读;只取汉字义,读日语音,叫训读。 “音读”模仿汉字的读音,按照这个汉字从中国传入日本的时候的读音来发音。根据汉字传入的时代和来源地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唐音”、“宋音”和“吴音”等几种。但是,这些汉字的发音和现代汉语中同一汉字的发音已经有所不同了。“音读”的词汇多是汉语的固有词汇。 音读主要有: (1)吴音:六朝时江南的汉字音。又叫“百济音”、“对马读”。有人认为吴音是朝鲜半岛的读音,有一定道理,汉字是由百济人王仁传给日本的。 (2)汉音:唐代长安一带的汉字音。日本的遣唐使带去这些读音,成为“正音”。 (3)唐音:宋、元、明代的汉字音,接近现代音,又叫“宋音”。 日语中大量使用汉字。日语中的全部汉字约有几万个之多,但是常用的则只有几千个。1946年10月日本政府公布了“当用汉字表”,列入1850个汉字。1981年10月又公布了“常用汉字表”,列入1946个汉字。在教科书和官方文件中,一般只使用列入“常用汉字表”中的汉字。 每个汉字一般都会有两种读法,一种叫做“音读”(音読み/おんよみ),另一种叫做“训读”(训読み/くんよみ)。 “音读”模仿汉字的读音,按照这个汉字从中国传入日本的时候的读音来发音。根据汉字传入的时代和来源地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唐音”、“宋音”和“吴音”等几种。但是,这些汉字的发音和现代汉语中同一汉字的发音已经有所不同了。“音读”的词汇多是汉语的固有词汇。 训读 ,指的是中国周边的汉字文化圈诸民族(主要为日本)按照本土同义语汇的读音来认读汉字的方法。 在日语里, 训读 (训読み)是以日语固有的发音来读出汉字,与该汉字本身的字音(吴音、汉音、唐音等)有很大的不同。 例:“水”训读为“みず”(mizu),是和语固有之说法,与字音“すい”(sui)并无关联。 同一词中音读与训读同时出现的,前训读后音读者称为汤桶读法,反之称为重箱读法。 形成日语本无文字,约莫西元5世纪前汉字传入,乃于初期借用汉字记音。例如草称为kusa,即以“久佐”二字表音。但此法有失效率,且丧失汉字之辨义功能,后来干脆使用汉字的表义,直接写作“草”,但发音仍沿用日语传统读法kusa。此种方式即为 训读 。 训读的“训”有“学习”之意,即以日语固有的发音套用在汉字上作为解释。 其他作用 可以代表两种意思或以上的日语词汇,虽然发音相同,但是汉字能成为辅助工具,以表达不同的意思。例如“おもい”(omoi)可解作某东西很重或是思念,前者会写作“重い”,后者写作“思い”。 另有些涵义在汉字是为同一个词,所以在日语中必须有不同的训读帮助歧义。例如“生”有“未煮熟”及“生存”之意。在日语中前者读作“なま”(nama),后者为“い-きる”(i-kiru)。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