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自知之明的事例有什么啊?

我要写一篇关于自知之明的议论文,需要五个事例,最好是有古今中外的,三个正面例子,两个反面例子,跪求啊~~~大哥大姐,弟弟妹妹,叔叔阿姨们~~行行好帮个忙啊!

1、齐威王的相国邹忌长得相貌堂堂,身高8尺,体格魁梧,十分漂亮。与邹忌同住一城的徐公也长得一表人才,是齐国有名的美男子。

一天早晨,邹忌起床后,穿好衣服、戴好帽子,信步走到镜子面前仔细端详全身的装束和自己的模样。他觉得自己长得的确、高人一等,于是随口问妻子说:“你看,我跟城北的徐公比起来,谁更漂亮?”

他的妻子走上前去,一边帮他整理衣襟,一边回答说:“您长得多漂亮啊,那徐先生怎么能跟您比呢?”

邹忌心里不大相信,因为住在城北的徐公是大家公认的美男子,自己恐怕还比不上他,所以他又问他的妾,说:“我和城北徐公相比,谁漂亮些呢?”

他的妾连忙说:“大人您比徐先生漂亮多了,他哪能和大人相比呢?”

第二天,有位客人来访,邹忌陪他坐着聊天,想起昨天的事,就顺便又问客人说:“您看我和城北徐公相比,谁漂亮?”客人毫不犹豫地说:“徐先生比不上您,您比他漂亮多了。”

邹忌如此作了三次调查,大家一致都认为他比徐公漂亮。可是邹忌是个有头脑的人,并没有就此,认为自己真的比徐公漂亮。

恰巧过了一天,城北徐公到邹忌家登门拜访。邹忌第一眼就被徐公那、光彩照人的形象怔住了。两人交谈的时候,邹忌不住地打量着徐公。他自觉自己长得不如徐公。为了证实这一结论,他偷偷从镜子里面看看自己,再调过头来瞧瞧徐公,结果更觉得自己长得比徐公差。

晚上,邹忌躺在床上,反复地思考着这件事。既然自己长得不如徐公,为什么妻、妾和那个客人却都说自己比徐公漂亮呢?想到最后,他总算找到了问题的结论。

邹忌自言自语地说:“原来这些人都是在恭维我啊!妻子说我美,是因为偏爱我;妾说我美,是因为害怕我;客人说我美,是因为有求于我。看起来,我是受了身边人的恭维赞扬而认不清真正的自我了。”

2、春秋时期,在如今河南省境内有两个诸侯国,一个是郑国,一个是息国,公元前712年,息国向郑国发动了战争。这两个诸侯国虽然都很小;但息国的人力与物力比郑国要少得多,军力也要弱得多,战争自然以息国的失败而告终。

事后,一些有见识的人分析出,息国快要灭亡了。他们分析的根据是,息国一不考虑自己的德行如何,二不估量自己的力量是否能取胜,三不同亲近的国家笼络好关系,四不把自己向郑国进攻的道理讲清楚,五不明辨失败的罪过和责任是谁,犯发这五条错误,还要出师征伐别国,结果遭到失败,这不是非常自然的吗?果然,不久息国被楚国攻灭。

3、公元前712年,郑庄公借口许庄公不听周天子的命令,联合齐、鲁两国消灭许国,在处置问题上齐历公提议让鲁国管辖,鲁隐公则提议让郑庄公管辖。郑庄公量力而行将许国分成东西两块,东部由许庄公之弟许叔管,西边交大夫公孙获管辖。

4、赵括把用兵打仗看作儿戏似的,谈起兵法来,就眼空四海,目中无人,却不知自己实际上是一个只会纸上谈兵的庸才。长平之战时,秦军将领白起针对赵括没有实战经验,不顾实际环境,只会照搬照抄兵法的弱点,采取了诱敌入伏,分割包围的方法将赵军引入绝境。四十万赵军,就在纸上谈兵的主帅赵括手里全部覆没了。

5、巴雷尼小时候因病成了残疾,母亲的心就像刀绞一样,但她还是强忍住自己的悲痛。她想,孩子现在最需要的是鼓励和帮助,而不是妈妈的眼泪。母亲来到巴雷尼的病床前,拉着他的手说:“孩子,妈妈相信你是个有志气的人,希望你能用自己的双腿,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地走下去!好巴雷尼,你能够答应妈妈吗?” 

