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年轻人进了体制后不想升职的?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12-08
我觉得有年轻人进了体制后不想升职,因为升职之后他的压力就变大了,所以说他是一种逃避责任的心理。
第2个回答  2020-12-08
有的人进了体制不想升职的原因,有两点,一是比较懒惰,不时进取的,有吃的就可以。第二个是受体制限制,想升职,但是非常困难,因为狼多肉少,僧多粥少,这样造成了很多人,明哲保身,但求无过的一种想法,再有就是体质上有缺点,没有晋升通道,或者是晋升通道很窄,这样也就造成了有些年轻人经撩体质,就不想再升职了,慢慢磨日子。
第3个回答  2020-12-08
发展经济学上有个理论叫做“精明增长”理论。书这么多,我们一方面要热爱读书同时也要精明读书。
在政府机关工作期间,无论每天多忙,我都要翻阅一本新书。哪怕有非常紧急的任务在手上。在体制内供职期间,我读了将近3000本书。于是有人问我,这不是大约相当于一天读一本书吗?这怎么可能呢?其实,还是一个读书方法的问题,甚至可以说是一个读书理念的问题。作为一个职场中人,我们读书已经不是为了考试而读书的那种方式了,也不能是为了消遣或者喜好而读书的那种方式,我们读书完全是工作型、实用型、“功利”型的读书,很多时候一本书对我们价值的仅仅就是几页甚至几个标题而已。
以自己为例。担任无锡新区政策研究室主任是我公职生涯中一段重要的经历。岗位的性质、工作的需要更使得我嗜书如命。这期间,我平均每天读书估算达到1.5本。这期间我读书的类型有5类:党和国家领导人出版的书籍,行业、地区发展经验书籍,工作方法类书籍,专家学者的学术著作,经济管理类图书。由于我工作过的地方,无论无锡新区、海南国际旅游岛先行试验区还是山东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都是开发区,我读的书更多还是经济类、产业类、科技创新创业类的。
清华大学教授、国情专家胡鞍钢老师对我从事政策研究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方法影响甚大。胡老师的书我全部都买了,每本读了不下十遍,我每次写文稿之前,都要先查阅他的有关文章,观察他看待相关问题的高度和角度。
在浩瀚的图书市场中,选出对自己真正有价值的书,才能不耽误时间。我选书的标准很“粗暴”:只选和工作主题相关的;作者必须是该领域的No.1;要么全是干货、要么全是创意;最好是从欧美翻译过来的书籍。
介绍下我工作导向型的读书法。原来我们是先看书,记住书上的知识,然后在考试后者其他场合回忆起书上的知识点,再加以利用;参加工作后,我是先根据工作需要,然后在网上搜索图书,进而买书,买来后先看目录并进行快速翻阅,把其中觉得有用的很小的一部分提炼出来,用在工作上。没有工作需要,我从来没主动买过一本书。
有人觉得读书太迂腐。我的体会是,工作导向型的读书,让我工作很省劲,成为了我的一大工作方法,我所有的工作创新、好的文稿,从来都不是我自己闭门造车憋出来的,我就是靠找对我要看的书。
有人会问,政府机关那么多事务性工作,哪有那么多时间读书呢?我读书的时间来源有这么几块:第一块,开会的时候,我都是拿着笔记本、书和纸张,遇到形式主义的发言,我立刻看书;第二,车上、路上,我可能是kindle的第一批用户,下载了近百部电子书籍。在车上、路上,如果同事之间不谈工作,我不喜欢彼此之间讨论工作之外的事情,特别是谈论所谓人事、小道消息,那些我不感兴趣,我就读电子书;第三,下班前、吃饭前,这些时候人们开始翘首准备下班了、有人已在赶往食堂的路上了,没人打扰你,你快速阅读,效率很高。
读书要有发散思维,这样才能用起来触类旁通。多吸收好的观点、多吸收文稿的框架、多吸收对自己有感触的精彩字句,并把它转用到自己文稿创作中去。请多关注真正写作大师的作品文章。那种苦哈哈的写最形式主义的八股文的,不值得我们浪费宝贵的青春年华。
你看,辅佐朱元璋的大臣刘伯温看书时,一目十行,过目不忘,洞察其要。所以,看文章首先要先鉴定,值不值得看,值得看的原因就是我要借鉴它,我们首先得看架构,再看立意,第三看精要词句。这样我们读书的效果就会非常好。我读书并不是唯美主义者,我是读书实用主义者。我一直提倡,要掌握读书技巧,我们从事政策研究、文稿创作人员工作,读书速度必须要快,一目十行,提高阅读速度,提升读书效率。看书,一扫而过,明白就明白了,不明白也不要勉为其难。
第4个回答  2020-12-08
我认为没有年轻人不愿意升职的,只不过得不到升职发牢骚说不愿意而已,不是真心话,而且每个人不仅愿意升职,升的越快越好就越满足!
第5个回答  2020-12-08
第一,体制内的构架决定的。比如一些基层单位,没有多少职位,但责任还很大。一些年长一些在这个单位,都没有担任什么职务,可以想象,即使你有再多努力,再有这种升职的意愿,但没有岗位也是白搭的。所谓不是不愿,而是不能。

第二,不太想担责任。任何一个岗位都有相应责任的,职位越高,责任越大。特别是一些领导岗位,有一定权利,就有一定责任,更有风险。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所以干脆不要升职了,安安稳稳度日就好了。

第三,性格使然。像我这样的性格,就是不太愿意去升职。因为我的性格比较内向,情商也不高,在待人接物方面就不是很擅长。而一些高一些的职位,去应酬、去饭局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很难想象你一个不擅长交际的人在那些场合有多尴尬。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