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威先生》中华威先生的形象特点?

如题所述

他一个挂抗战招牌、到处监视人民、拚命抢夺抗日统一战线领导权、对抗战工作包而不办、华而不实的国民党地方文化官员的典型形象。

他挟公文皮包、执老粗老粗的黑油油的手杖、叨雪茄烟、坐包车,表明他有着半土半洋的绅士风度且颇有来头和权势:戴结婚戒指,称妻子为“密司黄”,说明他趋附时尚,以新派人物自居;拿着雪茄烟的无名指微弯、与高高翘着的小指构成一朵兰花图样,意味其善于孤芳自赏。

坐包车抢路、跑得车圈的钢丝闪亮,下车时尤爱踏铃,到会场门口稍作他立,而后看着天花板走进去,坐下后又点烟又看表,写出了他的行动的忙迫及其爱出风头、抖威风、摆架子的傲态。

《华威先生》艺术特色:

作品不写人物的出身经历,也不叙述故事情节,而只截取生活的几个横断面,凸现他性格中最显著的特征和外观的形态,表现相对静止的人生相。作品仅摄取他参加三个会议的片断便把他既骄横又虚伪的性格特点表现出来了。

参加难民救济会时,他的“态度很庄严,用一种从容的步子走进去”,“很客气地坐在一个冷角落里”,退出会场时,“把帽子一戴把皮包一挟,瞧着天花板点点头,挺着肚子走了出去”,摆出一副居高临下,唯我独尊的架势。

到达通俗文艺研究会会场时,他发现未等到他驾到就已开会,很不高兴,发了几句“要认定一个领导中心”的议论就立即退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3-18
张天翼的短篇幽默讽刺小说《华威先生》中,华威先生的形象特点是:嘴上念念不忘救国,却迟迟不见实质性行动,整天沉迷于会海,空谈政治纲领,是很典型的官僚主义者,“形”上爱国,实则误国。
作品是这样勾勒华威先生的外形的:“他永远挟着他的公文皮包。并且永远带着他那根老粗老粗的黑油油的手杖。左手无名指上带着他的结婚戒指,拿着雪茄的时候就叫这根无名指微微地弯着,而小指翘得高高的,构成一朵兰花的图样。”这段描写,可以说是粗线条漫画式的勾勒。由于作者在表现人物外形时,能紧紧抓住最能展示人物性格的典型特征加以描写,因此,使人物的本质真实、准确地凸现了出来。“他永远挟着他的公文包”,这显示出了华威先生是个包不离手的忙人;他的手杖“粗”且“黑油油”的,而且“永远带着”,这又写出了人物官气十足,总爱摆出一副不可一世的官老爷的样子;无名指上的戒指和拿着雪茄烟的特有姿态,又进一步将人物虚伪做作的性格特征表现了出来。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6

    华威先生的形象特点是:嘴上念念不忘救国,却迟迟不见实质性行动,整天沉迷于会海,空谈政治纲领,是很典型的官僚主义者,“形”上爱国,实则误国。

    《华威先生》短篇小说。张天翼作。1938年发表。国民党官吏华威整天忙碌于开会、演说、吃饭,企图操纵一切群众活动。其所作所为遭到人们的鄙视和抵制,最后,他不得不为此感到害怕。作品以夸张讽刺手法,刻画了一个自命不凡、刚愎自用的国民党官僚形象。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9
张天翼的短篇幽默讽刺小说《华威先生》中,华威先生的形象特点是:

嘴上念念不忘救国,却迟迟不见实质性行动,整天沉迷于会海,空谈政治纲领,是很典型的官僚主义者,“形”上爱国,实则误国。

张天翼在当时很敏锐地觉察到这样的人物,并写成讽刺作品,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尽管后来这篇作品引起不小的争论,但是其文学地位最终获得公认。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15-05-06
  1、作品以夸张讽刺手法,刻画了一个自命不凡、刚愎自用的国民党官僚形象。
  2、《华威先生》选自《张天翼小说选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
  小说完成于1938年,作者张天翼(1906-1985),原名张元定,生于南京,祖籍湖南湘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