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83万大军(诈称100万)为什么在赤壁惨败?

诸葛亮再聪明,火烧得再大,5万人怎么会大败83万人

——从军事历史的角度分析赤壁之战双方的实际参战兵力

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也是三国时期最著名的三大战役之一。此战一举确立了三国分立的形势,统一的步伐到此停止。
交战的双方分别是当时占据北方关东地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和占据江东的孙权与占据荆州部分地区的刘备联军。那么,在此次战役中双方投入的兵力到底是多少,在历史上有不少的争论,本文根据历史的记载和一些分析、推论,对此问题进行探讨。
其实,对于孙刘联军的兵力,历史上没有什么争论。主要的争论是曹操的军队到底有多少参加了本次战役?

一. 战前双方态势
曹操方面:北方的袁氏集团已经全部覆灭,东北亲袁氏的乌桓少数民族集团也在远征中遭到毁灭性打击,在北方唯一的危险仅剩下了关中地区的马腾、韩遂集团。在南方则有东南的孙权、南面的刘表对曹操构成威胁。西南的刘璋以及汉中的张鲁则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不构成对曹操的直接威胁。其中马腾集团在当时表面上仍是归顺的,对曹操威胁最大的是荆州的刘表集团。由于得到了刘备的支持,其势力正逐步增强:在曹操进行官渡战役前,刘表消灭了归顺曹操的长沙太守张羡(领长沙、零陵、桂阳郡),占领了三郡;203年又派刘备向北进攻,击败过夏侯敦军。因此曹操的当务之急就是消灭刘表集团。
自200年官渡战役胜利后,曹操又经过7年的征战,才依次消灭了袁谭、袁尚、袁熙和高干的残余部队,自己的实力也得到了较大的增强。

刘表方面:没有明确的战略思想,先是答应了袁绍南北夹击曹操的联盟要求,但又在官渡大战时保持中立。而后又派兵攻打和偷袭曹军,结果是两头不落好。总的来看,刘表满足于保住荆州的地盘,做一个地方割据军阀。

孙权方面:经过多年的经营,兼并了东南地区的各个小割据势力,已经稳固地占有了江东的大部地盘。199年又击败了刘表的大将黄祖,势力延伸到了长江的中游地区,最远已经占领了巴丘(湖南岳阳,由周瑜驻守)。200年孙策去世,孙权以20岁的年纪接过了整个孙氏集团的领导权,经过数年的整顿,在208年再次击败了黄祖,重新占领了长江中游的南岸地区。

根据军事历史地理学的分析,荆州地处长江中游,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它西通益州,东连扬州,北进可直达中原地区,是整个长江下游地区的屏障。自下游进攻荆州很困难,而自荆州顺流而下进攻下游地区则比较有利。因此荆州成为几大军事集团所必争的战略要点。

二. 战前双方兵力部署

刘表、刘备军:根据史书记载:比较明确:刘琮投降曹操的军队为7万人,刘琦在夏口的军队有1万人,刘备的部队有1万多人,合计9万多人。
由于刘表集团处于长江、汉水一带,其水军是主力,但水军在其总兵力中占多大比重,没有任何史料可以说明(估计50%左右)。另外,刘备向夏口撤退时在当阳被曹军击溃,估计损失了数千人,因此在战役开始时,刘氏军队仅有1.5万人左右(位于夏口一带)。

孙权军:历史记载也比较明确:孙权派给周瑜的部队为3万人用于同曹军直接作战。
当时孙权的总兵力估计为7~8万,但由于部队均分散在各地驻守和平定各郡的叛乱,一时很难抽调,加上防御曹军在东线进行的三路牵制性进攻,也需要1万多部队。另外估计孙权自己还带领着2万人左右的战略预备队,位于周瑜的后方(柴桑)。

