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渡有缘人什么意思?出自哪里?

如题所述

佛渡有缘人就是佛陀度化闻佛法,思佛法,修佛法,机缘已经成熟的人。

所谓有缘人是指闻佛法,思佛法,修佛法,机缘已经成熟的人。

“佛渡有缘人”这句话,似乎给中国佛教定了格;有些人甚至将此作为理由而懈怠或拒绝帮助他人。

其实,这是出于唐代元圭禅师之语,禅师立佛有三种不能:

1、不能免定业,佛虽具足不执著于一切现象的智慧,但对招感善恶结果之定业也没有办法改转。

2、不能度无缘,佛虽能了知众生的性质,穷尽无限的事,但却无法化导无缘的众生。

3、不能尽生界,佛虽能救度世间一切众生,但却无法度尽众生。

很多人不清楚,这三种不能乃是对小乘的应身佛而言的,如果对于大乘的法身佛而言,佛性即是法性,已经超越能所,无所谓能或不能;纵然议论其能所,大乘佛身即法界,有何不能?虽然众生无边,但佛的悲愿也无边,正所谓“众生无边誓愿度”,只要还有众生,佛就要不顾一切地去度化,“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无论众生与佛是否有缘,抑或是缘分深浅、信不信依、恩怨憎恨,佛都会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去摄受众生,因为佛陀证得了完满的清净法性,离一切“我”。

拓展资料:

元圭禅师是唐朝的僧人,生于公元644年,寂于公元716年,河南洛阳人,俗性李,幼岁出家,在慧安国师处顿悟佛陀玄旨,后卜居嵩岳龙坞,苦心向道,数十年如一日。相传他曾点化山神,役其将北岭之树移植东岭,当晚暴风吼雷,奔云掣电,栋宇摇荡,宿鸟声喧,第二天“北岩松栝尽移东岭,森然行植。”

元圭禅师最著名的佛言是“神通十句:五能五不能。佛则十句:七能三不能。”原文为:

神曰:“我神通亚佛。”

师(圭 以下同)曰:“汝神通十句:五能五不能。佛则十句:七能三不能。”

神悚然避席,跪启曰:“可得闻乎?”

师曰:“汝能戾上帝、东天行而西七曜乎?”

曰:“不能。”

师曰:“汝能夺地只、融五岳而结四海乎?”

曰:“不能。”

师曰:“是谓五不能也。佛能空一切相,成万法智,而不能即灭定业;佛能知群有性,穷亿劫事,而不能化导无缘;佛能度无量有情,而不能尽众生界。是为三不能也。定业亦不牢久,无缘亦是一期,众生界本无增减,亘无一人能主其法。有法无主,是谓无法。无法无主,是谓无心。如我解佛,亦无神通也,但能以无心通达一切法尔。”

解释为:禅师元圭说佛有三不能:一不能即灭定业;二不能化导无缘;三不能尽众生界。元圭禅师认为这三种佛做不到的事情是:一不能除去众生既定的业报,据《大智度论》记载,即使是佛陀自己,由于过去世所造之业障,成道后仍要受木枪麦马等9种果报。二不能度无缘之人,度无缘之人犹如润无根之草,是徒劳无功也是不起作用的。三不能度尽所有的动物,尽管佛陀有众生无边誓愿度的誓言,总有不信之人,佛陀拿他没有办法。

