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后汉书翻译,开头是王允字子师

如题所述

出自【后汉书卷六十六 陈王列传】

◆王允传
◆王允字子师,太原郡祁县人。世世代代为州郡官。同郡郭林宗曾经见王允,大为赏识,说:“王生一日千里,王佐之才啊。”就与他结为知己。年十九,为郡吏。当时小黄门晋阳赵津贪横跋扈,为一县的大患,王允把他收捕杀了。赵津的兄弟谄媚宦官,借以诬诉,桓帝震怒,召太守刘王质投入监狱而死。王允送刘王质丧还平原,整整三年,然后回家。再出仕,郡里人路佛,年轻无操行,太守王球召他补吏,王允胆敢触犯王球,力争不可,王球发怒,收捕了王允,想把他杀了。刺史邓盛知道了,驰马传令举为别驾从事。王允由此著了名,路佛却因此被废弃了。王允年轻时好大节,有志为国立功。经常诵读经传,早晚学驰马射箭。三公都征召他,按司徒高第任侍御史。中平元年(184),黄巾贼暴动,王允被特选任豫州刺史。他征荀爽、孔融等人为从事,上书解除党禁。

讨伐黄巾别帅,大胜。与左中郎将皇甫嵩、右中郎将朱亻..等受降黄巾贼几十万人。在贼中得到中常侍张让宾客的书信,与黄巾来往,王允彻底揭发其奸情,报告了朝廷。灵帝发怒,责斥张让,张让叩头请罪,灵帝居然没有治他的罪。张让却怀恨在心,因事中伤王允,第二年,逮捕入狱。遇着大赦,仍为刺史。仅仅十天,又因他罪被捕。司徒杨赐认为王允德行高,不想使他经受痛苦侮辱,于是派宾客告诉他说:“君因张让的事,一月再次征召,凶祸不可估量,你应当深思熟虑。”又各从事好气决勇的,都流着眼泪奉药与王允。王允厉声说:“我为人臣,犯了皇上的罪,应当服极刑以谢天下,难道可以饮药求死吗?”投杯起身,径上囚车。既至廷尉,左右的人都催促处理其事,朝臣没有不叹息的。大将军何进、太尉袁隗、司徒杨赐联盟上书请说:“人君内视反听,有自知之明,忠臣就竭诚以事皇上,对贤者宽其小过,奖励他的才能,义士就更加严格要求自己。

所以孝文皇帝采纳了冯唐的意见,晋悼公原宥了魏绛的罪过。王允是按特选任用的。杀戮叛逆,抚慰归顺,不到一个月,州境扫清。正想列举他的功勋,报请朝廷加爵赏赐,却因奉事不当,应处极刑。责斥轻,处罚重,有失众望。我等位在宰相,不敢默不作声。我们的确认为王允应该蒙三槐之听讼,以明忠贞之心。”奏上皇帝,得以减死论罪。这年冬天大赦,王允却不在赦宥之内,三公又再次为他说话。到第二年,才得到获释。这时宦官横暴,偶有小怨小忿,就要遭到他们害死。王允怕不免遭宦官陷害,于是改名换姓,流浪河内、陈留间。灵帝逝世,奔丧回京师。

这时大将军何进想诛杀宦官,找了王允商量,请他任从事中郎,调河南尹。献帝继位,任为太仆,再调署理尚书令。

初平元年(190),代杨彪为司徒,还是署理尚书令。董卓迁都关中,王允把全部兰台、石室图书秘纬中重要的收集起来带到关中。到了长安,都分类条上。又收集汉朝旧事应当施用的,都一一奏上。经籍得以保全,王允是有功的。当时董卓还留在洛阳,朝政大小,都托王允处理,王允假情屈意,惟命是从,董卓也信任王允,不生乖疑之心,所以能够扶持王室于危乱之中,天子、朝臣,内内外外,没有不依靠他的。王允看见董卓的祸毒日深,篡夺帝位的逆谋已经露出来了,暗内地与司隶校尉黄琬、尚书郑公业等人谋议共同杀掉董卓。于是奏请护羌校尉杨瓒行左将军事,执金吾士孙瑞为南阳太守,都带兵出武关道,以讨伐袁术为名,实际上是想分路征讨董卓,然后拥天子还洛阳。

董卓怀疑,留王允,王允于是引士孙瑞为仆射、杨瓒为尚书。二年,董卓回长安,叙入关的功劳,封王允为温侯,食邑五千户。王允坚决辞让不接受。士孙瑞说王允:“谦虚俭朴,这要看时间行事。您与董太师并位俱封,而您独突出自己高节,不受封爵,难道是胡里胡涂,与人相混不显露自己的办法吗?”王允接受了他的意见,受二千户。三年春,一连落雨六十多天,王允与士孙瑞、杨瓒登台请老天爷放晴。再次商讨诛杀董卓的事。士孙瑞说“:自从岁尾以来,不见太阳,久雨不晴,月犯执法星,彗星孛星仍现,白天阴,晚上阳,雾气相侵,这是其应短促完结,从内部发动的胜利。机不可失,您赶快图谋吧。”王允认为士孙瑞说的对。于是暗暗地结合董卓将吕布,使他为内应。

