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是对立的吗?

如题所述

理解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并非泾渭分明对立的两极而是一个连续的状态内容如下:

“心理不健康与心理健康并非泾渭分明的对立的两极,而是一个连续的状态”这句话是正确的,表明了心理健康与非健康之间的一种动态连续的关系。世界卫生组织(WHO)对于健康的定义是:“身体、心理和社会方面以及道德品质的完满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

所以对于心理健康,可以把它定义为心理和精神上的一种相对稳定平和、充满活力的一种状态。而这里的心理健康与非健康,也可以把它与躯体上的健康与不健康一起理解,健康是指整体的躯体心理状况在一定的水平标准内,只要符合这个标准都可以称作是健康的。

而不健康的状态,则是偏离正常水平之外的情况,可能是略有不适,可能是感到不舒服,也有可能是形成疾病,这都是可能的。用格林伯格的健康-疾病连续体学说来理解,他认为健康分为最佳健康,健康,(亚健康),疾病,和死亡四个相互连续的水平。

健康有不同的水平,而不健康也有不同的情况,所以不能用简单的对立来区分。同时,人的状态就是一个动态连续的状态,身体心理状况有时积极有时消极,有时健康或者不健康,但都会有趋于健康的状态,就像心情曲线一样,虽然有高低,但连续不间断。

心理健康的解释:

心理健康的基本含义是指心理的各个方面及活动过程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心理健康的理想状态是保持性格完美、智力正常、认知正确、情感适当、意志合理、态度积极、行为恰当、适应良好的状态。与心理健康相对应的是心理亚健康以及心理病态。心理健康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含义,衡量标准也有所不同。

心理健康,是现代人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方面,那么什么是人的心理健康呢?人的生理健康是有标准的,人的心理健康也是有标准的。不过人的心理健康标准不及人的生理健康标准具体与客观。了解与掌握心理健康的定义对于增强与维护人们的健康有很大的意义。

当人们掌握了衡量人的心理健康标准,以此为依据对照自己,进行心理健康的自邀击战我诊断。发现自己的心理状况某个或某几个方面与心理健康标准有一定距离,就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锻炼,以期达到心理健康水平。如果发现自己的心理状态严重地偏离心理健康标准,就要及时地求医,以便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且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主体能作出良好的适应,并懂验且充分发挥其身院挨翻心潜能。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培养身心健康社会公民为目的,通过运用健康管理的方法,以校园环境、功能环境的改善为主,人文环境的改善相配合,以老师和学生两个主体,提供科学、健康、专业的指导。

"新健康教育"在学校建设了专门的健康指导室(心理咨询室),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长期驻校,以开设心理课程和开展课外活动等方法引导学生的健康心理发展。同时,开设"亲情聊天室",为亲情的连接打开通道,为学生们的健康成长铺就一条畅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