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七”出舱活动与太空行走?

出舱前说是太空行走,完成后怎又说是出舱活动?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改变了计划?
问的是太空行走和出舱活动的区别, 请回答问题,简短点,不要多说其他资料

【神七的太空行走】
神七太空行走示意图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新闻发言人2008年9月12日宣布,神舟七号飞船任务实施期间 ,飞行乘组中1名航天员将出舱进行太空行走,并完成有关空间科学实验操作。
发射时间:2008年9月25日晚上9:07-10:27
运载火箭: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
关注点: 中国航天员首次太空行走。航天员出舱时间选定在神舟七号发射后的第二天下午4:30进行,航天员出舱选择在神七在太空飞行的第29圈出舱。
航天员:将搭载3名,2人进入轨道舱,其中1名将太空行走。航天员已确定为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没有女航天员。
太空行走步骤
进入轨道舱(即气闸舱):
第27圈,两名航天员进入轨道舱,关闭返回舱舱门。
穿舱外航天服:
第28圈,两名航天员互相协助穿好航天服后吸氧排氮。
泄压开门:
先将轨道舱泄压,与飞船外真空状态一致,航天员合作打开舱门。
太空行走:
一名航天员穿国产舱外航天服出舱,另一名协助。
舱外活动:
航天员借舱外扶手等沿轨道舱外壁移动,到达后返回。
科学实验:
航天员放飞一颗小卫星,用立体相机近距离为神七拍照。还设备安装等操作。
返舱:
航天员回到轨道舱后,关闭舱门。
复压:
航天员进行舱外航天服漏检,检漏合格后,轨道舱开始复压。
脱舱外航天服:
大约第30圈,航天员脱掉舱外航天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10-04
【神七的太空行走】
神七太空行走示意图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新闻发言人2008年9月12日宣布,神舟七号飞船任务实施期间 ,飞行乘组中1名航天员将出舱进行太空行走,并完成有关空间科学实验操作。
发射时间:2008年9月25日晚上9:07-10:27
运载火箭: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
关注点: 中国航天员首次太空行走。航天员出舱时间选定在神舟七号发射后的第二天下午4:30进行,航天员出舱选择在神七在太空飞行的第29圈出舱。
航天员:将搭载3名,2人进入轨道舱,其中1名将太空行走。航天员已确定为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没有女航天员。
太空行走步骤
进入轨道舱(即气闸舱):
第27圈,两名航天员进入轨道舱,关闭返回舱舱门。
穿舱外航天服:
第28圈,两名航天员互相协助穿好航天服后吸氧排氮。
泄压开门:
先将轨道舱泄压,与飞船外真空状态一致,航天员合作打开舱门。
太空行走:
一名航天员穿国产舱外航天服出舱,另一名协助。
舱外活动:
航天员借舱外扶手等沿轨道舱外壁移动,到达后返回。
科学实验:
航天员放飞一颗小卫星,用立体相机近距离为神七拍照。还设备安装等操作。
返舱:
航天员回到轨道舱后,关闭舱门。
复压:
航天员进行舱外航天服漏检,检漏合格后,轨道舱开始复压。
脱舱外航天服:
大约第30圈,航天员脱掉舱外航天服。
【神舟七号航天服】
神舟七号航天服全面解析
航天员所穿的航天服按照功能可分为舱内用航天服和舱外用航天服。舱内航天服也称应急航天服,当载人航天器座舱发生泄漏,压力突然降低时,航天员及时穿上它,接通舱内与之配套的供氧、供气系统,服装内就会立即充压供气,并能提供一定的温度保障和通信功能。航天员一般在航天器上升、变轨、降落等易发生事故的阶段穿上舱内航天服,而在正常飞行中则不需要穿着。
杨利伟、费俊龙和聂海胜所穿的就是舱内用航天服。而由于神舟七号要实现太空行走,执行舱外任务的航天员所穿的舱内用航天服将接受更大的考验,所以在研制上需要实现更多的技术突破。
舱外航天服是保证航天员安全、有效完成出舱活动的重要手段。其基本功能是保护航天员不受宇宙空间恶劣环境的影响,并为航天员个体提供赖以生存的微环境。随着载人航天科学技术的发展,航天员出舱活动越来越频繁,出舱活动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对舱外航天服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舱外宇航服外层防护材料是其成型的关键所在,它应具备舱内服所不具备的防辐射、防紫外线、抗骤冷、骤热等功能。因为出舱的航天员可能会遇到向着太阳的一面是200多摄氏度高温、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零下摄氏度的低温。这种骤冷、骤热的变化必须要使用特殊的材料及防护层。
我国自主设计的舱外航天服能使宇航员免受太空微流星体撞伤,并能过滤一定程度的辐射。
隔热功能好散热能力强
为了应付极端变化的温度,大多数航天服都会用许多层纤维去隔热,并再用能够反射光的布料覆盖着最外层。在呼吸作用中,每个人都会产生热,因此每当宇航员在进行工作时都会产生大量的热。如果这些热不除去,皮肤便会产生大量汗水并覆盖着头盔,宇航员会因此严重地脱水。
航天服里有风扇或水冷式的布料去除过量的热。还有一件由一系列的尼龙及弹性人造纤维并由胶管交织成的“长内衣”。由航天服背部或经由管道从太空穿梭机中送出的冷水会流过这些胶管除去宇航员制造的过量的热。
功能全面的通讯传递系统
航天服上有个纤维罩,包含了免提装置的通讯用的麦克风及喇叭,配合宇航服中的传输器及接收器,可以使宇航员与地面控制中心及其他的宇航员通话。
自主动力系统
它还能产生助力,使宇航员在太空穿梭机外能自由行走。在这一方面,美国的宇航服做的最好。他们的舱外宇航服有以气体推动的操纵杆装置,每当宇航员要向某方向移动时,相应位置便会喷出气体,使宇航员移动。这装置提供的最高速度为每秒三米。
输送养料排泄废物
每次太空漫步都会维持很长时间,而身体会不断制造尿液,如果走进太空穿梭机中的洗手间,会把太多时间浪费在平衡太空穿梭机与航天服的压力程序中。因此航天员都会穿上一块吸收尿液及排泄物的布。当工作完成后,这块布便会被弃掉。
航天员需要的食水被放在一个胶袋中。胶袋可容纳1.9公升的食水,由航天员嘴边的一条小管及饮管连接。胶袋有一个可放置壳类食物棒的长孔供正在进行太空漫步的宇航员进食。
每个人都会呼出二氧化碳,航天员也不例外。在航天服这个密封的空间中,如不除去二氧化碳,那它的浓度会上升至危险程度,令宇航员死亡。空气首先会进入一个装有木炭的盒子除去臭气,接着便会进入过滤二氧化碳的部分,随后,经过一个风扇,在纯化器被除去水蒸气后再回到水冷系统。空气的气温维持在12.8摄氏度,航天服上的转换装置可提供长达7小时的氧气供应及二氧化碳的去除。
第2个回答  2008-10-11
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