母亲的话,像铁锤一样撞击着巴雷尼的心扉,他“哇”地一声,扑到母亲怀里大哭起来。 从那以后,妈妈只要一有空,就给巴雷尼练习走路,做体操,常常累得满头大汗。

有一次妈妈得了重感冒,她想,做母亲的不仅要言传,还要身教。尽管发着高烧,她还是下床按计划帮助巴雷尼练习走路。黄豆般的汗水从妈妈脸上淌下来,她用干毛巾擦擦,咬紧牙,硬是帮巴雷尼完成了当天的锻炼计划。 

体育锻炼弥补了由于残疾给巴雷尼带来的不便。母亲的榜样作用,更是深深教育了巴雷尼,他终于经受住了命运给他的严酷打击。

他刻苦学习,学习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最后,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大学毕业后,巴雷尼以全部精力,致力于耳科神经学的研究。最后,终于登上了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的领奖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6-16

1、韩信甘受胯下辱

闹市间,一位气宇轩昂的七尺男儿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从一个市井无赖的胯下爬过。难道他没有人格与尊严吗?不,他此举是为了实现他的鸿鹄之志。

他深知自己的价值绝不能与无赖等同,他深知自己的兵韬武略当用于救助天下苍生,而不是与一个无赖斗气。大丈夫能屈能伸,有所为有所不为。正因为自知,他才能临磨难而不苟,愈挫而愈奋,最终,他找到了自己的用武之地,帮助刘邦平定天下。

2、马谡“无知”失街亭

马谡虽熟读兵书,深谙兵法,但他最大的悲剧就在于无知——对于自身的无知。没有了自知,便仅剩下了狂妄,甚至狂妄到连军师诸葛亮都不放在眼里。叹诸葛空爱马谡,却反被马谡的不自知误了统一大计;悲诸葛那惜才之泪,却洒给一个“无知”之人。

诸葛先生泉下可知,你一生追求的事业,就是毁于一个人的不自知啊!“出师示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泪是洒给诸葛,而这憾却是马谡的“无知”所一手造成的啊!

3、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国务卿赖斯正是因为自知,才成就了她辉煌的人生。在二十岁之前,赖斯一直梦想着成为舞台上一位众星捧月的钢琴家。她刻苦地训练,直到一个11岁的小孩出现在她面前。那个小孩可以把赖斯当时会的曲子全部弹下来,而且弹得声情并茂。

她毅然地改修了律师专业,与生俱来的口才,思维敏捷的天赋,使她很快进入了美国政界,打拼出了自己的一片天。赖斯了解自己,有选择的勇气,于是她的才华得以施展,而她也因为自知而创造了美国历史,创造了辉煌人生。

4、世界足球史上屹立着一位头戴光环的健将——罗纳尔多。他在刚刚获得莫大殊荣后的一次记者采访中说道:“这并不是我的最好成绩,我的最好成绩永远是下一次。”粉丝的鲜花和尖叫仍然让他保持着低调。因为自知,他没有被冠军冲昏头脑,因为自知,他依然沿着最初的方向去超越梦想。

5、刘邦本是一介草民,但却贵有自知之明。

当他一统天下之时,就他的成功论述了他的自知:“吾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皆因子房。“、”安军心,智慧谋略,体察民情,得天下民心所向,皆因萧何。“、”战必胜,攻必取,无坚不摧,无城不破,皆因韩信。”此三者皆寡人只成功之所在也。

正因刘邦的这种任人唯贤的精神。贵有自知之明的品质。这才得以让他在日后成为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汉武大帝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10-13
自知之明,可以理解为,了解自身的长处和短处。
举例:毛遂贵有自知之明,了解自身口才了得,所以敢于自荐,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张良贵有自知之明,虽然他为刘邦打天下,居功至伟。但他有自知之明,并没能要求高官厚禄,以开国功臣自局而是选择修道养身。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6
李白想在黄鹤楼题首诗,然而看见崔颢所题的《登黄鹤楼》后,就连忙罢手,认为自己再写也及不上崔颢的这首诗。
陶渊明,在充分认知了自我后,发现“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于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留下了一段“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佳话。
诸葛亮
正因为他“有自知之名” 了解自己的才华 知道自己是惊天会地之才 所以在卧龙岗 以待天时 他不是轻易出山 是刘备“三顾茅庐”才“初用兵”虽然当时是要 等时机、考验皇叔的诚信。。。等等 可是 如果他不了解自己 如果没有“自知之名” 他又有什么资格以待天时 有什么机会让刘备赏识自己 礼遇自己?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