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恒星塌缩形成的黑洞质量不变引力却增加了如此之多?

愚以为恒星塌缩后形成的黑洞内的奇点,质量虽然极大,但仍应该和恒星塌缩前等质量,那么为什么这个奇点的质量没有变化仍然是恒星的质量,但其引力增加了这么多乃至于能让光无法逃逸?
(只是一个人无聊时的思考,若是看起来很幼稚希望不要嘲笑)

我觉得这个不难理解,看一下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在质量不变时,引力的大小取决于两物体之间的距离。距离与力的大小成平方反比。
恒星坍缩为黑洞后,质量没变或基本没变,但半径缩小很多,使它的表面引力增加极大,以致于表面脱离速度达到甚至超过光速,成为黑洞。但在黑洞周围,引力达到如此之强的范围并不大,只是在视界以内。在一定距离以外,引力与原来变化并不大。例如,在黑洞坍缩前的恒星半径处,引力仍然是原恒星的表面引力。在这个距离上,引力并没有因为引力源变成了黑洞而发生变化。
有人计算过,如果把太阳用一颗等质量的黑洞代替,太阳系的空间几何不会有任何变化,只是没有了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6-07
请回忆一下万有引力的计算公式:它的大小与相互吸引的两个物体的质量乘积成正比,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平时我们所说的天体引力大小,是指天体的表面引力,也就是以被考察天体的半径为天体和被吸引物体的距离。恒星塌缩成黑洞是一个半径缩短的过程,假设某颗恒星的表面引力与地球相等,一个人在它的表面称起来体重50公斤;那么这颗恒星塌缩到半径为原来的1/10,这个人的体重就会变成50×10²=5000公斤;如果恒星塌缩到原始半径的1/100,这个人的体重就会变成50万公斤。

对一般的恒星来说,塌缩成黑洞它的半径都要缩短到原来的百万分之一或更小,它的表面引力则会提高到原始值的万亿亿倍或更高,直到其表面的逃逸速度达到或超过光速,成为一个黑洞。比如,太阳的半径约为70万公里,它是一颗平均密度较大的恒星。它的半径只要缩小到3公里左右,就会形成一个黑洞,前面提到的那个人如果站在这样一个黑洞表面,他的体重称起来就会是7.4×10^14公斤。

依此类推,地球的半径如果能缩小到10mm以下,它就会变成一个黑洞。月球的半径如果缩小到0.11mm(比细字圆珠笔尖端那颗圆珠还要小),它也会变成一个黑洞。
第2个回答  2014-06-07
  我虽然没学过广义相对论,但是可以告诉你,由此可见,引力和质量以及体积有关,并且质量一定的条件下,体积越小,引力越大。如果把喜马拉雅山压缩成一粒花生米,那么你就可以造出来一个黑洞了。这是最最简单的解释了,不涉及科学公式,仅仅由现象得出结论,不做定性分析。
  【请采纳我的答案,并且请给我5个财富值即可。】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4-06-07
因为他被压缩得太小了,密度太大了,引力肯定大
第4个回答  2014-06-07
因为它太小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