曹操军:历史上对曹军兵力的说法最为混乱:
1. 根据曹操给孙权的劝降书,说是“今治水军80万众(现在我已经训练了水陆大军80万人),方与将军会猎于吴”,由此衍生出了曹军83万的说法。但是此说法是完全不正确的:第一,它是曹操吓唬孙权的书面文章,希望孙权不敢抵抗而投降;第二,曹操当时占据的北方总共才有300多万的人口,减去50%的妇女,再减去50%的老幼病残,实际能够当兵打仗的人大约只有70~80万,还有各州郡县的官吏,发展生产的人力等,曹操能有35万军队就是极限了。注意这里吹牛所说80万众,是指曹操的全部军队,而不是开到荆州的部队。
2. 根据《资治通鉴》的记载,周瑜向孙权汇报的曹军实力为:“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恐慑,不复料其虚实,便开此议,甚无谓也。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尚怀狐疑。”——曹操的全部中原部队不过15~16万人,新收降的刘表军顶多7~8万。所以曹操全国的军队合计23万多人。我认为此数字是比较准确的:第一,这是孙权内部两位最高军事领导人在讨论局势,应当是站在最客观的立场进行的;第二,当时孙权并不想投降,周瑜没有必要缩小曹军实力欺骗孙权;第三,以周瑜一贯对孙权的忠心,应相信其是将真实情况向孙权交底;第四,与当时的各集团实力对比相符合。即使曹军只有16万也是当时全国最大的军事集团。所以曹操带到荆州的中原部队大概有8~9万人。
3. 上述周瑜的谈话,有关史书上均认为周瑜指的是曹操用来进攻荆州刘表的中原部队为15~16万,这样一来,曹操的总兵力可能将达到30万左右。但是经过仔细分析此段话的前因后果、曹操的性格、用兵习惯和基于一般的军事常识,本文认为这种理解是不正确的。(详细分析参见注1)。
比较以上三种说法可以得出第二种说法是最符合当时的情况的。所以正确的数字是:曹操当时的总兵力为23万多人,其亲自率领到荆州的中原部队为8~9万人,荆州投降军7万人。

我们还可以根据曹军这一时期兵力的演变进行推断:
194年八月,曹操自徐州回军救兖州,败于吕布军,部队损失很大,仅有不到1万人(见《资治通鉴汉记五十三》“冬十月,操至东阿……程昱曰:今兖州虽残,尚有三城,能战之士,不下万人”)。
200年官渡战役时,曹军总兵力为6.5万人左右(注2)。
官渡战役之后,曹军的总兵力是多少呢?估计7.5万人左右。战前为6.5万,战役中投降过来1.2万,战役本身损失数千。注意:后来俘虏的7~8万人根据历史记载被曹操全部坑杀了。不能计算在内。
在以后灭袁的其它各次战役中,还有一些袁军将领率部队投降过来:
203年4月,袁谭部将吕旷、吕详率部投降;兵力5千人左右;
204年7月,袁尚部将马延、张凯率部投降,兵力5千人左右;
204年9月,攻占邺城,东门校尉审荣率部投降,兵力1千人,另俘获一些;
206年1月,袁熙部将焦触、张南率部以幽州归降,兵力2.5万人。
还有黑山10万部众的投降,估计也能精选出1万以上的人马。
这样在打平北方四州后,曹军已经肯定有12万人左右了。加上曹军本身的补充、发展,估计在北方平定后的208年春天,总兵力为15~16万人(其中亲信率领的精锐7~8万),但不会更多了。
曹操历来认为兵不在多而在精,在统兵将领的运用。这也就是为什么曹操的部队一直并不是很多的缘故。另外,曹操在开始创业时期,曾经3次吃过部队人虽多但不精锐的亏:一次在讨伐董卓时,曹操率领数千新征集的部队单独与董卓部将徐荣军交战,结果曹军经不住正规军的攻击而溃散,曹操自己也差一点牺牲(幸被曹洪所救,留下了“天下可无洪,不可无君”的故事);一次在由徐州回军与吕布交战时,3万由黄巾军改编的青州兵被吕布的1万骑兵一冲即溃,自己也负伤险些光荣;第三次在讨伐张绣时,上次战役余下的青州兵又被张绣的偷袭打得溃不成军,不仅自己的两个孩子和猛将典韦战死,自己又差一点完蛋。
此后,曹操就一直坚持使用数量少但非常精锐的部队。即使遇到象主将阵亡的情况,部队也不会溃散。例如:
官渡战役——曹操亲率5千精兵深入袁绍后方一举击败其大将淳于琼的1万多守军和增援军的前后夹击,烧毁了袁军屯于乌巢的全部粮草;
进攻关中——面对号称当时最凶悍的西凉长矛兵,曹军没有一次被其冲乱过;
汉中防御——面对主将夏侯渊遇伏阵亡,部队很快又聚集起来,在其它将领指挥下顽强顶住了刘备的进攻,直到曹操大军赶到。
唯一的例外就是本次战役中,曹操直接使用了新投降的荆州水军,这主要是因为:第一,曹操自己没有水军,不得不用(注3)。第二,曹操为了尽快消灭刘备,来不及整编和训练这支水军。第三,曹操是准备用这支水军去攻打刘备的,而刘备的水军比较弱小。曹操也知道这支水军不是周瑜水军的对手,所以在赤壁一遇到周瑜军,曹操就避而不战。但是,曹操还是最后一次吃了兵不精锐的大亏。就是这支水军导致了其一生最大的失败。
三. 整个赤壁之战过程和参战兵力分析

