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名称是怎么来的

如题所述

四川省名称由来:

北宋咸平四年(1001年),将地处今四川盆地一带的川峡路分为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和夔州路,合称为“川峡四路”或“四川路”。其间设四川制置使、四川宣抚使等官职,后来简称“四川”,四川由此得名。

四川,简称“川”或“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成都,位于中国西南地区内陆,界于北纬26°03′-34°19′,东经92°21′-108°12′之间,东连重庆,南邻云南、贵州,西接西藏,北界陕西、甘肃、青海,四川省总面积48.6万平方千米。

扩展资料:

四川历史文化:

1、文化区

川中文化区:成都、绵阳、德阳、遂宁、雅安、眉山、资阳、乐山;川南文化区:自贡、宜宾、泸州、内江;川东北文化区:南充、达州、广元、巴中、广安。

攀西文化区:攀枝花和凉山彝族自治州(凉山州首府西昌,所以常常统称为攀西);川西高原文化区: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和甘孜藏族自治州(地处四川西部的高原区域)。

2、语言:四川话

四川话是流行于川渝地区及周边省份邻近地区的主要汉语言,包括汉语西南官话中源自古蜀语。四川话约有1亿2千万的使用者。

现今四川话形成于清朝康熙年间的“湖广填四川”的大移民运动时期,是由明之前流行于四川地区的蜀语和来自湖广、广东、江西等地的各地移民方言逐渐演变融合而形成的。 

3、川剧

川剧是中国戏曲宝库中的一颗光彩照人的明珠。它历史悠久,保存了不少。优秀的传统剧目和丰富的乐曲与精湛的表演艺术。早在唐代就有“蜀戏冠天下”的说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四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4-23
四川的由来
先秦之时,四川大地上有巴蜀两个兴旺发达的小国家,及至秦军入蜀,实行郡县制,巴蜀两国就成了巴蜀二郡。唐代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唐太宗按山川地形分中国为十道,其中剑门关以南地区为剑南道。剑南道的东边是山南道。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又分为十五道。随后把剑南道分为剑南东道、剑南西道,也称剑南两川。再加上山南道,唐人称作“剑南三川”。故出现“两川”和“三川”的简称。宋代时,四川地区到分为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夔州路,统称“川峡四路”,简称为“四川路”或“四川”,这就是四川得名的之始。元代于至远十七年(公元1281年)正式建致“四川等处行中书省”,省治设于成都,四川于此正式建省。明时分全国为十三行省,今四川即为四川省。清初分全国为十八行省,四川行省区域之西北境已至理塘、巴塘等地。辛亥革命后,1935年,四川省被分为18个行政督察区和西康督察区。建国之初,曾经把原四川分为川东、川南、川西、川北四个行政公署,1952年撤消行署,恢复四川省建制。1955年撤消西康省,其金沙江以东地区划归四川省。1997年,川渝分治,原川东部分地区划归重庆市。
第2个回答  2014-04-23
四川”名称的由来

“四川”这个名称,始见于宋代。宋真宗咸平四年 (1001年)设益、梓、利、夔四州路,治所分别为今成都、三台、汉中和奉节。这四路,一般称为川峡四路,简称为“四川”。在宋徽宗大观三年 (1109年)的诏书中就正式使用了“四川”一词,这是目前所见到的将“四川”作为行政区划略称的开始。这以后,宋代设有“四川宣抚使”、“四川制置使”等官职,就是中央派驻川峡四路的官员,都将川峡四路简称“四川”。到元代就正式以“四川”为名,建立了四川行省。元代的中央行政机构叫中书省,各地直辖于中央的地方行政机构叫 “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代在宋代的川峡四路基础上设四川行省,简称四川省,省治成都。从此“四川”一名沿用下来。
第3个回答  2020-12-31

中国各省名称的来历,原来这几个省名字已经用了千年都没变!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6
公元前316年,秦来巴蜀后,四川地区就成为中国各朝代所管辖地区。而直至北宋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将川陕路分为益州、梓州、利州、夔州四路,简称四川路,至此始有“四川"之名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