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赫 生平简介

详细点

巴洛克时期德国作曲家、键盘演奏家。

1708年,到魏玛任宫廷教堂管风琴师;在职的9年期间,创作了大量的管风琴曲与康塔塔,并钻研法国古钢琴音乐与意大利弦乐作品。

1723年,赴莱比锡,在该城工作的27年时间里,任圣托马斯教堂合唱指挥和音乐总监等职;在此期间,创作了其重要的宗教和世俗音乐作品,包括《马太受难曲》《约翰受难曲》《b小调弥撒曲》,以及康塔塔、经文歌、圣母颂歌等。

创作特征

除歌剧外,巴赫的创作涉及了巴洛克时期的大多数音乐体裁。他最初的写作都符合于他所处的特定位置,他的作品亦可据此分类:在阿恩施塔特、米尔豪森和魏玛,他都任管风琴师,所以写了大量的管风琴作品。

由于笃信宗教,他的作品以宗教音乐和复调音乐为主,构思严密,感情内在,富于哲理性和逻辑性。他把路德教派新教的众赞歌和教会乐器管风琴当作自己的创作素材和音响构思的核心,但他又受到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影响,这使他的作品具有丰富的世俗情感和大胆的革新精神。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06

生平简介:巴赫于1685年3月21日出生在德国中部杜林根森林的爱森纳赫。爱森纳赫因为依山势而建,所以地势是高低起伏不平,而且地面都是由青石板铺成的,所以是德国中部一个富有童话气息小山城,这个地方拥有着很深的音乐渊源,在中世纪时,游吟诗人、宫廷乐手都是在爱森纳赫进行表演和比赛的,可以说它是德国音乐的发源地。

巴赫15岁时,终于只身离家,走上了独立生活的道路。他靠美妙的歌喉与出色的古钢琴、小提琴、管风琴的演奏技艺,被吕奈堡圣·米歇尔教堂附设的唱诗班录取,同时进入神学校学习。这里的图书馆藏有丰富的古典音乐作品,巴赫一头钻进去,像块巨大的海绵,全力汲取、融合着欧洲各种流派的艺术成就,开阔了自己的音乐视野。为了练琴,他常常彻夜不眠,通宵达旦。每逢假日,他都要步行数十里去汉堡聆听名家的演奏。

1724年,巴赫的主人克滕亲王对音乐的兴趣似乎淡漠了,于是他辞去了宫廷中的职务,来到莱比锡出任圣托马斯教堂学校的乐监(音乐指导),在那里他度过了一生中余下的27年时间。

1750年7月28日夜,巴赫的一生画上了最后一个休止符,逝世于神圣罗马帝国莱比锡,三天后,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在莱比锡圣约翰教堂墓地下葬。

拓展资料:

创作风格:巴赫的作品深沉、悲壮、广阔、内在,充满了18世纪上半叶德国现实生活的气息。他笃信宗教,是个路德教徒。他希望他的乐曲为教会服务,他的大多数作品都是宗教音乐。他的音乐体现了生活在18世纪德国普通市民的思想。他深受着生活给他带来的痛苦,有丰富而深刻的生活感受,虽然他消极、屈服,但也还没有看到改变生活的途径。

后世影响:巴赫是16世纪以来集尼德兰、意大利和法国音乐之大成的最伟大的作曲家,被尊为近代"音乐之父"。他的作品既具有高度的逻辑性,结构严密,又具有内在的哲理性,深刻隽永。由于他具有人道主义的崇高信念和对美好生活不屈不挠的追求,他的音乐往往生气勃勃,富有人情味。冯兰认为巴赫是世界作曲家中水平最高的、最伟大的作曲家。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29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德语: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年3月31日-1750年7月28日),巴洛克时期的德国作曲家,杰出的管风琴、小提琴、大键琴演奏家,同作曲家亨德尔和泰勒曼齐名。

代表作品:

声乐作品:以宗教音乐为主,大多是路德派新教的宗教音乐。创作的近300部教堂康塔塔现存195部,5部受难曲中完整保存了两部:《马太受难曲》和《约翰受难曲》。

器乐作品:作有大量各种体裁的管风琴曲,包括众赞歌幻想曲、前奏曲、变奏曲、赋格曲、托卡塔、帕萨卡利亚等。他还把维瓦尔第的小提琴协奏曲改编成管风琴协奏曲和古钢琴协奏曲。巴赫著名的器乐作品为两卷《平均律钢琴曲集》(The Well-Tempered Clavier)、《法国组曲》(6首)、《英国组曲》(6首)、《帕蒂塔》(6首)、《六首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和帕蒂塔》、《六首无伴奏大提琴组曲》、《独奏长笛奏鸣曲》以及重要的乐队作品4部《乐队组曲》和6部《勃兰登堡协奏曲》等。他最后的作品《戈德堡变奏曲》、《音乐的奉献》和《赋格的艺术》是300年来复调技术的总结性作品。

生平:巴赫生于在德国图林根的一个美丽的小镇一一爱 森纳赫。巴赫九岁丧母,十岁成了孤儿。由于他嗓音美妙,经济拮据,少年时期靠奖学金进了在吕讷堡的圣。米歇尔学校。1702 年他从圣.米歇尔学校毕业,翌年在一家室内乐队当一名小提琴手。在随后的二十年中,他干过许多行当。巴赫在一生中主要是以一位卓越的风琴家而闻名,虽然他还是一位作曲家、教师以及乐队指挥。1723 年巴赫三十八岁时开始在莱比锡的圣。托马斯教堂任歌咏班领唱,他在余生的二十七年中一直担任此角。

拓展资料:

