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焦虑在近几年成为一个普遍的家庭教育问题,请问你如何看待此问题。

如题所述

家长焦虑是近年来越来越普遍的一个家庭教育问题,主要是因为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家长对孩子的未来和发展寄予了越来越高的期望,同时也受到互联网信息的影响,对自己的育儿方式和效果产生了不安和焦虑。


这种焦虑可能表现为过度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过度干涉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或者对孩子的未来过度担忧等。这种行为往往会对孩子造成不良的影响,包括增加孩子的心理压力和焦虑,减少孩子的自主性和探索欲,以及对家庭关系的影响等。


针对这一问题,我认为需要采取以下措施来缓解家长的焦虑:


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和素养。家长需要认识到自己的焦虑可能会对孩子产生不良的影响,需要学会正确的教育方式和方法,适当降低自己的期望值,让孩子自由地成长。


加强家庭沟通和互动。家长需要多与孩子沟通,关注孩子的需要和感受,为孩子提供情感支持和鼓励。同时,也需要与孩子一起制定学习计划和目标,让孩子有更多的自主权和决策权。


建立积极的家庭氛围。家长需要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在温馨的氛围中成长。可以多安排一些有趣的家庭活动,培养家庭的团结和互动。


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或支持。家长如果感到自己的焦虑无法控制或处理,可以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或支持,以缓解自己的情绪和焦虑,提高自我调节和管理的能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6-23
家长焦虑在近几年成为了一个普遍的家庭教育问题,主要原因是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家长对孩子的未来和发展寄予了越来越高的期望,同时受到互联网信息的影响,对自己的育儿方式和效果产生了不安和焦虑。
这种焦虑可能表现为过度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过度干涉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或者对孩子的未来过度担忧等。这种行为往往会对孩子造成不良的影响,包括增加孩子的心理压力和焦虑,减少孩子的自主性和探索欲,以及对家庭关系的影响等。
针对这一问题,应该采取以下措施来缓解家长的焦虑:
1. 转变观念,从注重分数转变为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包括孩子的身心健康、人格健全、自主学习和能力提升等方面。
2. 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交流,了解孩子的需求和想法,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兴趣,给予孩子适当的支持和指导。
3. 学会放松和调整自己的心态,不要过度焦虑和紧张,保持积极的心态和情绪,做好自己的心理调适和疏导。
总之,家长焦虑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需要家长、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通过科学的教育方式和观念,缓解家长的焦虑,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第2个回答  2023-02-26
高洁,教育学博士,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讲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教育哲学、价值教育、道德教育与教师教育。博士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基本理论研究院教育哲学方向,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布鲁明顿分校访问学者。

大家好,这里是“与家长们分享的教育学”系列专题,我是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基本理论研究院特聘项目成员,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的高洁。今天和大家说一说“如何理解家长的教育焦虑”。

自从上一专题“如何理解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区别”上线之后,我收到一些家长的反馈。有家长说,虽然我的孩子还不大,但我已经开始为他之后的择校做准备,“不能输在起跑线”的观念已深深扎根在我的头脑中。也有家长说,我学习过家庭教育的相关理论,也通过在线讲座、读书会等途径学习了家庭教育的课程,但这些并不能缓解我内心的焦虑。我明白“陪伴是最好的教育”,但即使我拥有这样的教育信念,依然会在与其他孩子的比较中、在各种辅导班的推销中动摇,继而再次开始焦虑。相信很多拥有教育自觉的家长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该如何缓解我的教育焦虑?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如何理解家长的“教育焦虑”。今天的内容分为两部分,为什么会产生教育焦虑,以及如何避免教育焦虑的发生。

