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城这首是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如题所述

描写了金陵城历经历史沧桑变迁,寂寞的矗立在群山间,长江潮水拍打着这座故城,千年依旧的月光越过城墙照进了金陵城的荒凉景色,写景之中,深寓著诗人对六朝兴亡和人事变迁的慨叹,悲凉之气笼罩全诗。

原诗

《金陵五题·石头城》

唐代: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译文

群山依旧,环绕着废弃的故都,潮水如昔,拍打着寂寞的空城。淮水东边,古老而清冷的圆月,夜半时分,窥视这昔日的皇宫。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这首诗当作于公元826年(唐敬宗宝历二年),组诗中的第一首。刘禹锡写作这首诗时,大唐帝国已日趋衰败。所以,他写这首诗的主旨,仍然是讽喻现实,即借六朝的灭亡,来抒发国运衰微的感叹,希望当时的统治者,能以前车之覆为鉴。

开头两句写江山如旧,而城已荒废。山围故国周遭在,首句写山。山围故国,故国即旧城,就是石头城,城外有山耸立江边,围绕如垣墙,所以说山围故国。周遭,环绕的意思。潮打空城寂寞回,这句写水。潮打空城,石头城西北有长江流过,江潮拍打石墙,但是,城已荒废,成了古迹,所以说潮打空城。这两句总写江山如旧,而石头城已荒芜,情调悲凉,感慨极深。

后两句写月照空城。淮水东边旧时月,旧时月,诗人特意标明旧时,是包含深意的。

淮水,即秦淮河,横贯石头城,是六朝时代王公贵族们醉生梦死的游乐场所,这里曾经是彻夜笙歌、纸醉金迷、欢乐无尽的不夜城,那临照过六朝豪华之都的旧时月即是见证。然而曾几何时,富贵风流,转眼成空。如今只有那旧时月仍然从秦淮河东边升起,来照著这座空城,在夜深的时候,还过女墙来,依恋不舍地西落。此情此景,却显得更加寂寞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石头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9-25
诗一开始,就置读者于苍莽悲凉的氛围之中:围绕着这座故都的群山依然在围绕着它,潮水拍打着城郭,仿佛也觉到它的荒凉,碰到冰冷的石壁,又带着寒心的叹息默默退去。山城依然,石头城的旧日繁华已空无所有。对着这冷落荒凉的景象,诗人不禁要问:为何一点痕迹不曾留下?没有人回答他的问题,只见那当年从秦淮河东边升起的明月,如今仍旧多情地从城垛(“女墙”)后面升起,照见这久已残破的古城。月标“旧时”,也就是“今月曾经照古人”的意思,耐人寻味。秦淮河曾经是六朝王公贵族们醉生梦死的游乐场,曾经是彻夜笙歌、春风吹送、欢乐无时或已的地方,“旧时月”是它的见证。然而繁华易逝,而今月下只剩一片凄凉了。末句的“还”字,意味着月虽还来,然而有许多东西已经一去不返了。
第2个回答  2012-09-19
刘禹锡具有代表性的悼古诗,描写了金陵城历经历史沧桑变迁,寂寞的矗立在群山间,长江潮水拍打着这座故城,千年依旧的月光越过城墙照进了金陵城。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2-09-16
这是刘禹锡具有代表性的悼古诗,描写了金陵城历经历史沧桑变迁,寂寞的矗立在群山间,长江潮水拍打着这座故城,千年依旧的月光越过城墙照进了金陵城。
金陵是历史上很多朝代的都城,但大多短命,朝代更迭,世事多变,成为古代文人在历史动荡之际经常感慨的题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