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太难懂了 至今我还不知道佛教的妄想是什么 举例子说明

如题所述

佛经里所说的“妄想"是烦恼的根源,而烦恼是苦的根源,因此要离苦得乐,就要断烦恼,而断烦恼就要从妄想中解脱出来。

举例:
米加水,用火煮,成米饭。那么“米饭”是什么呢?米饭不等于米,不等于水,不等于米加水,不等于米加水加火煮,故此米饭空性。(米、水是因,火煮是缘。米饭是因缘所生的法。)
米饭不是空中自然出现的,不开天辟地时就有的,故此米饭“非自然”。
由此可知,“米饭”只是个“名词”,只是个理论中存在的逻辑概念。这个“念”就是妄想。实际上“米饭”是空性的。龙树菩萨在《中观论》说:“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是假名,亦是中道义。”就是这个道理。

至于妄想为什么会生烦恼,那就要更深一层的理解,需要深入佛经,不断积累才能领会。祝你成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1-31
新年好!这里的妄想是指因执著于“相”所生起的烦恼的因。妄想与佛教的最高境界“空”正好相反, 它是贪念,是留恋,是执著不觉悟。“相”就是指人世间由于人的分别心生出的种种色相,因为人的意识还存在着主观的分别,这就是执著于相。有了分别与执著就会生起妄想,有了妄想之心就会生出烦恼、罪恶等…这样一来众生就不能觉悟,不能明心见性,不能断除恶念,不能断除烦恼…也就不能成佛。所以佛在《金刚经》里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意思是说人世间的一切物质或形象都是由于众生的分别之心生出来的,其实它们都是空幻不实的,如果众生能够看到它的本质是“空”,才是真正的见到了佛。
第2个回答  2014-01-31
佛经里很多词在不同语境下有不同意义,所以请发原经,比较好举例子。
就个人的理解,妄想,主要指的是妄念,也叫杂念。要搞清楚妄念,就要明白什么是念。
“念”这个字,顾名思义,指的是念头,念头的意思,打个比方:出门下雨,你突然想起忘了拿雨伞。“忘了拿雨伞”,这就是一个念头。
念头有很多种,但在打座中,念头只分两种,正念和妄念。就用上面那个例子,忘了拿雨伞,在雨天出门时出现这个念头,是正常的,但你打座时如果还出现这种念头“忘了拿雨伞”、“老板太黑工资太低”、“中午吃的辣椒好辣”这些,干扰了自己的修行,那它就叫妄念。另外要注意,打座不是断念(压制自己什么都不去想),比如持咒讲究“净念相继”等等。
佛经很好懂的,专有名词不懂问百度。
第3个回答  2014-02-10
可以多查佛学词典来了解不明白的佛学名字。
【妄想


(术语)不当于实曰妄,妄为分别而取种种之相曰妄想。注维摩三:‘生曰:妄想妄分别之想也。’大乘义章三本曰:‘凡夫
迷实之心,起诸法相。执相施名,依名取相。所取不实,故曰妄想。’同五末曰:‘谬执不真,名之为妄。妄心取相,目之为想。’楞严经一曰:‘一切众生,从无
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楞伽经四曰:‘妄想自缠,如蚕作茧。’观无量寿经曰:‘行者所闻,出定之
时,忆持不舍,令与修多罗合。若不合者,名为妄想。’菩提心论曰:‘夫迷途之法从妄想生,乃至展转成无量无边烦恼。’止观七曰:‘诸法皆妄想和合故有。’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举个例子:本来这个世界万事万物就在永远不断的变化,但是我们很多人有永远不变的爱情,财富等等想法就是妄想。
第4个回答  2014-01-31
妄想是由无明不觉生三细,境界为缘转六粗。
谓三细六粗?
(1)无明业相,(2)转相,(3)现相,(4)智相,(5)相续相,(6)执取相,(7)计名字相,(8)起业相,(9)业系苦相,
我理解,其中无明业相,智相,类似俱生我执,相续相,执取相,计名字相,类似分别我执,属惑业苦中的惑,这就是妄想。
看会性法师对楞严经的讲义中,有个例子,人捏自己的眼睛看月亮,会看到两个月亮,这第二月大概就是俱生我执,而眼睛有病,比如说翳症,看什么东西都带个花点,病目空花。
众生因为无始以来只知向外攀缘,所以无始妄想相续,以四大假合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都不知虚妄。所以说妄想是什么,不能转识成智,之前一切均属妄想。
相似回答