一、产生“教育焦虑”的原因

为什么会产生教育焦虑?答案既包括外部原因,也包括内部原因。

(一)外部原因

1.教育回报与收入的不平等

经济学家做过研究,他们通过对受过大学教育的劳动者的收入与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劳动者的收入进行比较发现,如果一个地区的收入越不平等、教育回报率越高,那么这个地区就越容易出现密集式教养方式。这项研究认为,父母教养方式的选择取决于孩子未来的经济前景,父母干预的强度以及他们对孩子教育的焦虑程度会随着教育的经济利益增大而不断增加[1]。所以越是收入差异大的地区,越容易出现教育焦虑与“鸡娃”的现象,而收入平等的地区,以及“大锅饭”时代,家长们则不容易产生教育焦虑。

2.风险社会

我们今天生活在一个“风险社会”[2]中,食品、空气、教育、医疗等等的安全全方位考验着人们对风险的敏感度与承受力。相比以往,今天的家长更关注有关教育风险的新闻,稍捕捉到风吹草动,便被不安全感和焦虑裹挟。越是风险社会,家长们越容易产生焦虑与恐慌,因为焦虑与恐慌正是他们抵御风险的防御机制。家长们通过产生焦虑来提醒自己早着手、早准备,并时刻防患于未然,不要让风险及自己不希望的结果降临到自己身上,更不能被人甩在后面。

3.对他人生活的更多了解

网络社交媒体的普及使越来越多的人将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展示在网上,也使大家可以直接“在场”于陌生人的生活,赤裸裸地感受到他人生活带来的竞争性。微博、公众号、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媒体的存在催生了“博主”职业,当很多妈妈成为育儿博主、绘本博主,小朋友成为英语学习博主、手工博主的时候,屏幕这一边家长们的焦虑便不断升级。因为家长突然发现,原来在某个地方和我一样的博主家长们早已为自己的孩子购买了各种书籍、培训了各种技能。陌生人与互联网合作生产的教育事件不断撩拨着家长的心,使他们愈发增加对网络上其他家长怎么教育孩子的密切关注,且形成不断关注、不断焦虑的恶性循环。这也是家庭教育领域中“剧场效应”[3]的一种反映。

(二)内部原因

1.错误的教育理念

今天拥有教育自觉,能够以家庭教育为基础,并有余力统合学校教育的家长非常多。大家都有意愿也确实花费时间投入到孩子的成长中,但每个家庭的具体行为各式各样。有按照教育心理学书籍教育孩子的,有和孩子一起参加亲子班、早教班、兴趣班、辅导班、夏令营的,还有参加读书会、线上教育培训的。这一切行为都是家长在寻求“理性”、“专业”的帮助。但同样的行为背后,不同家长的理由和思考逻辑是不一样的。一些家长虽然开始专业性反思,但是一种技术层面的专业性反思,它们作为传统经验和自身直觉的补充,其目的依然在于“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逻辑还是“应试教育”的功利性逻辑。表面上看,今天的家长投入到教育“专业性”的怀抱中,但其实他们的行动依然是经验的、直觉的,目的依然是拥抱地位与财富,并没有在根本改善家庭教育的盲目状态。

2.内在资源匮乏

当家长发现孩子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或当他们看到身边人的孩子都取得优异成绩时,一些家长会感到慌张与无助,对自己和自己的孩子失去信心。尤其当这样的情况经常出现,教育带来的挑战不断增加时,这些家长们便更频繁的感到焦虑。这是内在资源(ego strengths)匮乏的表现。这里的内在资源并非指拥有好的教育平台,认识优秀的教师,有学区房等。而是一种人的内心能够承受的强度与力量,是人在面对未知挑战、压力与冲突时保持自我意识、整合自我的心理性能力[4]。比如同样作为新手妈妈,不同的女性就表现出不同的内在力量,其焦虑的程度随即不一样。内在资源/力量充足的人们对解决困境有持续的信心,他们更愿意花费时间摸索和努力,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而且也相信自己能够找到某件事的真谛。作为家长的他们还拥有把这种内在力量传递给下一代的智慧,在他们的示范下,孩子也吸收了这种能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