正值董卓入朝贺献帝病愈,吕布因得间杀了董卓。语在《董卓传》。王允开始想赦免董卓的部属,吕布也多次劝王允。但王允终于怀疑,说:“这些人无罪,只是跟着董卓罢了。现在如果认为他们是恶逆特赦免他们,那正好使他们自己疑惑起来,这不是使他们安定不动的办法。”吕布又想把董卓的财物赏赐公卿、将校,王允又不准。王允平日却看不起吕布,以剑客对待他。吕布也认为自己有功劳,自吹自擂,既不得意,渐渐与王允不和了。王允性情刚烈,疾恶如仇。开始怕董卓这只豺狼,所以压抑自己,屈志相从。董卓被歼灭之后,自己认为再没有什么患难了,在公共场合,很少温润的颜色,主持正道持重,不用权宜之计,因此在他下面的人,也不很拥护他。董卓的将校及在职的多是凉州人,王允研究把原来董卓的部队撤销。有人对王允说:“凉州人一向怕袁氏而畏关东,现在如果一旦撤销,关东就必然人人自危。可以皇甫义真为将军,带领这支部队,从而使留在陕地安抚他们,慢慢地与关东通谋,观察其变。”王允说:“不然,关东举义兵的,都是我的人啊。现在如果距险驻兵陕地,虽然可以安抚凉州,使关东发生疑心,这是极不可以的。”当时百姓谣言,会全部诛杀凉州人,于是互相恐惧骚动。

在关中的,都拥兵自守。并且互相转告说:“丁彦思、蔡伯喈只因与董公相好,就都被株连获罪。现在既然不赦免我辈,又想把部队撤销,今天撤销,明天我们就为鱼肉,听人宰割了啊!”董卓的部属将李莈、郭汜等先前将兵在关东,因此不自安,于是共谋为乱,围攻长安。城破,吕布逃走。吕布驻马青琐门外,招呼王允说:“您可以走了吗?”王允说“:如果得到皇上的保佑,上安国家,是我的愿望。不然,就以身殉国。皇上幼小,靠我而已,遇患难,图侥幸逃避,我不忍啊。多多拜托关东诸公,要以国家为念。”起先,王允用同郡宋翼为左冯翊、王宏为右扶风。当时三辅百姓炽盛,兵多,粮食也多,李莈等想杀掉王允,害怕二郡为患。于是先征召宋翼、王宏。王宏派使者说宋翼“:郭汜、李莈因我二人在外,所以没有危害王允。今天我们应征,明天一定皆遭族灭,有什么主意呢?”宋翼说“:虽然祸福不可料,但王命不可逃避啊。”王宏说:“义兵之所以汹汹,在于董卓,何况他的党羽呢?如果率领部队共同讨伐君主身边的恶人,山东一定会响应,这是转祸为福之计。”宋翼不从。

王宏一个人不能独立,于是就都应征,把他们送到司法机关。李莈于是逮捕王允及宋翼、王宏,都处以极刑。王允这时五十六岁。长子侍中王盖、次子王景、王定及宗族十余人都被杀害,只有兄子王晨、王陵得以逃归乡里。天子悲痛,百姓丧气,没有敢于去收王允尸体的,独有旧吏平陵令赵戬弃官营丧。王宏字长文,年轻时有气力,不注重小节。开始作弘农太守,审讯郡里有奉侍宦官买爵位的,虽然官位到了二千石,都收捕拷打,杀了几十人,威震邻郡。平日与司隶校尉胡种有矛盾,王宏下狱,胡种就急不可待把他杀了。王宏临死时骂说“:宋翼是蠢儒,不足与谋大事。胡种幸灾乐祸,祸害要降临他的。”胡种后来睡觉常见王宏用杖打他,因而发了病,不几天就死了。后来迁都许昌,天子思念王允的忠节,改葬王允,派虎贲中郎将奉命吊祭,赐东园秘器,赐他本官印绶,送还本郡。封王允孙王黑为安乐亭侯,食邑三百户。

士孙瑞字君荣,扶风县人。很有才干谋略。士孙瑞因王允自专讨伐董卓的功劳,归功王允,不受封侯,所以得以免于一死。后为国三老、光禄大夫。三公出缺,杨彪、皇甫嵩都让位给士孙瑞。

兴平二年(195),从天子驾东归,被乱兵杀死。赵戬字叔茂,长陵县人,性情质朴正派,有谋略。永平中,为尚书,管选举。董卓多次想私让他干什么,赵戬坚决不听,严词厉色。董卓发怒,把他叫去准备杀他,大家都害怕,赵戬言词形貌不改常态。董卓后悔,把他释放了。长安大乱,客居荆州,刘表以厚礼待他。曹操平定荆州,辟举他。握着赵戬的手说:“恨相见太晚了。”死于相国钟繇长史任上。史官评论说:士大夫虽然立身处事以正,但也不妨用权谋相济。如王允推重董卓而引用他的权威,乘其不备而治其罪,当时,天下安泰啊。终究没有被猜忤成罪的原因,是知道他一片诚心,本于忠义。所以王允推重董卓不能叫做失正,分权不能叫做随便采取的措施,乘其不备不能叫做诡诈。等到谋划实现,就归于正,而不用谋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10-03
王允,字子师,太原郡祁县人。祖先世代在州郡府中任职为官。同郡人郭林宗曾看到王允而认为他奇特,说:“王生一日千里,是辅佐帝王的人才。”于是跟他结交。十九岁,担任郡吏
当时小黄门晋阳人赵津贪婪横行放纵,是全县的大祸害,王允追捕杀了他。但是赵津的兄弟巴结谄媚宦官,趁机诬陷上诉,桓帝震怒,征召太守刘顼,关进监狱处死。王允护送灵柩回到平原,守丧整整三年,然后回到家中。再次回去任职,郡中有个叫路佛的人,从小没有好的名声行为,但是太守王球却征召他要让他任职,王允违抗王球意旨坚决不同意,王球愤怒,拘捕王允打算杀了他。刺史邓盛听到后派出驿车征召王允担任别驾从事。王允因此知名,而路佛因此被废弃没有任用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