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大学毕业生回县城工作?

如题所述

回县城就业,成了越来越多大学生的选择,如今很多大学生毕业后都选择了回到县城工作,城市里的学生不愿意到县城工作还是很好理解的,城市与县城在交通、经济等各个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距,让一个在城市生活了二十几年的大学生去到县城工作,在衣食住行上都是一个特别大的挑战。

加上气候、水土等不一样的条件县城并不会成为城市学生的首选。相比之下,很多土生土长的农村大学生回到县城或者乡镇工作就很容易让人理解。

大学生们选择的岗位主要是老师和各个岗位的事业编,这些工作看起来收入稳定又比较受重视,也算是比较抢手的岗位。

见惯了大城市的热闹,却仍然要习惯小县城的安稳
作为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当见识了城市的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之后,家乡的落后和安稳可能就变得不值一提,还会有很多学生为自己的农村出身感到羞耻,这些学生在毕业后选择回到县城的工作几率相对小很多。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农村到城市,就是一个蜕变的机会,毕业后这部分学生更愿意留在城市打拼,他们有自己想要的出人头地的生活。

回县城工作的大学生里,有很多是因为拗不过父母而被动离开城市的。在父母眼里,大城市的虽然经济发达、交通便利,但是在大城市就业也只是给别人打工,并不受待见。

特别是当这份工作只能带来很少的工资回报时,父母更是觉得不如辞职回县城找一份稳定的工作。离家近,工作稳定,是很多学生家长的心声,多数父母都是没办法接受孩子长途跋涉到另外一个离家很远的城市工作。

学生家长的心声有时候也是毕业生的心里话,现如今的就业形势一点也不容乐观,遍地都是大学生,本科生的学历都已经没有什么竞争优势了。没有社会经验、没有实践经验,在求职市场上举步维艰。

很多持有教师资格证的毕业生费劲辛苦找了一个老师的岗位,却只能属于编外,享受的福利待遇与在编老师截然不同。与其这样不如选择考县城的编内的老师,因为愿意回到县城的学生还是少数,所以竞争压力要比城市小很多。

公务员也是一个道理,受冷落的县城和乡镇的公务员岗位,像一棵救命稻草,给毕业生们带来了希望。

“无路可走”之外,总有乐于奉献的存在
并不是所有的学生回县城或者乡镇工作是出于无奈,很多学生本来就喜欢自己的家乡。大城市固然有大城市的好,可是家乡却有更重要的父母。

“父母在,不远游”,很多大学生本着孝顺父母的想法,觉得父母年龄大了,在辛苦供养了自己二十几年之后,是时候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了。只有“侍奉床前”,才能关照到父母的一切。

这个世界上也永远都不缺热血青年,很多大学生非常愿意以一己之力奉献到县城和乡镇的建设中,比起大城市,县城和乡镇更需要这些毕业生,年轻的力量补充到小县城小乡镇,会带来全新的血液。

很多学生毕业之后会选择到乡镇和偏远地区进行支教,这是他们人生梦想的一部分,支教并不是他们走投无路的选择。

城市还是农村,需要毕业生尊重自己的内心
小县城的工作和生活压力会比城市小很多,但是小地方的缺点也是不容忽视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身居小地方,眼界和见识自然也会受到阻碍,这在无形中形成的距离就是城市和农村要面临的问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