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烟上瘾的人是怎样控制烟瘾的??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01
吸烟成瘾又称为烟草成瘾,即烟草依赖性,指在反复使用烟草的过程中,机体与烟草中的烟碱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一种精神和躯体病态状况。对于长期大量吸烟者来说,吸入烟碱则产生欣快感,而不吸烟者则恰好相反,有极不愉快的心理体验。药理学家认为,上述的耐受情况主要产自烟碱的药效原理,而决非单纯与成瘾者的代谢率高于非吸烟者的缘故。

一、烟碱的药效原理与多巴胺学说

烟碱又称尼古丁,是烟草中主要的生物碱成份。研究结果表明,导致吸烟成瘾的物质是尼古丁。吸入纸烟烟雾中的尼古丁只需7秒~10秒钟就可以随血液到达中枢神经系统,可引起大脑额叶皮层的先兴奋后抑制,即开始使吸烟者的警觉性增强,思维变得敏捷,感到惬意,心理上的放松,似乎还可减轻疲劳,使吸烟者感到一种轻柔愉快甚至飘飘欲仙的感觉,难怪有人说:“饭后一支烟,赛过活神仙”。一旦血中尼古丁含量下降,随后就会感觉心烦、头昏、疲乏,思维迟钝,注意力难以集中以及浑身不适,甚至惊慌失措,总有一个强烈的吸烟欲望。由于尼古丁进入体内以后,很快就被代谢消除,不能在体内贮存。所以,吸烟者必须持续吸烟,以保持血中尼古丁含量的相对稳定。而这个需要不断补充尼古丁的过程是不受意志支配的自动调节。由此而形成恶性循环,使吸烟者的烟瘾越来越大,越来越难以戒断,难免有“上了贼船下不来”之苦。

中脑边缘多巴胺(DA)系统被认为是尼古丁作用的关键部位。美国学者安娜•福勒和同事们研究证实,尼古丁通过刺激启动DA系神经元来促使DA的释放。DA这种神经递质具有影响情绪的作用,DA与尼古丁一起使吸烟者感到“兴奋”,产生了除基本欲望以外的欲望,这一欲望促使吸烟者对烟的心理渴求,导致成瘾。此后,烟瘾一来,如果没有再吸烟,就会提不起精神。这种现象在医学上叫“尼古丁饥饿综合症”。由于尼古丁的成瘾过程与可卡因、海洛因相似,这一新成果可望用于开发新型戒毒药。

最近的研究发现人体中有代谢尼古丁的酶,其基因如果发生改变,那么尼古丁在体内降解或代谢率就会下降,这种人不易对尼古丁成瘾。如果这种有基因改变的人即便染上烟瘾,他吸烟的量也比没有基因改变的人少。不同个体肝脏内的尼古丁代谢速率具有显著的差异性,代谢速率快的个体往往需要吸更多的烟才能维持体内相应的尼古丁水平。美国黑人体内尼古丁的生物剂量水平较白人为高,这种尼古丁代谢的种族差异性有助于理解黑人较白人戒烟难的原因。

二、尼古丁成瘾的遗传度

家系、遗传印记标志和双生子等的研究显示吸烟的开始与维持受遗传因素的影响,估计遗传度对于启动吸烟来说大约占47%~76%,对于持续吸烟来说占62%。美国弗吉尼亚英联邦大学进行的研究显示(2000)吸烟源于父母遗传。研究人员分析了778对孪生儿的习性,他们当中有些一起长大,有些早在孩提时就分开生活。结果发现,人们倾向嗜烟的有三个因素,其中六成基于遗传基因,两成基于家庭环境,另外两成基于个人经历。研究人员强调,“坏基因”不能作为吸烟的借口,基因或许使人在吸烟时感到畅快,容易上瘾,可是它没驱使你去拿起香烟,所以,吸烟仍然是自愿的行为。

三、社会心理因素

环境因素对尼古丁成瘾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人的个性、心态与社会人口统计学的危险因素方面。除了生育减少、教育程度低、宗教信仰弱以及精神紧张等可成为持续吸烟的危险因素外,社会经济状况低下(吸烟的根本原因——贫困)、人际关系复杂或社会——家庭吸烟者多也对吸烟习惯有暗示作用。如果吸烟多、烟龄长和开始吸烟年龄较小也将增加尼古丁成瘾的危险。大规模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在怀孕期间吸烟的母亲所生女孩的吸烟可能性比在怀孕期间不吸烟的母亲生的女孩大3倍。

吸烟危害健康,这早已尽人皆知。可为什么吸烟成瘾者“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宁肯置个人安危于不顾,甘冒损害健康的风险,不断吸烟呢?为什么许多人明知吸烟有害却不想戒烟呢?这主要原因是烟害具有隐蔽性、诱惑性、依赖性、选择性和累积性。隐蔽性是指吸烟对人体的危害往往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能显现出来;诱惑性除了社会、行为方面因素外,烟中的尼古丁进入血液后对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有一定兴奋作用,有人借此解乏、消愁;依赖性是指尼古丁吸入人体以后,久而久之可使人体产生依赖,难以戒断;选择性是指并非吸烟的人都成瘾,只是那些对烟雾中有害物质易感的人会得病;累积性是指吸烟的危害性累积到一定程度才显示出来,并且是不可逆的。这也是因为人的行为更容易受一些少量的,但很及时很明确的强化物的影响,而不易被那些虽然很大,但很遥远,不能肯定的强化物左右。所以,吸烟对远期的健康不利,戒烟对远期健康有利,但欲戒烟者却很难抵制对少量尼古丁需要的眼前冲动。眼前的心理满足可以冲毁追求远期效果心理意识,使戒烟失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