巴赫在柏林从异母兄长C P.E巴赫学习演奏键盘乐器。1754年赴波洛尼亚从马蒂尼(Martini)神父学习对位法。成为罗马天主教徒后于1760年被任命为米兰大教堂管风琴师。他的三幕歌剧《阿尔塔赛斯》(Artaserse)于1761年在都灵上演,同年《卡托内在尤蒂卡》(Catone in Utica)在那不勒斯演出,《亚历山大罗在印度》(Alessandro nel'ndie)于1762年上演。这些歌剧在米兰被认为过份轻浮,于是巴赫接受伦敦国王剧院院长马太夫人之聘继科基任歌剧院作曲家。他的第一部伦敦歌剧 《奥里安》(Orione)于1763年.上演。同年较迟时候他的《扎那伊达》(Zanaida)获得同样的成功,他被任命为夏洛特王后的音乐教师。1764年,年幼的莫扎特访问伦敦时,巴赫同他一起演奏一首奏鸣曲。 1764年他还和J.S巴赫的学生阿贝尔(Carl Friedrich Abe)创办一系列音乐会,这些音乐会一直延续到1781年。他的后期歌剧不如以前的成功。其中之一- -《卡拉塔科》(Carattaco)是根据英国题材写成,后来埃尔加也以此题材创作。巴赫访问德国时,于1772年在曼海姆_上演他的《泰密斯托克尔》(Temistocle); 1776年 上演《卢乔西拉》(Lucio illa);此剧莫扎特已经为之谱曲。1779年为巴黎创作一部歌剧《 高卢人阿马迪斯》(Amadisdes Gaules),他的最后一部伦敦歌剧 《希皮奥内的仁慈》(La Clemenza Scipione)于1775年演出时获得成功。他债台高筑,贫困而死,但夏洛特王后赐予殡葬费用并给其遗孀赡养金。巴赫除13部隔剧外还作有许多器乐曲:古序曲、序曲、近40首钢琴协奏曲、奏鸣曲、四重奏、三重奏、进行曲等。它们的巧妙的配器和动人的旋律说明莫扎特为何深深敬仰巴赫,也说明不仅莫扎特,海顿和贝多芬也从他的作品中得益非浅。

参考资料: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06-05-19
姓名:约翰·塞巴斯梯安·巴赫 性别:男 国籍:德国 生日:1685年3月21日 巴赫的家族中,许多人都是多子女的,巴赫的父亲共有六男二女,然而长寿者仅有三男,塞巴斯梯安是其幼子.附带说说,巴赫本人前后有两位妻子,前妻生育了十三个孩子,后妻则生育了七名子女,共生育了子女二十人,但在他去世时,仅剩下九人,已不足其半数.

巴赫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是18世纪上半叶欧洲最伟大、最有影响的作曲家。他是巴洛克音乐时期的重要代表人物。由于他一生杰出的创作活动和对音乐艺术的发展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在世界音乐史上,巴赫素有“音乐之父”的美称。

巴赫于1685年3月21日出生在德国的埃森纳赫城。幼年的巴赫对音乐抱有浓厚的兴趣。很快便掌握了风琴、小提琴等乐器的演奏方法,同时也开始在作曲方面崭露锋芒。巴赫在上中学时就开始广泛地参加各种音乐活动,以后又在吕奈堡的教堂里担任歌手。从1708年开始,巴赫一直担任乐师,并创作出了许多具有很高价值的作品。

巴赫的音乐是彻底的德国风格的音乐。他是一位著名的复调音乐大师。他的作品风格庄重而严谨,纯洁而虔诚,写作技巧十分高超,作品的内容也十分深刻。他以许多音乐形式都作了重要的发展和创新,如协奏曲、管弦乐曲和钢琴曲等等。

巴赫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其体裁形式也十分多样,其中有风琴曲、钢琴曲、小提琴曲、大提琴曲、长笛曲、康塔塔、管弦乐曲及许多宗教内容的声、器乐作品等。这些作品中最著名的有《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平均律钢琴曲集》、《法国组曲》、《英国组曲》、《赋格的艺术》、《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六首小提琴无伴奏奏鸣曲及组曲》、《六首大提琴无伴奏奏鸣曲及组曲》、《布兰登堡协奏曲》以及《农民康塔塔》、《咖啡康塔塔》、《马太受难乐》和《b小调弥撒曲》等等。

巴赫精雕细刻的音乐技艺以及作品中深刻的哲理意蕴使他成为乐坛的巨人。他的音乐在风格上虽然还与复调音乐的旧传统有着密切的联系,但由于他积极地发展了主调和声思维,从而把复调音乐提高到了新的水平。巴赫的音乐具有哲理性,但他的作品中的哲理性是与抒情、写景相结合,因而他的音乐使人听来更亲切、更易于为人们所接受。巴赫是一个承前启后的人物,他的音乐吸收了前几个世纪音乐创作的最高成就,并为日后贝多芬等伟大音乐家的出现打下了稳固的基础。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12
巴赫1685年(清康熙24年)3月21日出生于德国中部图林根州小城艾森纳赫的一个音乐世家,在有生之年是一位著名的宫廷乐长,在德国莱比锡圣多马教堂度过了最后27年的时间,1750年7月28日逝世。巴赫把西欧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融为一体。他集意大利、法国和德国传统音乐中的精华,曲尽其妙,珠联璧合,天衣无缝。巴赫自己在一生中并未享有盛名,而且在死后五十年中就已被世人遗忘。但是在近一个半世纪中他的名气却在不断地增长,一般认为他是超乎时空的最伟大的两三位作曲家之一,而且有些人认为他是其中最伟大的作曲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