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的家长,如何配合学校开展家庭教育

如题所述

听音乐,听故事,并讨论。音乐,艺术,是最佳的丰富孩子精神世界的方式。但是听什么音乐?音乐怎么听?听音乐的时候,闭上眼感受,就可以激发想象力,孩子不仅能想象出画面,还可以感受到音乐的味道和气息,甚至这些味觉和嗅觉的感受还可以画出来,可以用肢体表现出来。这些都是创造。都可以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获得快乐。以及传递自信的自我表达的这个过程。
尤其是要听没有歌词的纯音乐。你可以和孩子讨论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是鸟语花香,还是狂风暴雨?是宇宙漫步,还是时空穿越?这是对孩子听觉想象力的锻炼。听故事也是如此。孩子会自觉的对听到的故事进行画面脑补。在孩子的想象世界里,各种怪诞的,离奇的事都有可能发生。
画画,一定要倾听和表扬。画画,涂鸦,是孩子最初的对这个世界的表达。用他稚嫩的笔调,画出他对这个世界的理解。所以我们要倾听,要耐心呵护。不要觉得画的不像,不好看,就给孩子过多的批评。这样只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要怎么做?你要做的只是表扬和提问题,问然后倾听他的回答,听完鼓励即可。
阅读,一定要给孩子表达的机会。阅读是提高孩子综合能力的最好的方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到的词语实际上非常少,听到的故事就更少了。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孩子才可以大量地积累词汇,学习更多生活中没有的知识。
看绘本,怎么看?有些人觉得直接读就好了,不要用自己的三观来干预孩子的理解,但是我个人认为是一定要多提问多交流,让孩子来描述表达。就算是他懂的,也可以让他说出来。这是一个我比较注重的孩子的输出的过程。
比如有时候看绘本的,看到山里面有一座房子,有一条路通到山里,没有画出来。我们就会讨论这条没有尽头的路:这条路会通到哪里?山里?还是外面大马路?还是通到一个大城市?……
角色扮演游戏,多由孩子来主导。过家家的游戏都是孩子最喜欢玩的,在过家家的过程中,他会自己增加各种语言表达,各种想象。自己编一个故事出来。
比如我们玩猎人和兔子的游戏,猎人来了,兔子马上抱头蹲下,装成石头。猎人走过去了,兔子才起来。一开始我扮猎人,我戳了下他的屁股,说怎么会有软软的石头,然后走了。轮到他的时候,他也学我戳了下我的屁股,走了。但是他假装走了然后蹲在一边,我这个小兔子起来的时候就被他抓住了。所以假装走了这部分是他自己想象出来添加的。
多由孩子主导游戏。比如玩海盗船长游戏,多问他,船长,有大轮船开过来了,我们怎么办?船长,船太破旧了都漏水了怎么办?···通过游戏激发孩子的探索能力。
多动手,多做家务,做手指游戏,包括玩积木,手指操,收拾家务,穿珠子游戏等等。手脚的每一条神经都与大脑链接、受大脑支配,而手脚不同的动作又可促进大脑的发育。研究表明,勤于动手的孩子更富创造性和想象力。所以要让孩子多动手。日常生活中,孩子自己可以做到的事就不要帮忙,比如穿衣服,叠衣服,洗脸,洗袜子,扫地,擦桌子……
多外出,增加各种体验,让孩子尽量体验各种感觉。看到的体验到的,一切新鲜的事物都可以刺激他的头脑。感受一下这个世界,有更加新奇的体验,也许就会有更新奇的念头产生。多玩手工,比如折纸,彩泥,做各种各样的主题手工。大一些的孩子可以说出几个词语,让他发挥想象力连成一个故事。比如太空,飞机,星星。让他自己找出相关联的地方,然后编成一个故事。
做想象力拓展的游戏。玩形状游戏,比如用卡纸做多几个几何图形,可促进孩子自由想象,他能组成自己喜爱的各种形状与物体。或者画出他想象中的东西出来。或者为孩子提供半成品的材料,让孩子在制作过程中加工、制造、想象。
还可由生活中的任意一件物品来展开想像讨论。比如:吃完苹果了,就问他,苹果是怎么种出来的呢?苹果在哪里生长的呢?为怎么样才能长得又大又红呢?又是怎么运输到我们的手上的呢?然后可以和他一起查阅相关的资料。
家长要激发孩子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家长要做的事情就是给孩子一个放松的环境和条件,从多维度各个角度来增加孩子的体验,多鼓励孩子接触新事物,从他感兴趣的事物入手,不要随意否决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