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促进健康养老?

如题所述

1、舒心养老,注意健康和饮食

辛辛苦苦了大半辈子,老了,应该着眼于放松和舒心,在养老方式选择上,仍应以居家养老为主,毕竟在熟悉的环境、和谐的关系里面生活,会令人感到愉快。如果换到新环境,面对模式的老人,难免会感到孤独和不安。

在生活方面,首要的是注意身体健康。平时有空的时候做适量运动,身体不是很佳的也要多走动,毕竟运动是治疗一切伤病的良药。运动方式可以选择慢跑、打太极拳、广场舞等,以舒缓为主,不宜过于激烈,以免造成身体受伤和其他风险。

其次要保证心理健康。老了就不要纠结于名利、钱财、关系,在社会交往和家庭关系中应以平淡心态看待,少执着、少争辩,保持心情舒畅。多读书写作,保持内心安定;多参加和朋友或其他老年人聊天、下棋等活动,让精神充盈。

在饮食方面,应以清淡食物为主,少吃过荤或刺激性食物,另外宜戒烟戒酒,杜绝熬夜等不良习惯,维持一个良好的身体状态。


2、快乐养老,预留一部分积蓄

常言道:“久病无孝子,久贫无贤妻”话虽然刺耳,但反映了社会无情的现实。在即将进入老年的时候,一定要预留一定的积蓄,以防不时所需。

社会压力大,儿女都很忙,他们要为生活和家庭奔波,也许没多少时间照顾老人,作为老人应给予充分的理解。所以自己能做的事尽量自己完成,能不给他们麻烦的尽量不麻烦他们。

有一定的储蓄,可以偶尔和老伴出去旅行,领略祖国山川大海的美景;或请个保姆照顾自己的生活起居,让生活过得从容。在生活出现意外的时候,有一定的资金保障,能从容应对。

至于投资方面,不宜强求,应以银行储蓄或养老基金为主,毕竟现在针对老年人的诈骗手段较多,一不注意容易上当受骗。


3、积极养老,发挥余热老有所为

老年人只是一个年龄的划分,是人生的一个阶段,所以不宜过于悲观和颓废。

从目前中国人的平均寿命来看,从退休开始,有接近20年的时光,应该在积极乐观中度过。

国家提倡老年人发挥余热,多为社会做贡献,故此老年人退休后应多利用自己的经验为国家服务,这不仅能引导全社会增强接纳、尊重、帮助老年人的关爱意识,而且能培养老年人自立、自尊、自强和自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1-24
合理规划设置医养结合服务机构
《意见》提出,新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时,应将医养结合服务设施纳入建设内容,农村地区应结合实际将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分别与敬老院、农村幸福院统筹规划,毗邻建设。
同时,实施社区医养结合能力提升工程,利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养老机构、敬老院现有资源,改扩建一批社区、乡镇医养结合服务设施。支持乡镇卫生院、养老院“两院一体”模式,鼓励各类主体在社区设立集医疗护理、生活照护等服务为一体的医养结合机构,重点为乡镇、社区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集中或居家医养结合服务。有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设置康复、护理、安宁疗护病床和养老床位。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慢性病管理、疾病治疗和康复中的作用,增强社区中医药医养结合服务能力。
推动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含中医医院)老年医学科建设,引导一批二级及以下医院转型,重点向康复、护理和养老服务延伸。医疗机构设置的医养结合、老年病、安宁疗护等床位不列入平均住院日统计指标。养老机构可按规定申请开办老年病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等。
鼓励有条件的市、县探索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源整合、服务衔接,增加硬件设施投入,充实补齐人员队伍,重点为失能、失智的特困老年人提供医养结合服务。
深化医养签约合作
《意见》鼓励养老机构与周边医疗卫生机构按照方便就近、互惠互利的原则开展多种形式的签约合作,明确合作内容、方式、费用标准及双方责任,双方签订规范的合作协议。签约后,由医疗卫生机构为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
具备条件的医养结合机构可与签约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双向转诊机制,严格按照医疗卫生机构出入院标准和双向转诊指征,为老年人提供连续的、全流程的医疗卫生服务。加强医疗养老联合体或共同体建设。到2022年,养老机构基本能够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必要的医疗卫生服务。
支持开展上门服务和连续服务
《意见》明确了制定上门医疗卫生服务的内容、标准、规范和家庭病床服务办法,完善上门医疗服务收费政策。建立健全保障机制,适当提高上门服务人员的待遇水平。提供上门服务的机构要投保责任险、医疗意外险、人身意外险等,防范应对执业风险和人身安全风险。
第2个回答  2021-11-24
随着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和家庭小型化趋势的发展,养老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建立健全社会养老服务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养老服务事业健康发展已经成为老年福利事业的重点。养老服务机制的必要性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 尽管近年来社会养老服务事业有了发展,但是有效供给依然不足,难以满足老年居民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养老机构床位数与老年人数之比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还有较大差距,无法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实际需求。居家养老服务也表现出供给不足、比重偏低、质量不高的问题。公办服务机构服务半径较小,服务人员专业化水平不高,无法辐射城市街道、社区,难以满足社区老人寄养、日托所需。而民办养老机构受城市地价高、社区用房稀缺等因素制约了发展空间。对于需要护理的老人来说,居家养老服务难以提供专业的照料、康复、护理服务,老年居民无法最大限度地就近方便享受到专业服务。

