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藩外交是什么意思?

希望大家能说的全面点哈!

鸦片战争前,清政府认为同外国关系仅是“理藩而已,无所谓外交也”。俄国使臣来华,沿例由理藩院接待,其他各国均由礼部接待办理。鸦片战争后,由于西方交往的密切,清朝在中央设立正式管理外交的机构——总理衙门。而其外交机构的形成经历了这样一个历程;

理藩院与礼部兼管外交事务(鸦片战争前)=====五口通商大臣和三口通商大臣(鸦片战争后)
======总理衙门(1861)======外务部(1901)

一、理藩院
理藩院是清朝统治蒙古、回部及西()藏等少数民族的最高权力机构,同时也兼管处理对俄罗斯的外交事务。
1建立:皇太极于崇德元年(1636年)设立蒙古衙门,主要管理蒙古事务。崇德三年(1638年)六月,改蒙古衙门为理藩院,隶属礼部。
2、理藩院发展到消亡的三个阶段
①崇德和顺治年间(1636年~1661年)是理藩院组织机构的创设阶段。这一时期理藩院组织机构的变化与当时清朝整个政权机构的变动一致,经历着一个从关外到关内的历史转变过程。
②康乾时期(1661年~1795年)是理藩院组织机构渐趋完善的时期。
康熙即位以后,认为理藩院责任重大,不应当再隶属礼部,理藩院由此完全从礼部独li出来,其组织机构设置也趋于完善。
乾隆平定大小和卓木PAN乱,统一新疆地区后,理藩院职权有所扩大,增设徕远司专管新疆南部事务。
嘉庆(1796年~1820年)直至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GM爆发,理藩院人事和建制经历了频繁变革。
咸丰十年(1861年)成立总理衙门后,理藩院不再及兼管对俄外交事务。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清政府预备立宪,开始“厘定官制”的改革,理藩院更名为理藩部。
1912年清帝退位后,理藩部改为蒙()藏委员会。

二、五口通商大臣
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为管理东南沿海五口通商事宜,清政府1844年在广州设置五口通商大臣,办理五口通商及对外交涉事务。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外国侵掠势力深入长江流域,上海代替广州成为对外贸易的中心,五口通商大臣又移驻上海,1861年后归总理衙门管辖。
五口通商大臣最初由两广总督加封钦差大臣头衔兼任。1859年(咸丰九年)将五口通商大臣衙门移驻上海,改由两江总督兼职。所以当时外国人要与清政府进行外交交往及其不便。

三、总理衙门
1、原因:
鸦片战争前,清政府认为同外国关系仅是“理藩而已,无所谓外交也”。俄国使臣来华,沿例由理藩院接待,其他各国均由礼部接待办理。鸦片战争后,由两广总督专办与欧美国家的交涉,特加钦差大臣头衔,称“五口通商大臣”。《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相继签订后,各国在华设使馆、驻使节。他们不愿意以“蛮夷”的身份同带有封建社会衙门习气的清政府的外交机构“理藩院”打交道,同时认为地方总督无权处理涉外事务,多次要求建立专门机构。
2、建立;
1861年1月,奕再上《统筹洋务全局酌拟章程六条》,请求建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以有效地办理洋务和外交事务。奏折指出:“近年各路军机络绎,外国事务,头绪纷繁,驻京以后,若不悉心经理,专一其事,必致办理延缓,未能悉协机宜。”1861年1月20日得到咸丰帝批准。
3、职权:
主管外交事务、派出驻外国使节,并兼管通商、海防、关税、路矿、邮电、军工、同文馆、派遣留学生等事务的中央机构,称总理各国通商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
4、机构编制:
该衙门直属机构有英国、法国、俄国、美国、海防五股,另有司务厅、清档房、电报处等机构,下属机构有同文馆、海关总税务司署,还管辖南、北洋通商大臣,选派出国公使等,也有自己的银库

四、外务部
1901年,应西方列强的要求,清廷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任庆亲王奕劻总理外务部事务,外务部管辖的范围极广,负责一切对外交涉的事务,除签订条约、划定疆界、派遣使节外,更多的是有关通商、海防、路矿、关税、邮电、华工、传教、游历等事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6-09
“理藩”就是清朝的官府“理藩院”相当于现代的“外交部”如雍正他舅舅“隆科多”就曾担任此官职,处理蒙、回、藏、东瀛等事务,此是为“理藩外交”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11-05
清朝设理藩院,管理外交事务。藩是清王朝对其他外族政权的蔑称,有明显自大思想。与礼部配合管理外交事务,1861年后设立了总理衙门主管外交,《辛丑条约》后设外务部管外交
第3个回答  2012-11-05
理藩政策是古代中国历代掌控国家政权的民族对其他民族的政策。 1680年代-1910年代,中国清朝对后蒙古、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的政策即称为理藩政策。该政策的实施,约略始自1683年。是年,清廷於中央机构内设置专司理藩政策的理藩院,并制定发布《理藩院则例》。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917996.htm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