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音乐课堂上进行器乐教学

如题所述

要达到这个目的,授课教师首先要在器乐教学中遵循趣味性、系统性和科学性,优化教学过程,采用示范式、分解式、欣赏式、分析式等教学方法,让学生轻松愉悦地学好器乐,丰富音乐课堂的内容。 精选乐器及练习曲目,巩固学生学习器乐的兴趣。 在音乐教学中,常见的乐器可分两大类:节奏打击乐器和有固定音高的简易乐器。作为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和学生的年龄特点选用合造的乐器。一般先以打击乐器为主。如:木鱼、碰铃、双响筒、铃鼓、三角铁等。让学生通过敲击,拍打、摇动等方法,使乐器发出声音,指导他们为课本歌曲配上简单节奏型的打击乐。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相互协调的能力。随后可逐步加入有固定音高的竖笛、口风琴等简易乐器,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并且能通过演奏来表达音乐的情感。 器乐教学不是单纯的学习演奏方法和技巧,而是通过演奏来表达音乐的情感,所以器乐教学一开始就要尽快与演奏乐曲、表现音乐结合起来。对于学生来说,生动有趣的教材应该以他们熟悉的题材为基本前提,我们要结合课本但不能拘于课本,精选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水平的练习曲目,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感到亲切、真实、有吸引力。如《闪烁的小星》《卖报歌》《泥娃娃》等旋律简单明快,好听易吹的优美抒情乐曲,通过这些生动有趣的乐曲的练习;不仅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了技巧的演奏,更培养了他们的音乐感受力与表现力,巩固了他们学习器乐的兴趣。 为歌曲伴奏 为歌曲伴奏往往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进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学生通过不同的伴奏方法,从中选择最佳伴奏,是一个创造的过程。通过伴奏这一实践活动,学生感受到了音乐的美感,也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如在歌曲伴奏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先选择一种乐器伴奏,再用两种,最后尝试用乐器合奏。从学生自己的实践活动中,发现最佳的伴奏方法。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团体合作精神;也有助于学生对歌曲内容的理解,做到人人动手参与。 情感“奏鸣曲” 如果说技巧是表现音乐的手段,那么表现音乐的内涵情绪就是把握音乐的灵魂。音乐艺术是情感艺术,是人们情感的凝聚,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但是如果缺乏感情投入,即使学生有过硬的演奏基本技能,也无法深入地表达音乐的内涵。因而,教师要运用各种手段引导学生正确地把握和表现音乐。 ①、以情激情 任何音乐作品都是教师通过教师的语言表达或其它方法传播给学生的。优美的语言具有丰富的感染力,是课堂教学的凝聚剂。当教师用生动、悦耳的语言,情真意切的语感,抑扬顿挫的语调讲解时,就能把作品解释得引人入胜;教师也可以用各种教学方法、手段,创设新颖、形象、直观的教学情景,使学生触景生情。然后教师来演奏,使学生情发于中,陶醉在美的享受中。 ② 以唱带奏 以唱带奏——即用歌唱的状态、感觉去演奏乐器,就是要求学生像歌唱一样富有感情地演奏。以唱带奏,可以帮助学生获得美好的音色,把握音乐的乐感和旋律的起伏流动,很好地解决音乐的情感性,培养学生丰富的情趣。 ③、以奏激情 “学生都有适应集体意志的愿望,有与集体合作的愿望,有优于别人的愿望,也有得到集体赞许的愿望。”这些心理活动,都是激发、培养学生器乐学习兴趣的有利因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还要适时引入竞争与合作的机制,将器乐训练与歌曲演唱、律动、唱游、歌表演相结合,给学生表现、参与的机会,让学生在听、唱、奏、动中感受乐曲旋律的强弱规律;还可采用齐奏、轮奏、重奏、领奏、伴奏等多种形式,鼓励同学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以及集体意识和协作精神。鼓励学生在班队活动以及校内校外的各种形式的文娱表演与比赛中展示自己的才华,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当他们的成绩得到大家的肯定,不仅他们的自信心得到锻炼和加强,而且也能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促使他们产生克服困难、继续学习的内驱力,对器乐教学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使他们学习器乐的兴趣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器乐教学作为音乐课堂的教学形式之一,也是我们现在要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相信我们以后会更好的利用和广泛的推广,成为学生们的“良师益友”,作为新世纪的音乐教师,是一个关键;他决定着我们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和效果。努力吧,各位音乐教师,为共同的目标而奋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