第二: 居家养老服务方面,农村远远落后于城镇,养老服务面不够宽,养老服务手段、服务方式、服务内容都需进一步调整和改进。在城镇,部分社区为老服务功能还不健全,现有的服务设施和服务水平还难以满足老年人实际需求,如一些社区的高龄、空巢、多病和白天无人照顾的老人存在就餐困难。另外,服务项目分配不够合理,目前已有的社区为老服务主要偏重于家政服务,在生活照料、保健服务等方面相对缺乏。

第三: 在机构养老方面,资源配置不合理。有些地方养老院一床难求,但同时也有相当一部分养老机构的床位空置。公办机构床位闲置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高档次的床位价格相对较高,入住条件严格,普通收入水平的老人很难进入;二是部分床位价格较低的养老服务机构又因为居住和配套条件较差,除了社会供养老人及少数困难老人入住外,一般老人又不愿入住。同时,护理型养老机构和床位偏少是一个突出问题。
第四: 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面临许多困难与问题,与现行体制机制不完善有密切关系。尽管政府出台了养老服务方面的一系列政策,但是由于缺乏系统的总体规划,导致政策之间衔接不到位,部分优惠政策无法落实到位。为此,必须要完善改进社会养老服务体制,创新服务供给机制。
第3个回答  2021-11-24
“健康养老”,一是要让老龄人员有高质量、有品质的老年生活,而不仅仅是简单的基本生存;还有社会的健康产业本身也需要健康发展,需要有优秀的人才和好的理念投入其中。“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如何健康养老,请记住这20条“绝招”
【懂健康知识 做健康老人】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心、脑、肾等各个脏器生理功能减退,开展健康管理服务能早期发现疾病,早期开展治疗,可以预防疾病的发生发展,减少并发症,降低致残率及病死率。
一、老年健康管理
积极认识老龄化和衰老
二、合理膳食,均衡营养
建议老年人三餐两点,一日三餐能量分配为早餐约30%,午餐约40%,晚餐约30%,上下午各加一次零食或水果。
三、适度运动,循序渐进
四、及时戒烟,限量饮酒
五、保持良好睡眠
六、定期自我监测血压
七、定期监测血糖
八、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九、关注脑卒中早期症状,及时就医
十、重视视听功能下降
十一、重视口腔保健
十二、预防跌倒
十三、预防骨关节疾病和预防骨质疏松症
十四、预防压力性尿失禁
十五、保持良好心态,学会自我疏导
十六、预防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发展
十七、合理用药
十八、定期体检
十九、外出随身携带健康应急卡
二十、促进老年人积极进行社会参与
第4个回答  2021-11-24
首先,老年人之间的话题应以积极的取向为主,多交流、分享老年生活中安逸、美好的一面,这样会更有利于保持健康、积极的心态。