整个战役应称为荆州战役比较合适。因为赤壁(乌林)之战只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次战斗。荆州战役自208年7月开始,到209年11月结束,共历时1年零4个月。其中的赤壁(乌林)之战自208年10月到11月只进行了2个月不到的时间。
战役进程简介:
第一阶段:前哨战。208年7月,曹军集结开始向荆州进发。
9月,曹军到新野。刘表的继承人刘琮率7万军队投降,曹军继续推进。驻守樊城的刘备率陆军开始向南面的江陵撤退,并令关羽率水军数百艘船由汉水撤退;
曹军进至襄阳,发现刘备已撤走,曹操即亲率5千精锐骑兵昼夜兼程三百里,在当阳长坂坡追上了刘备。刘备军在慌乱中被击溃,刘备抛弃家小仅率诸葛亮、张飞和赵云等几十名骑兵逃走。损失兵力数千人(注:刘备共有1万军队,估计水军占了50%。刘备不会把部队全交给关羽用船运走,应是水军由关羽带走,陆军由刘备带领沿陆路撤退。长坂坡一战刘备的陆军基本损失完了)。
刘备放弃撤向江陵的想法,改向刘琦所在的夏口撤去。曹军占领了江陵。

第二阶段:孙刘联合。
曹操由于占领荆州太过顺利,于是就想采用同样方法吓倒孙权,兵不血刃地使孙权臣服。他向孙权发去了劝降书。同时积极准备进攻驻于夏口的刘备军。
当时刘备的形势异常严峻:自己的部队刚刚被曹军打败,刘琦的部队战斗力又弱,刘备一度产生了逃亡南方苍梧的想法。诸葛亮建议道:“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经过诸葛亮、鲁肃、周瑜等人的努力,挫败了投降派,终于促成了孙权刘备联合抗曹的联盟。孙权任命周瑜为都督领兵3万抵抗曹军的进攻。
曹操的谋士劝其不应匆忙进攻孙权,应先将荆州稳定,再加强水军,到那时江东可不战而曲。曹操未采纳。

第三阶段:交战。
曹操的计划是:兵分两路进攻刘备所在的江夏郡(夏口到樊口一带),先消灭刘备,再视情况进攻孙权。为防止孙权支援刘备,另派三路人马在东线进行牵制性的进攻。
孙权的计划是:以周瑜、程普为正、副都督,领兵逆江而上,越过刘备军,迎战曹军。另安排三路部队分别抵住曹军的东线佯攻部队。自己在集结一些部队作为周瑜的支援。
估计孙刘联军还有一个联合作战计划:是周瑜军沿长江而上攻击曹操亲自带领的西路军,而关羽、刘琦的部队部署与江夏郡防御曹军北路军自汉水而来的进攻。