元圭禅师佛法深远,后著有嵩岳元圭禅师《释氏通鉴》。对后世佛法研究有深远影响。

拓展资料:释元圭-百度百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5-22
佛渡有缘人 佛法中的有缘人,指的就是闻、思、修佛法机 缘已经成熟的人。所谓机缘成熟,不过是指外 因须得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是种客观现 象,并不玄乎。佛又不是什么万能的主宰者和创造者,否则他不如直接把我们变成佛岂不痛快省事?他干吗要如此辛苦地讲经说法一辈子?正因为世上没有这个“万能者”,我们才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才需要如法地修行。试想,这世上如真有个创造一切的主宰者,说明他很不慈悲,因为他也创造了魔性和苦难,那我们岂不就成了一种被创造的牺牲品?一种游戏的附产品?再说了,他不能将我们“创造”得同他一样,这个世界也并不曾因他的“全能”而得以改观,可见他也不是万能的了。 佛有三不能,第一佛不能替众生转定业,第二是佛不能渡无缘之人,第三是佛不能渡不信之人。天雨虽宽不润无根之草,任何外因必然通过内因才能发生作用。对于我们而言,佛就是外因,他确实渡不了无缘之人。作个不恰当的譬喻:好比我们溺水,他伸手救我们,我们不相信他在救我们或不相信他能够救我们,我们死活都不愿将自己的手伸向他……学佛同生活中的事是一个道理,一个好老师再肯教,而学生不肯学,老师总不能变戏法式的将学生“弄得” 有知识。佛不是原始民间信仰中所迷信和臆测的那种玄乎的、万能的“神仙” ,绝不可能变戏法式的把我们变得同他一样,他所能做的事只能教给我们一种理论和方法,无法替我们“创造或发明什么”。 当然,佛门常讲“诸行无常”,因缘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世上绝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一切都在运动和发展着,我们只要有一颗渴望真、善、美的心,有着终极意义上向往获得智慧与真理的追求,我们就是“有缘人”。当机缘与因果成熟了,自会对佛法生出向往和信任,自然就会被正法接引。无缘不是绝缘,只是当下无缘,一切都是变化的,人的成长和价值取向更是同样如此,因此,关于有缘无缘,我们也不能以眼下暂有的现象而轻率地下定论。佛渡有缘人,广为众生说。应该是出自金刚经。
第2个回答  2014-05-22
向佛菩萨保证这句话《金刚经》没有。读了一百多遍了。【药医不死病,佛度有缘人】
  众生要得道度化,出离生死苦海,必须要同佛法“有缘”,才能“感应道交”。这个“缘”,包括善根、慧根,慕道向善之心和勇猛精进的精神等。什么人同佛法“无缘”呢?这就是经上常说的“八难”。“八难”可以分作四类:一是苦障之难,包括地狱、饿鬼、畜生和盲聋喑哑。二是乐障之难,包括北洲和长寿天。该二处的众生寿长多乐,但缺乏智慧,甚至误以为已入“涅槃”。三是恶增之难,即“世智辨聪”,自以为是,妄执坚固。四是善微之难,即生在“佛前佛后”,不知佛法。值此“八难”者,便于佛法无缘。灵丹妙药,只能医治命不该绝的病症;同样,佛法广大,只能度化有缘的人。这就是俗语“药医不死病,佛度有缘人”的含义。如《醒世恒言》第十回:“先生,常言道:‘药医不死病,佛度有缘人。’你且不要拘泥古法,尽着自家意思,大了胆医去,或者他命不该绝,就好了也未可知。”【清恽又騑《净土圣贤录》】  恽又騑,常州人。素诵金刚经。长子嗣曾,季子皋闻,皆修净业。其年春,又騑疾作,二子呈莲藏一函,又騑甚喜。二子曰,大人既信净业,何不从此修持。又騑遂以佛诞日茹素,日持佛号万声。至五月廿六日,诸子进参剂,又騑不服。曰,药医不死病。乃举念珠云,佛度有缘人。时举家忽闻莲华香。诸子惊异,请曰,大人此际意况若何。答曰,月白风清,香烟满路,遂面西端坐而逝。事在康熙三十九年。(莲藏) 评曰,修净业者,不在时之久,而在信之笃。又騑发心,才一月耳。一念坚勇,疾证菩提。游移莫决者,此诚可为龟鉴也。
第3个回答  2014-05-22
佛说普度众生,众生一切,于佛眼里,皆为一样。而有缘人,是与佛有缘,与佛法有缘,这个缘,并不是我们通常所指的缘分,而是个人的佛性。佛度 众生,可是,只有有佛性的人,才能真正的被渡。所以,我们才说,佛度有缘人。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4-05-22
有缘人就是能看懂佛法的人,看不懂得就渡不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