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五芳斋的由来和历史?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02-24
嘉兴盛产粽子,嘉兴粽子以“五芳斋”最为著名。嘉兴粽子,昔日有白水粽、红枣粽、赤豆粽、豆板粽和碱水粽,俗称“五芳”。“五芳斋”粽子于1921年问世。当时以弹棉花为业的浙江兰溪人张锦泉,在春夏季弹棉花生意淡季,在嘉兴北大街孩儿桥堍设摊卖粽子。他的粽子沿用了兰溪一带四角交叉立体长方枕头形,加上选料、制作考究,风味独特,招徕了很多顾客,名声越来越响。十多年后,张锦泉召集了几名兰溪老乡,在嘉兴当时最热闹的张家弄口,开了首家“五芳斋”粽子店,经营火腿鸡肉粽、重油夹沙粽。数年后,嘉兴人冯昌年、朱庆堂两人在这家店对面和隔壁各开设了“合记”和“庆记”五芳斋。呈品字形分布的“五芳斋”粽子店,一时成了嘉兴这座江南古城的独特风景。三家店在竞争中,促使粽子的选料日益考究,配制方案越发完善,口味日趋精美,嘉兴张家弄“五芳斋”由此声誉鹊起,驰名江南。
第2个回答  2020-02-24
“五芳斋”得名于清道光年间,创始人姓沈,系吴县陆墓采莲(今相城区元和镇开发区)人。
起初沈氏在齐门外开了一家甜食铺,以玫瑰、桂花、莲心、薄荷、芝麻等五种苏州人爱吃的东西作为原料,制作桂花圆子、赤豆糖粥焐酥豆、莲心羹、冰雪酥、玫瑰糕等甜食小吃。

沈氏膝下生有五个女儿,分别取名玫芳、桂芳、莲芳、荷芳和芝芳,恰好和店里常用的原料在字面上有相通之处,街坊邻居就开玩笑地称他的店叫"五芳斋"。沈氏老板干脆将错就错,正式将店铺取名"五芳斋"。这就是五芳斋名字的由来。
民国初年,有一批浙江兰溪人来到嘉兴,他们在冬天经营弹棉花生意,春夏时节挑了粽子担走街串巷地叫卖粽子。民国十年(1921年),张锦泉在张家弄6号开了首家“五芳斋粽子店”。数年后又有两个嘉兴人冯昌年、朱庆堂在同一弄里开了两家“五芳斋”粽子店,三店分别以“荣记”、“合记”、“庆记”为号,并在粽子的选料、工艺等方面展开激烈竞争,使粽子技艺日趋成熟,并形成了鲜明的特色——“糯而不糊,肥而不腻,香糯可口,咸甜适中”,成为名扬江南的“粽子大王”。1956年,三家店合并为一家“嘉兴五芳斋粽子店”,并一直传承至今。
第3个回答  2020-02-24
嘉兴五芳斋的由来和历史:“五芳斋”创始于1921年,是国家首批“中华老字号”,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五芳斋已经发展成为集食品、农业、房产、金融和贸易业务为一体的企业集团,造就了一个民族品牌的百年传奇。
民国初年,有一批浙江兰溪人来到嘉兴,他们在冬天经营弹棉花生意,春夏时节挑了粽子担走街串巷地叫卖粽子。民国十年(1921年),张锦泉在张家弄6号开了首家“五芳斋粽子店”。数年后又有两个嘉兴人冯昌年、朱庆堂在同一弄里开了两家“五芳斋”粽子店,三店分别以“荣记”、“合记”、“庆记”为号,并在粽子的选料、工艺等方面展开激烈竞争,使粽子技艺日趋成熟,并形成了鲜明的特色——“糯而不糊,肥而不腻,香糯可口,咸甜适中”,成为名扬江南的“粽子大王”。1956年,三家店合并为一家“嘉兴五芳斋粽子店”,并一直传承至今。
第4个回答  2020-02-24
“五芳斋”得名于清道光年间,创始人姓沈,系吴县陆墓采莲(今相城区元和镇开发区)人。

起初在齐门外开了一家甜食铺,以玫瑰、桂花、莲心、薄荷、芝麻等五种苏州人爱吃的东西作为原料,制作桂花圆子、赤豆糖粥焐酥豆、莲心羹、冰雪酥、玫瑰糕等甜食小吃。 沈氏膝下生有五个女儿,分别取名玫芳、桂芳、莲芳、荷芳和芝芳,恰好和店里常用的原料在字面上有相通之处, 街坊邻居就开玩笑地称他的店叫"五芳斋"。沈氏老板干脆将错就错,正式将店铺取名"五芳斋"。这就是五芳斋名字的由来。

民国初年,有一批浙江兰溪人来到嘉兴,他们在冬天经营弹棉花生意,春夏时节挑了粽子担走街串巷地叫卖粽子。1921年,张锦泉在张家弄6号开了首家“五芳斋粽子店”。他的粽子外形较为别致,沿用了兰溪一带四角交叉立体长方枕头形,加上选料、制作考究,风味独特,招徕了很多顾客。 十多年后,张先生召集了几名兰溪老乡,在嘉兴当时最热闹在张家弄口,租间门面开了首家"荣记五芳斋"粽子店,经营火腿鸡肉粽、重油夹沙粽。

事隔数年,嘉兴人冯昌年、朱庆堂两人在这家店对面和隔壁也开设了" 合记"和"庆记"两家五芳斋。

三家呈品字形分布的“五芳斋”粽子店,一时成了嘉兴这座江南古城的独特风景。且说三位五芳斋的老板都夸耀自己是老牌正宗,各自在用料、配方、包裹、烧煮等方面动足脑筋,做起了"粽子经"。

如此激烈的竞争,促使粽子选料日益考究,配制方案日趋完善,口味日趋精美,嘉兴张家弄"五芳斋"由此声誉鹊起,驰名江南。
第5个回答  2020-02-24
关于五芳斋的由来和历史,据说是民国初年,有一批浙江兰溪人来到嘉兴,他们在冬天经营弹棉花生意,春夏时节挑了粽子担走街串巷地叫卖粽子。民国十年(1921年),张锦泉在张家弄6号开了首家“五芳斋粽子店”。数年后又有两个嘉兴人冯昌年、朱庆堂在同一弄里开了两家“五芳斋”粽子店,三店分别以“荣记”、“合记”、“庆记”为号,并在粽子的选料、工艺等方面展开激烈竞争,使粽子技艺日趋成熟,并形成了鲜明的特色——“糯而不糊,肥而不腻,香糯可口,咸甜适中”,成为名扬江南的“粽子大王”。1956年,三家店合并为一家“嘉兴五芳斋粽子店”,并一直传承至今。五芳斋的粽子是在传承民族饮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对明清两代极具盛名的“嘉湖细点”的制作工艺进行了现代化改造,现已形成以粽子为主导,集传统糕点、卤味制品、米制品、肉食品、蛋制品、酒、调味品等为一体的系列产品群。 五芳斋号称“江南粽子大王",以糯而不烂、肥而不腻、肉嫩味美、咸甜适中而著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