对老年期的身心变化作好心理准备

老年期生理机能有所衰退,还有心理上的变化,离退休等社会角色与活动的变化等,老年人对这些都要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不要固执地坚持做不适合老年人做的工作与事情,才不会因为不适应而产生价值丧失感与失落感。

社会角色与活动的积极转换

老年人通常会失去原有的社会角色和活动能力,较好的适应方式就是进行角色与活动方式的转换,寻找适合自己的活动内容并且积极参与,获得新的满足感。

要积极安排好退休后的生活。可以继续发挥余热,参加一些适合自己体力和经验的社会活动;也可以培养与多进行兴趣爱好活动,比如养鱼、养花、摄影、学习书法和画画,欣赏音乐、唱歌、旅游等。让自己的生活丰富多彩,心理也会感到充实。

维护好老年夫妻关系

夫妻关系是老年人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夫妻间的和睦、恩爱与互相扶持,可以让两个人共同面对与克服老年期的问题,会增强老年人心理上的力量感,消除不安。夫妻两人可以一起进行兴趣爱好活动,多发现对方的优点予以赞美,甚至还可以互赠小礼物等。

深化亲友之间的情感关系

可以互相做客、互通电话等方式来交流生活,倾诉谈心,从中得到精神的慰藉,体验美好真切的亲情和友情,获得心理满足感和幸福感。

活在当下

无论哪一个年龄阶段,太多地想过去与未来,都容易影响当时的生活质量。对于 “生老病死”这一自然规律,老年人应学会“知天命而顺应自然”,把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到过好当下的每一天。过好当下的每一天,也就不会留下太多遗憾。

对人生的结束作美好的想象

生命的终结是必然的自然规律,大多数老年人一开始意识到自己正逐渐走近生命的终点时,会感到恐惧与焦虑,这也导致疑病、抑郁等心理问题的产生。其实,对生命的终结也可以作美好的想象,我在一篇短文中曾经提到:“有一天老去,我将化为养分,随着那美丽的花儿成长,开放。”而有宗教信仰的老人,也可以想象到了另一个美好的世界。让自己的生命终结与美好的画面联结在一起,可以消除人的潜意识里对死亡的恐惧,以更阳光、积极的心态过好当下的每一天。

保持好奇心 可延缓衰老

没有好奇心,代表“你真的老了”。这并不只是心理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当人们对某一事物产生兴趣时,体内就会分泌某种激素,让皮肤不容易长皱纹,器官也不容易出问题。不过,无论什么原因,“敢尝鲜,老得慢”都是事实。

日常生活中,老人不妨像小孩子一样,多问问“这是什么”和“该怎么做”。就算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人,这么问久了,也会慢慢培养出好奇心。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一定要去试试看。当然,可以激发好奇心的事,未必就是没做过的,只要能让老人的脑子动起来,就达到目的了。

除了动脑、动手,在吃东西的时候,也应该有尝鲜的精神,不能一碰到自认为接受不了的,就彻底放弃。桥田寿贺子老人对此就深有体会。她在自己的书中提到,曾经最怕的酸奶,如今几乎成为她每日必吃的食物。更有意思的是,每次留下一点乳酸菌做“种子”,就可以自制酸奶的体会,让老人很是自得其乐。

适度的好奇心能让人老得慢,过分的好奇心也会出问题。尝鲜之前,最好先掂量掂量,比如年纪大的人,就不适合看似自由、惬意的自助游。

老人保护自己要学会妥协

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说的就是人有的时候要学会妥协,妥协是一种有效保护自己的方法。

但对于有的人,“退一步”似乎不是容易做到的事情。这一类人大多有一种“强者心态”,总认为退一步就是妥协,而妥协意味着自己丧失原则和失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