曹军西路自江陵顺长江东进(沿长江两岸,水军居中),北路自襄阳顺汉水南下,两路会攻江夏的刘备军。
208年10月,周瑜率军逆江而上迎击曹军。10月10日两军先头部队在赤壁遭遇,发生小规模交战。曹军被击败,撤退到江北。周瑜军在江南与曹军形成对峙。
曹军发生瘟疫,许多北方士兵得了病,战斗力大减。于是曹操在北岸的乌林一带扎下大营,准备休整部队,开春再战。周瑜军数次渡江挑战,曹军均不应战。周瑜根据曹军战船均连接在一起的情况,制订了火攻的计划。
208年11月13日,周瑜军利用诈降计偷袭成功,烧毁了曹军许多战船。同时连带烧着了曹军的陆上大营。周瑜军趁曹军混乱,立即登陆向曹军猛攻。
曹操看到局势无法挽回,便下令烧毁剩余战船后向西撤退,由于天降大雨、道路泥泞,曹军丢弃了所有辎重才通过了华容。这时,张辽、许褚带领骑兵赶来接应,这才逃回了江陵。曹操逃回后,留下曹仁、徐晃防守江陵,乐进防守襄阳,自己率领其他将领撤回了北方。
周瑜军击败乌林的曹军后继续逆江西进,在巴丘一带,又发现并攻击了曹军西路兵团的运输船队,曹军将领烧毁船队后逃走。
周瑜军到达江陵南岸,与曹军隔江对峙。同时派兵2千攻占了夷陵。
刘备军在江夏一带,看到周瑜击败了曹军,也趁势对曹军进行追击,俘获了许多的士兵和物资。后又趁周瑜在江陵与曹军对抗的时候,南下占领了武陵、长沙、桂阳和零陵郡。
一年后,由于江陵距离长江较近,在周瑜的连续攻击下,曹仁防守江陵已经非常困难了,最后经曹操同意放弃江陵北撤襄阳。整个战役到此才全部结束。

四. 赤壁(乌林)之战的实际交战兵力分析

赤壁之战真正的作战地点为长江北岸的乌林,南岸的赤壁只是一开始遭遇战的地点。因此称乌林之战更确切。但为与通常的说法一致,本文仍采用赤壁之战。
在本次战役里最关键的赤壁之战中,双方的实际交战兵力是多少呢?请看以下分析:
周瑜军:3万,估计其中精锐水军占50%左右。主要将领如下:
左都督:周瑜,右都督:程普
赞军校尉鲁肃,当口令甘宁,横野中郎将吕蒙,中郎将韩当,
先锋都尉黄盖,左卫承烈都尉凌统,奋威校尉全琮,
宜春长周泰,武猛校尉潘璋,运转都督扶义将军朱治。

刘备军:主力在夏口一带没有参战(只有刘备跟随在周瑜军中)。
证明为:第一,赤壁之战后周瑜军到江陵,周瑜派甘宁与刘备率兵2千攻打西面的夷陵(资治通鉴记载)。如果刘备自己有兵,怎能跟着甘宁带如此少的兵去作战?第二,所有有关关羽、张飞和赵云的正史均未记载他们参加赤壁之战。第三,如果刘备的1.5万人(号称2万)参加了作战应当起很大的作用,而刘备就不会在后来低声下气的亲自跑去求孙权多给一些地盘了。第四,根据后面的分析,赤壁曹军仅为4万人,如果刘备军主力参战,双方兵力就相当了。而根据史料记载周瑜军是少于曹军的。第五,根据史料周瑜军到达樊口刘备驻地时,刘备问周瑜带来多少兵,周瑜说有3万,刘备感到有些少。而周瑜对刘备说:放心,请看我如何破敌吧。而不是说咱们共同破敌吧。第六,刘备军主力驻守夏口一带主要是准备防止曹军北路兵团自汉水向南的进攻。第七,资治通鉴汉记五十九记载,羽曰:“乌林之役,左将军身在行间,戮力破敌,岂得徒劳,无一块土”,说明刘备当时只身在周瑜军中。第八,《江表传》记载,当时刘备准备派关羽、张飞率2千人与周瑜去迎战曹操,但考虑到周瑜兵少不能取胜,而没有派遣。

曹操军:4万左右,其中新收降的荆州水军占75%左右。
原因是:参加赤壁之战的只有曹操的西路兵团,其他部队根本不在此地,没有参战。因为根据史料记载只有曹操亲自率领的一支部队参加了赤壁之战。
首先我们分析当时曹军的部署情况如下(参见赤壁之战形势图):
西路:统帅曹操,谋士:荀攸、贾诩、陈矫、董昭、陈群等,
虎骑、龙骑、豹骑宿卫军将领:许褚、曹纯、曹真、曹休,
奋威将军满宠,厉锋将军曹洪,折冲将军乐进,
水军都督蔡瑁,水军副都督张允,
北路:都督护(七)军赵俨,奋威将军程昱,丞相军祭酒杜袭、袁渔,
虎威将军于禁,荡寇将军张辽,平狄将军张郃,
平虏将军朱灵,破虏将军李典,扬武将军路招,将军冯楷,
水军先锋讨逆将军、江夏太守文聘,
东路牵制性进攻部队:平东将军陈登进攻丹阳郡,
威虏将军、徐州刺史臧霸进攻吴郡,
扬州部队自寿春、合肥一线进攻庐江郡。
荆州留守部队:留守樊城横野将军徐晃,
留守江陵征南将军曹仁,
运输部队军粮督运使夏侯渊以及汝南太守李通等。

曹军的北方精锐部队均由曹操的亲族将领和其他著名将领直接统帅,比如:曹仁、曹洪、夏侯敦、夏侯渊、徐晃、张辽、张郃、满宠、于禁、乐进、李通等均每人亲率5千人左右的精兵。这就相当于现代,曹操是总司令,各位亲信将军是直接带兵的军长、师长。我们只要看看各位军长、师长在什么地方,就可以知道曹操的精锐中原部队所在的位置了。曹操决不会将直接带兵的军长、师长留在某地,而将他们所带的部队全由自己亲自带领。因此分析曹军兵力部署的最好办法就是看其主要将领在哪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11-07
赤壁之战的战败是由于:
1.北方的军队来到南方水土不服,士兵生了疾病,无心参战(三国志周瑜传里有提到)
2.大冬天的西北风不刮,突然挂起东南风,曹操军队的船只又锁在一起,结果被烧了个精光
总之,曹操自己运气不佳,碰上了个天灾人祸,终于在赤壁之战上败了下来
但是不管怎么说,曹操是在错误的时间发动了错误的战争,是被先前的成功冲昏了头脑,在这次看似偶然的败北中,也绝对存在着必然
第2个回答  2008-11-07
第一:兵不是比多的,古代指挥战争,要求高度的统一协调
火一烧,联军又多面进攻,只要击溃前面的驻军,没什么军心了,加上指挥瘫痪,后面当然就会整个溃散
主要是都散掉了,不是都做过抵抗的,况且还有1/4不是带来的兵
第二 我感觉83万都是假的,后魏政权鼎盛的时候总人口不过400万,按照男女比例对半,只有200万的男丁可以参战,而曹魏是农业起家的,不可能起全国男丁,在加上老的,病的,残疾的,还有小孩子,能战斗的有50万就了不起了,实际上按照当时的后勤水平,能保障30万人吃饭已经到极限了.后魏指赤壁后的快统一的时候,所以不算投降的那几十万
周瑜不会也只有五万,盘踞南方数年,就五万一看就是艺术夸张
第3个回答  2021-09-24
首先,曹操没有80万大军,最多40万,且很大一部分是荆州及沿路收编而来的降军。并且诸葛亮(准确的说是吴国的兵力)在赤壁这边的也不止5万。陆逊黄盖屯(赤壁市主干流陆水,就是陆逊屯兵操练水师的地方;黄盖湖是黄盖驻扎的地方,马沧湖是洗战马的地方……)兵水上,都是骁勇善战水师。而且蒲圻是三吴故地,当地除了兵,还有丁勇。赤壁非遗文化的脚盆鼓,就是为男儿出征打仗做准备的。哪家生了男孩,就用牛皮做一面脚盆鼓,出征打仗以壮声威。
第4个回答  2008-11-07
孙权和刘备的军力相加应该也有10万左右吧!
而曹操的83万不一定都死了而是都逃跑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